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对镇静治疗中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呼吸状况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以0.1 mg/(kg·h)的速度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同时对照组患者不采用任何镇静镇痛剂以及其他影响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药物。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收集患者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流速尽管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心率、收缩压和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呼吸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进一步分析随访资料发现2组患者的死亡率及GO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可有效控制患者躁动,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状况,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长期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重组抗IgE单克隆抗体(单抗)轻链互补决定区中天冬氨酸异构化程度的疏水作用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IC)方法。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酶切抗IgE单抗,产生抗原结合片段和可结晶片段作为HIC方法的样品。筛选不同品牌及官能团的色谱柱,优化流动相的组成及洗脱梯度,研究样品于5 ℃和-20 ℃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用强制破坏的方式考察该方法的稳定性检测能力。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线性和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采用TSKgel Butyl-NPR色谱柱、流动相甘油含量为5%时,色谱图的分离度较好。样品在进样器(5 ℃)中放置24 h或在-20 ℃中放置48 h可保持稳定。该方法能检出强制破坏样品的各成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且专属性良好,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均符合规定,抗原结合片段各峰的线性决定系数均≥0.990且准确度均在90%~110%。结论建立的HIC方法可有效分析单抗制品天冬氨酸异构化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ox2OT过表达对Aβ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大鼠嗜铬神经瘤细胞株(PC12),利用Aβ1-42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建立AD的细胞模型。将Aβ1-42诱导前的PC12细胞设为空白组;将Aβ1-42诱导后的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Sox2OT过表达(p-Sox2OT)组、p-Sox2OT空载体(p-NC)组、抑制Sox2OT表达(si-Sox2OT)组和si-Sox2OT空载体(si-NC)组。使用噻唑蓝(MTT)方法对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转染后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99.67±10.50 )相比,control组(29.33±5.51 )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t=10.27,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0.52±0.06)相比,p-Sox2OT组(2.19±0.16)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6.93,P<0.05),si-Sox2OT组(0.22±0.02)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5.28,P<0.05);与p-NC组(0.53±0.12)相比,p-Sox2OT组(2.19±0.16)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6.25,P<0.05);与si-NC组(0.51±0.09)相比,si-Sox2OT组(0.22±0.02)中的Sox2O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6.93,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Sox2OT组细胞的增殖能力(145.00±5.12)显著高于si-Sox2OT组(23.33±4.93)、control组(55.00±5.00)、si-NC组(57.33±8.51)以及p-NC组(56.00±5.57)(t=29.65,21.78,27.55,21.35,均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细胞增殖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检测实验显示,p-Sox2OT组G1期的细胞数量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p-NC(t=9.80,8.57;均P<0.05),而p-Sox2OT组G2期的细胞数量与control组和p-NC组相比却显著升高(t=11.02,10.25;均P<0.05);si-Sox2OT组G1期的细胞数量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si-NC组(t=8.22,3.11,均P<0.05),而G2期的细胞数量与control组和si-NC组相比却显著下降(t=6.32,5.33;均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的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S期中,只有p-Sox2OT组与control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p-Sox2OT组细胞凋亡率[(3.66±0.26)%]低于si-Sox2OT组[(14.25±0.80)%]、control组[(8.46±0.44)%]、si-NC组[(8.78±0.44)%]以及p-NC组[(8.40±0.21)%](t=21.81,16.27,20.32,21.35,均P<0.05)。Control组与p-NC组以及si-NC组间的细胞凋亡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ox2OT组中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p-NC(P<0.05);与si-NC组相比,si-Sox2OT组PC12细胞中p-PI3K和p-Akt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lncRNA Sox2OT可以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Aβ1-42诱导的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替加环素治疗 ICU 重症腹腔感染的有效性 。 方法: 抽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5 月入我院治疗的 70 例 ICU 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当做研究对象, 遵照治疗 方法的 不同 分为参照组( n= 35 ) 与研究组( n= 35 ) 。