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有些文献指出:“赤潮发生起因因种而异,但大体上气候气象条件诸如温度、风力、风向,季风转换、气压等;海况、潮汐、流等以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盐度、营养元素等,这些皆会成为某种赤潮爆发的因子或诱导因素”。根据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分析:在南海赤潮多发区,海水富营养化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气象、水文要素条件就成为赤潮爆发的重要启动因子,而天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决定了气象、水文要素因子的稳定与变化,再根据赤潮生物培养试验,从初期繁殖到后期的爆发性繁殖,直至达到赤潮生物密度,这一过程一般都需要4—5d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近10a的赤潮发生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其生成前期的天气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要素,分析出赤潮生成前期的环流模式和筛选出诱发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并依此来作为预报赤潮生成的方法,依照此方法对2003年的赤潮进行预报,其效果是另人满意的。

  • 标签: 赤潮 气象条件 天气环流 海洋污染
  • 简介:萧红小说中叙述了大量的城市空间,这些城市空间表现为不同的城市意象,萧红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并置叙事、切换叙事以及重复叙事等策略,从而构建在现代性视角下的城市审美态度与漂泊感体验.

  • 标签: 萧红 城市空间 城市意象 空间叙事 现代性审美 漂泊感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个针对中国海域海洋环境污染保障系统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ActivationAnalysis,NAA)方法在其中的可能作用。该系统基于对海洋三维流场的预报与分析,对海洋污染物可能的扩散路径与影响区域、污染源头的可能位置进行推测,并结合GIS技术整合相关的环境敏感信息,为如何使污染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给出决策支持。基于该系统技术的渤黄海海洋污染物预测预警系统已经实现业务化运行多年,并在中国沿海污染事故应急中多次获得成功的经验。目前,针对重金属与放射性污染物的环境保障系统正处于理论实验阶段,由于NAA方法特别适合用于对部分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因此NAA方法对实现海洋重金属及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及预测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海洋污染 中子活化分析 海洋模型
  • 简介: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Heat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 标签: 卫星遥感 MODIS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植被归一化指数 地表反照率
  • 简介:通过将网格技术与虚拟地理环境结合,以服务为核心,构造虚拟数据库,形成网格虚拟地理环境(GridVirtualGeographicEnvironment,Grid-VGE),实现异构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任务的分解、闲散资源的充分利用、扩充虚拟地理环境的服务等.在详细阐述了Grid-VGE的框架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的探讨后,以三维可视化地形漫游为例展示Grid-VGE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 标签: 虚拟地理环境 网格 虚拟数据库 虚拟组织
  • 简介:近些年来陆地和近海现存资源的开发和消亡速度日益增加,人类对潜在资源的渴求推动了国家海洋战略和深海科考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勘探活动层出不穷。我国作为参与深海矿产开采活动的主要国家之一,《深海法》的出台既是履行国际义务的表现,更有利于对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合理管控。为了有效加强对深海海底区域环境的保护,针对与国际上相关海洋立法可能出现的衔接问题,国内立法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深海勘探与开发 国际海底区域 海洋环境保护
