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刑法平等原则在法律规定上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是以承认和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为其实质的。刑法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方式是不能以缩小、减少和剥夺社会上最弱势人群的原有的、现有的基本人权为代价,法律可以创设不平等和特权,但与此同时,社会上最弱势人群现有的基本人权只能增加,而不能缩减。法律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底线,不是立法者或者是统治者所决定的,而是以社会上大多数弱者所能容忍的程度为底线。适用刑法平等的标准就只能以社会上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标准为标准。这个标准,也就是“常情、常识、常理”。
简介:该文结合新中国刑法近50年的发展历史,就刑法与政治、刑法与市场经济以及刑法与公民三方面对刑法的发展特征作了探讨。
简介:通过对中国私人档案刑法保护的意义以及刑法对私人档案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中国私人档案刑法保护的完善。
简介:民法典序编是一项立法技术,其目的是在进行民事实体权利义务分配之前,确立适用法典所必须的一些通用的技术性规定。我国正在制订民法典,应否设立序编以及序编的形式与内容应当如何,都是有立法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从各国民法典序编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各国民法典序编的结构形式、共通内容与特色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大法工委公布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对我国民法典序编的应然形式与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简介:即使刑法的罪刑规范被满足(或不满足),也可能因为诉讼法上的障碍而得不到适用(或得到适用)。在刑事诉讼领域,这一刑法相对化现象可能发生在诸如排除非法获取的证据、不起诉、对再审的禁止或严格限制、陪审团拒绝指行法令、辩诉交易等各种领域与环节。刑法相对化现象所体现出的程序法对实体法的制约作用,根源于程序法自身所具备以及所代表的某些独特价值。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我国多民族的西北地区,基于特定的社会境遇、时代场景、文化沃土、地域特点,以伊斯兰教信仰为依托的民间慈善组织也应运而生。
简介:非食品原料制售行为的规制是刑法遏制食品犯罪源头的关键,其定罪问题在实务与理论中存在争议。“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非法经营罪”的适用分别存在行为与客体的瑕疵,“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选用具有合理性,但现有理论对适用根据的解读存在局限。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之帮助犯的定罪观点,理论路径是延展帮助犯理论.将其定位于解决社会中“帮助”危害社会现象的刑法理论;定型于帮助行为、帮助故意和帮助情节组成的定罪标准系统;定制于有权解释机关做出的司法解释。
简介:中介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介绍中国中介组织发展状况,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中介组织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简介:通过目前中国农村建设实际,对发展干预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发展干预的若干理论仍旧落入权力滴流效应误区,从而无法保障农民的发展权益,因此农民应相应成立自己的组织,以与其他社会行动形成较为平等的权力制衡。
简介:文章结合我省高校实际,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等。
简介:进行组织结构创新是当前我国企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组织结构创新的模式、发展趋势、发展类型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缺陷,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简介:家族组织作为Hmong人最为重要的制度原则与社会组织形式之一,是由血缘和共同先祖记忆等为纽带组织而成的、层级化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同时,不同的家族之间通过姻亲关系关联为更大意义上的亲缘关系共同体网络。Hmong人家族组织的结构形态由大及小可以视为四个层次:家族、亚家族、房族、家户。四个层次之间彼此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可以有效调节内部环境和弹性应对外部环境的整体性文化生态系统。
简介:古代鄂伦春族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继采取“穆昆”制和“乌力楞”以实现对族民的有效管理。随着清王朝强化对鄂伦春族的政治统治,清政府开始在鄂伦春地区强力推行路佐制,最终形成“穆昆”制、“乌力楞”以及路佐制相互支撑、互助共存的局面,使得古代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多元,社会管理形式更加多样,为维护鄂伦春地区的社会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
简介:招摇撞骗,以假乱真,是一切新老修正主义者所惯用的反革命伎俩。野心家、阴谋家张春桥处心积虑炮制的提拔干部的“三条标准”,即所谓“领导熟悉,群众拥护,上上下下”,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组织路线,其罪恶目的就是要分裂我们的党,分裂我们的干部队伍,招降纳叛,结党营私,拼凑他们的黑班底,为其篡党夺权作组织上的准备。
简介:本文通过对虚拟社群“保研论坛”部分案例的跟踪和研究,考察了虚拟社群中人际互动活动对社群文化认同程度的影响关系。通过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活跃度、忠诚度和贡献率三个变量,发帖、登录频率、离群率、类群意识、原创帖和主题活动六个测量指标,验证了虚拟社群成员间的互动行为,可以提升成员在社群背景下的自我认同感,帮助确立成员在社群中的个人身份认知,进而提高对社群的文化认同;虚拟社群成员对社群的忠诚和贡献,可以强化成员对社群的情感认同度,进而提高社群的文化认同。
简介:西北土司制度起于元,完备于明清。分布于河湟流域的蒙古弘吉刺部宁濮郡王——岐王系家族入明后分化为众多的土司,延续着其部落式的统治。土司制度在维护中央对民族地区统治的同时,也维系了蒙元后裔的政治文化联系,使"土鞑"这一政治、文化群体长期存在,最终催生了新的民族共同体——土族。永登鲁土司家族的联姻既反映了明清时期西北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政治网络建构的情况,也是"土鞑"这一共同体内部认同的真实写照。
刑法“面前”与刑法“内”的平等——现实与理想的角逐
浅谈刑法的生命力
论私人档案的刑法保护
论中国民法典序编的形式与内容——从各国民法典序编比较的角度
刑法的“相对化”——程序法对实体法的制约
西北伊斯兰教慈善组织的发展演进——基于慈善组织产生背景的探析
食品犯罪中非食品原料制售行为定罪新论——兼论刑法中帮助犯理论的拓展
中国中介组织的发展问题
发展干预中的权力滴流误区与农民组织
在改革中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关于Hmong人家族组织的文化生态整体性研究
浅谈古代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张春桥三条提干“标准”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组织路线
互联网虚拟社群组织文化认同研究--以“保研论坛”为例
试探明清时期西北蒙古裔土司的基层社会组织及其家族婚姻——以永登鲁土司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