前组选择 常规西药治疗 ,后组 添加 替加环素 治疗 ,比较两组 的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CD4 + 、 CD8 + 、 CD4 + /CD8 + 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 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ICU 重症腹腔感染患者 实施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明显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行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71例。根据假性动脉瘤瘤颈形态分成两组:其中瘘管型55例,裂隙型16例。分别测量并记录瘤腔最大径线、瘤颈直径。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根据瘤颈形态采用不同注药方法),首次治疗及复发后二次治疗均采用常规注药方法,对于2例裂隙型二次复发患者,第三次注药时采用交叉注射、向瘤颈逐渐推进的方法,并在瘤腔内血流信号消失后适当延长加压时间。术后24 h、1周复查超声,观察瘤腔内血流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55例瘘管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54例一次注药成功,1例术后24 h复查超声发现复发,第二次注药成功;16例裂隙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10例一次注药成功,6例术后24 h复查超声发现复发,4例第二次注药成功,2例第三次注药成功。瘘管型假性动脉瘤的复发与瘤颈直径大小无相关性(rs=0.103,P=0.455),而裂隙型假性动脉瘤的复发与瘤颈直径大小密切相关(rs=0.870,P<0.001)。最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100%。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疗效显著,但术前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瘤颈形态、测量瘤颈直径,以便采用合理有效的注药方法,提高首次治疗成功率,减少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学校肺结核流行病学特点及互联网模式防控机制。 方法:选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 6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学校肺结核 患者 520 例作为对象,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对学校肺结核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并 采用 SPSS18.0 软件进行处理;针对学校肺结核特点分析近 3 年学校肺结核流行病学特点。对确诊的学校 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60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防控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互联网模式防控教育,开展为期 3 个月的结核病健康防控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知晓率。分别于干预前后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患者对肺结核防控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结果: 学生肺结核人群 520 例,涂阳肺结核 167 例; 发病率前三位的分别为
简介:摘要目的测评中文版输尿管支架相关症状调查问卷(USSQ)的信度和效度,为国内留置输尿管支架患者的症状评估提供科学的工具。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原则,按照量表直译、回译、专家委员会讨论及预实验完成问卷的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USSQ。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留置输尿管支架的48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文版USS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检验问卷的条目内容及信效度。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62份。项目分析结果提示中文版USSQ中性生活领域的条目S1和S2应删除(P>0.05),但从问卷结构的合理性考虑,条目S1给予保留。中文版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泌尿系统症状、身体疼痛、总健康状况、工作表现、性生活及附加问题6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3~0.918,重测信度为0.885,6个维度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338~0.849 (P<0.05),分半信度为0.628;问卷的总内容效度为0.887。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9个主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8.995%;相关性分析除性生活维度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014~0.101(P>0.05),其他各维度相关系数为0.406~0.629 (P<0.01);校标效度的检测结果显示,问卷各维度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及健康调查简表的校标关联系数为0.35~0.49(P<0.01)。结论中文版USSQ除了性生活维度外,其他各维度的症状评估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国内留置输尿管支架患者相关症状的调查和改善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为80~91岁,平均85.3岁。骨折AO/OTA-2018版分型:31-A1.3型2例,31-A2.2型5例,31-A2.3型13例,31-A3.3型3例。骨质疏松按Singh标准分级:1级4例,2级16例,3级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6.3 min(47~9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97 mL(110~450 mL)。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7个月(5~27个月)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而死亡,该患者死亡前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为良。23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1.3周(8~18周)。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高螺钉把持力,降低内固定物失效风险,近期疗效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经胃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3)术前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以及胸部和全腹部CT等检查无肝、肺、腹膜后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脾脏、肝脏、结肠等;(4)行全胃或近端胃加D2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病理学证实为R0切除。排除标准:(1)术中腔镜探查见肿瘤腹腔播散或远处转移;(2)No.10淋巴结明显肿大或者融合成团;(3)病理学诊断资料不全。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基于间隙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组患者年龄(59.8±8.0)岁,体质指数(23.9±3.5)kg/m2,术前化疗8例(22.2%)。