  • 简介:在湛江附近海域建立了三维动边界水动力模型,通过验证,结果与观测数据符合良好,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计算了湛江东海岛填海大堤现状以及1958年大堤修建之前湛江海域的水动力场,通过两种情况下的流场、潮位、纳潮量以及水交换率的比较,分析了东海岛大堤的存在对湛江湾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 标签: 湛江湾 东海岛大堤 数值模型 水动力环境
  • 简介:随着渤海地区的通航密度不断加大,为整个渤海区域评估出潜在的溢油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大的时空尺度上的溢油影响却鲜有相关研究。本文研究出了渤海中7条主要航道的潜在溢油影响效应和环渤海5处环境敏感区受相应的溢油风险。通过渤海区域水动力模型与粒子追踪模型的耦合模拟溢油的输运过程。假想的油粒子沿所选取的7条主要航道均匀释放,模拟期分为短期(20天)、长期(180天)。得出粒子分布结果后建立环境影响矩阵,反映航道与环境敏感区的内在关系。由建立的环境影响矩阵可知:短期时Z4、Z5有高的受航道溢油风险,航道1、航道2和航道7则有强的环境影响效应;长期时Z1、Z3、Z4、Z5有中等风险,航道3则有强的环境影响效应。环境影响矩阵的建立将对渤海区的整体环境规划、大时空尺度的溢油防范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渤海 环境影响矩阵 海洋溢油管理 概率统计
  • 简介:研究利用环境噪声进行水深探测的一种被动测深的方法.基于阵列信号处理,应用时域格林函数恢复原理,获取被动接收阵中接收信号所隐藏的时延信息,探索利用垂直海底传播的海洋环境噪声可实现水深探测的原理,建立了基于二元垂直阵的被动测深数学模型,分析了水听器接收到的环境噪声直达波及海底反射信号的时延与水听器阵列尺寸及海底深度间的数学关系,推导了深度解算理论公式.计算机仿真及水池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被动水深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 标签: 被动测深 环境噪声 时域互相关 二元垂直阵 格林函数
  • 简介: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的环境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海上化学品泄漏的生态环境风险损失进行先期评估,并将价值评估信息纳入到海洋环境管理中,可为海岸带开发以及海岸带管理经济刺激手段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选择厦门市海沧化工园区为典型案例区,进行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生态效应识别与影响预测,评估环境风险的生态损害价值,从而为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海洋 化学品泄漏 环境风险 生态损害价值评估
  • 简介:介绍了AutoCAD2000环境下的基本线型、复合线型及形文件的使用及开发方法,并选取测绘行业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线状符号,对其线型的定制作了详细论述,最后编写程序代码以说明线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地图制图软件 图形 线型 定制 ObjeetARX AUTOCAD
  • 简介:利用FNL再分析资料,统计2008-2012年入海发展江淮气旋并根据气旋不同深厚程度及季节特征分为:暖季深厚型、暖季浅薄型、冬季浅薄型和春初底层型.各类气旋的统计及合成分析表明四类气旋入海基本特征为:入海路径可分为东路和东北路;冬季与初春气旋入海发展增强幅度大于暖季;不同深厚气旋入海后均有下垫面摩擦力减小近海面风力增强,大风区扩大且由气旋偏东位置向东南偏移;暖季气旋入海降水强度增幅明显,并与气旋深厚程度成正比,冬季及春初气旋入海后降水增幅小,春初气旋后部有零散强降水.对入海发展机制的合成诊断显示,气旋中凝结潜热释放对暖季气旋起重要作用,并与气旋深厚程度成正比,对冬季气旋也有正贡献,但对春初底层型气旋无明显作用.春初底层型对海面动力热力影响更敏感,入海后正涡度区的垂直伸展较其它型更显著.而有利于气旋加深的上空辐散中心位置高度与气旋的深厚程度成正比.气旋入海发展中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下垫面非绝热加热对冬季和初春气旋作用显著,对暖季气旋影响不明显.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与下垫面摩擦减弱促使各类气旋增强.湿位涡对暖季气旋有重要正贡献,对深厚气旋作用更强.冬季和初春风场的惯性稳定度和切变稳定度的共同作用有利于气旋增强.1000hPa上湿斜压项MPV2显示的气旋区域温湿锋区位置及强度与入海气旋雨区及雨强对应较好,具有显著指示性.

  • 标签: 天气学 入海江淮气旋 合成分析 天气特征 结构特征 环境因子
  • 简介:根据东海陆架Zk23孔岩心分析资料,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确定了该钻孔中段细砂层为埋藏古长江河口沙脊沉积,阐明了该孔附近海区冰消期前后和冰后期的沉积历史。约在15kaB.P以前,海平面上升较快,沉积了下层的河口-水下三角洲相地层;约在15~12kaB.P.的冰消期期间,海平面波动并稳定于60~80m等深线附近,发育了沙脊地貌:约在12kaB.P.以来海平面再度快速上升,至7kaB.P水位稳定,直至今日,沉积了沙脊上覆的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地层。

  • 标签: 古沙脊 沉积环境 东海陆架
  • 简介:收集了近年来鳌江口附近海域多个工程不同阶段5个潮位站的3~5年潮位实测数据和部分海流实测资料,通过对鳌江口附近海域的不同年份的水位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常数分析,鳌江近海海域主要为半日潮区,其中M2分潮的振幅在170cm~193cm:迟角在260°~280°之间,这些站的2007年、2010年、2011年调和常数分析结果相比,主要的半日分潮M2、S2、N2,全日分潮K1、01及浅水分潮M4、MS4、及M6等分潮振幅、迟角的最大变化分别在1.8cm~4.4cm和3°~7°之间。在初步掌握了鳌江口潮汐潮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海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构建重点年份建设工程合拢产生新的岸线水深的潮汐潮流场,刻画鳌江口建设工程的叠加影响。

  • 标签: 鳌江口附近海域:潮汐 潮流 环境影响 数值模拟 后评价
  • 简介:2012年WMO-IOC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JCOMM)提出了在新的海洋气象资料系统(MCDS)下建立海洋气候和海洋气象资料中心(CMOCs)的发展策略。在2012年5月召开的第四届JCOMM大会上,中国被批准候选成为CMOC中国中心,并开展试运行工作。本论文通过介绍目前国际上重点发展的海洋资料和服务系统和合作项目,分析了未来几年我国在CMOC中国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设想。

  • 标签: 海洋 资料和服务 国际合作 未来发展
  • 简介:于2003年8月28日对奥运帆船赛场海域海水水质要素进行了现场调查,并以无机态氮(DIN)、无机态磷(PO4-P)、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氧(DO)为化学指标参数,探讨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奥运会帆船赛场海域除石油烃外,大部分海域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烃平均含量超过国家二类水质标准。该海域调查海区PO4-P、DIN主要受陆源排放影响,特别是浮山湾至石老人沿岸海域含量较高。部分区域已经开始呈现轻微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化状况主要受陆源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整体上奥运会帆船赛场海域水质良好,污染较轻。

  • 标签: 奥运帆船赛场 营养盐 富营养化 污染
  • 简介:利用南海东北部上陆坡处所取的D孔(21°23′02″N,116°47′13″E,水深405m)进行硅藻分析,结合粒度分析与碎屑矿物分析结果,探讨该海域末次冰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粒度与硅藻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共同显示D孔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0.2cm)的砂质沉积层为经冰后期海进过程改造的晚更新世残留沉积层;下层(2.130cm)主要是末次冰期形成的浅海沉积。整个柱样可反映出海洋同位素MIS4期海退至MIS3期海进与MIS2期海退至冰后期海进的沉积韵律。

  • 标签: 硅藻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末次冰期 南海东北部
  • 简介:介绍了数字海洋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信息收集与更新、信息综合管理、信息三维可视化和全球电子海图四个分系统.实现海洋环境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显示与管理、综合分析应用,构建更加全面、丰富的海洋环境数字地球,有利于加速海洋环境信息建设,形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的海洋环境信息保障体系.

  • 标签: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海洋 信息综合管理 三维可视化 电子海图 海洋环境保障
  • 简介:收集了近年来鳌江口附近海域多个工程不同阶段5个潮位站的3~5年潮位实测数据和部分海流实测资料,通过对鳌江口附近海域的不同年份的水位资料进行潮汐调和常数分析,鳌江近海海域主要为半日潮区,其中M2分潮的振幅在170cm~193cm;迟角在260°~280°之间,这些站的2007年、2010年、2011年调和常数分析结果相比,主要的半日分潮M2、S2、N2,全日分潮K1、O1及浅水分潮M4、MS4、及M6等分潮振幅、迟角的最大变化分别在1.8cm~4.4cm和3°~7°之间。在初步掌握了鳌江口潮汐潮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无结构的三角形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海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结果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构建重点年份建设工程合拢产生新的岸线水深的潮汐潮流场,刻画鳌江口建设工程的叠加影响。

  • 标签: 鳌江口附近海域 潮汐 潮流 环境影响 数值模拟 后评价
  • 简介: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传统单机模式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随着城市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功能的改进势在必行。针对上述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基于B/S架构,以AreGISServer和.Net为核心技术开发WebGIS,建立了网络化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成的北京数字市政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在满足大众化和网络化需求的同时,其采用AreGISServer技术开发WebGIS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ArcObjects强大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可为综合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依据。

  • 标签: 地下管线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SERVER .NET ARC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