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及左上腹系膜清扫,在术后切除标本的检视中发现光整的胃上部后方系膜边界,均达到系膜完整切除的效果,无中转开腹者。淋巴结清扫和系膜切除总时间为(34.2±11.4)min,出血量为(44.8±21.3)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45.6±17.6)枚;No.11p+ No.11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1±2.8)枚,其中7例(19.4%)发生淋巴结转移;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2.5)枚,其中2例(5.6%)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8±0.6)d,拔除胃管时间为(1.9±0.7)d,首次进流质时间为(3.0±0.4)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0±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0)d。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2.7%),胃瘫1例(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无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出血及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8)个月,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7例(3例为术后1年内发生),另有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时发现结肠癌。结论基于系膜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膜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与腰椎滑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就诊的103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81例;年龄(58.55±0.88)岁(范围:37~77岁)。L2滑脱2例,L3滑脱10例,L4滑脱81例,L5滑脱10例。所有患者均摄腰椎侧位X线片,行腰椎MR检查。收集影像学资料,采用Image-Pro Plus进行数据测量:①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滑脱比;②腰椎MR上分别测量退变性滑脱节段的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otal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TCSA)与无脂肪浸润多裂肌横截面积(fat-free 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FCSA),并计算FCSA/TCSA比值,用来评估多裂肌萎缩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多裂肌萎缩越轻;采用同样的方法测量退变性滑脱节段的上一非滑脱节段的TCSA与FCSA,并计算FCSA/TCSA比值。结果对两位医生的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腰椎滑脱比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ICC=>0.75,说明数据一致性高,结果可信度高。退变滑脱节段上一非滑脱节段和退变滑脱节段的多裂肌萎缩程度(FCSA/TCSA比值)分别为0.66±0.09和0.7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18,P=0.000);103例中Ⅰ度滑脱66例(64.1%,66/103),Ⅱ度滑脱患者37例(35.9%,37/103),无Ⅲ度及Ⅳ度滑脱患者;滑脱比与退变滑脱节段FCSA/TCSA存在相关性(P=0.000),相关系数γ=-0.425,滑脱比与退变节段FCSA/TCSA存在高度负相关。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退变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较退变滑脱节段上一非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严重;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退变滑脱节段多裂肌萎缩程度与腰椎滑脱程度存在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自由体位(FP)配合分娩球(BB)对初产妇足月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即将分娩的初产妇98例,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卧位或半卧位待产及分娩;观察组给予自由体位(FP)配合分娩球(BB)助产方式,并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分别为(247.26±96.15)min、(31.29±14.56)min、(5.19±3.07)min、(283.74±113.78)min、(189.06±43.27)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1.63%,高于对照组42.86%,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分别为8.16%、10.20%,均低于对照组26.53%、3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分级0~3级缓解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2.08±0.2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FP)配合分娩球(BB)对初产妇足月妊娠(TP)分娩结局具有理想的积极效果,有效缩短了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降低了产后2 h出血量,减少产妇的痛苦,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大大的改善产妇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SPN患者[男39例,女45例;年龄34~81(平均61.1)岁]的 18F-FDG PET/CT显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分析良、恶性结节间SUVmax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诊断结节良、恶性的SUVmax最佳界值,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证实共54例恶性结节,30例良性结节,病灶SUVmax分别为5.48±4.08和1.70(0.73, 3.33)(U=443.50,P=0.001)。84例中58例为实性结节,26例为亚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组中良、恶性结节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6.00,P>0.05)。对58例实性结节SUVmax进行ROC曲线分析,诊断良、恶性的最佳界值为1.85,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06%(33/34)、62.50%(15/24)、82.76%(48/58)、15/16、78.57%(33/42)。结论恶性SPN较良性SPN 18F-FDG摄取高;应用SUVmax1.85诊断实性结节良恶性有较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亚实性结节SUVmax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有限。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钠钾ATP酶(Na+-K+-ATPas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70~320 g,4~5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组)、VILI组(V组) 、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育亨宾(α2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组(DY组) 。C组不行机械通气,自主呼吸空气4 h;V组机械通气(通气频率40次/min,VT 40 ml/kg,I∶E 1∶1,PEEP 0,FiO2 21%)4 h;D组机械通气前2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0 μg/kg,机械通气期间以5.0 μg·kg-1· h-1的速率静脉输注,DY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前10 min时静脉注射育亨宾0.1 mg/kg,其余处理同D组。机械通气4 h时,取血标本和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与肺通透指数(LPI),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测定肺泡内液体清除率(AFC)。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RK、磷酸化ERK(p-ERK)、Na+-K+-ATPase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V组与DY组肺组织LPI和W/D比值升高,AFC降低,p-ERK表达上调,Na+-K+-ATPase表达下调(P<0.05) ,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D组肺组织LPI和W/D比值降低,AFC升高,p-ERK表达下调,Na+-K+-ATPase表达上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D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DY组肺组织LPI和W/D比值升高,AFC降低,p-ERK表达上调,Na+-K+-ATPase表达下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VILI的机制可能与激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ERK/Na+-K+-ATPase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腹内高压(IAH)大鼠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SD大鼠。制作继发性IAH模型:采用失血性休克后复苏结合氮气注入大鼠腹腔方法,使腹腔压力维持在12 mmHg以上。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IAH组、IAH+bFGF组(bFGF组)及IAH+bFGF+PD173074组(阻滞剂组),每组15只。记录伤后4 h内大鼠颅内压、脑大体形态、脑MRI影像学检测表观弥散系数(ADC)及乳酸含量(皮质、胼胝体)、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渗出量。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和PCR检测伤后4 h脑血管内皮细胞(BMECs)表达磷酸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 (p-FGFR1,2)、缝隙连接蛋白-1(ZO-1)、连环蛋白β(β-catenin)、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指标。结果(1)伤后4 h,IAH组颅内压为(5.52±0.45)mmHg,高于对照组颅内压[(3.36±0.30)mmHg];而bFGF组颅内压[(4.46±0.41)mmHg]较IAH组降低;阻滞剂组颅内压[(5.36±0.44)mmHg]较bFGF组升高(P均<0.05)。大体形态观察可见IAH组较对照组脑肿胀,脑水肿明显,伴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bFGF组较IAH组脑水肿及脑肿胀得到缓解,而阻滞剂组脑大体形态仍表现脑水肿,脑肿胀明显。(2)伤后4 h,IAH组ADC相对值(皮质:0.82±0.11,胼胝体:1.26±0.17)较对照组(皮质:1.00±0.13,胼胝体:1.43±0.15)降低,bFGF组ADC相对值(皮质:0.94±0.16,胼胝体:1.36±0.16)较IAH组增高,而阻滞剂组ADC相对值(皮质:0.87±0.13,胼胝体:1.30±0.14)较bFGF组降低(P均<0.05)。而IAH组乳酸含量相对值(皮质:15.50±2.14,胼胝体:10.82±1.90)较对照组(皮质:1.00±0.23,胼胝体:0.70±0.20)增高,bFGF组乳酸含量相对值(皮质:10.85±1.42,胼胝体:6.96±1.30)较IAH组降低,而阻滞剂组乳酸含量相对值(皮质:13.71±1.61,胼胝体:9.12±1.52)较bFGF组增高(P均<0.05)。(3)伤后4 h,IAH组脑含水量[(87.9±0.8)%]较对照组[(76.3±0.9)%]增高,而bFGF组脑含水量[(83.2±1.0)%]较IAH组减少,阻滞剂组脑含水量[(85.4±0.8)%]较bFGF组升高(P均<0.05)。IAH组伊文斯蓝渗出量[(3.22±0.29)μg/ml]多于对照组[(0.42±0.22)μg/ml],bFGF组伊文斯蓝渗出量[(2.04±0.25)μg/ml]较IAH组减少,阻滞剂组伊文斯蓝渗出量[(2.92±0.20)μg/ml]较bFGF组增加(P均<0.05)。(4)相比对照组,IAH组在伤后4 h BMECs表达p-FGFR1减弱,p-FGFR2无变化,表达ZO-1、β-catenin蛋白及基因减弱,表达MMP9、IL-1β蛋白及基因增强(P均<0.05)。bFGF组较IAH组表达ρ-FGFR1、ZO-1、β-catenin蛋白及基因增强,表达MMP9、IL-1β蛋白及基因减弱(P均<0.05)。而阻滞剂组表达ZO-1、β-catenin蛋白及基因较bFGF组减弱,表达MMP9、IL-1β蛋白及基因较bFGF组增强(P均<0.05)。结论IAH后导致大鼠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增加、颅内压升高。bFGF能减轻IAH后血脑屏障损害,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BMECs中FGFR1是bFGF发挥作用的关键受体,其受体抑制剂PD173074可减弱bFGF的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64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32 例)及对照组( 32 例),两组患者分别开展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于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相较,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 前列腺增生症在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方面的应用效果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具有创伤性骨折患者于本院 2019年 1月到 2020年 1月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纳入到本次试验中,共 110平均例,再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为了进行比较,对两组中的患者采取差异化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在护理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抑郁焦虑水平,也就是 SAS与 SDS评分。结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关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不仅生活质量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在焦虑与抑郁水平方面也要强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结果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比较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可以发现,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整体的配合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