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是一组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为特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任何器官均可能因能量代谢障碍发生功能受损,给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带来极大挑战。文章报道1例成年线粒体病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同时回顾总结了线粒体病患者麻醉选择、术中监测以及用药建议。

  • 标签: 线粒体病 肌病 麻醉管理 肩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的122例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32例;年龄18~83岁[(49.8±16.9)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4~50分[(28.6±6.3)分]。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急诊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乳酸、ISS和休克指数(SI)。采用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预测价值的评价,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最佳预测临界值,并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性别、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ISS和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和乳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和PLR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1)。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NLR与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P均<0.01),而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R、D-二聚体、乳酸、ISS和SI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96,95%CI 0.93~0.98)和NLR(OR=1.19,95%CI 1.10~1.29)是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的AUC为0.32(95%CI 0.22~0.41,P<0.01),最佳预测临界值为48.5岁(敏感度68.9%,特异度64.6%);NLR的AUC为0.79(95%CI 0.71~0.90,P<0.01),最佳预测临界值为6.51(敏感度77.1%,特异度71.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预后不良组所占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NLR水平的升高,预后不良组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1)。结论年龄和急诊入院时NLR水平可以预测成年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且最佳预测临界值分别为48.5岁、0.79。另外,高龄和较低水平NLR的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休克,创伤性 预后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和女性夜间遗尿症(N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长海医院就诊的NE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NE每周发生≥1次,且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活动性尿路感染、下尿路占位性病变、尿路的解剖结构异常、存在急性脏器功能衰竭及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非正常睡眠周期的夜班工作者。采集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体重、药物史、手术史及合并疾病情况。采用3 d排尿日记中的次均尿量、排尿次数、夜间多尿(NP)指数、夜尿膀胱容量(NBC)指数等定量参数评估患者的排尿特征,采用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出口梗阻(BOO)、膀胱收缩力及控尿功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6例患者,男43例,女63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7.8±15.6)岁和(56.1±14.0)岁,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3.9±3.4)kg/m2和(23.3±4.3)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5例(80.2%)合并全身慢性疾病,以高血压病(58例,54.7%)、高脂血症(41例,38.7%)、糖尿病(38例,35.8%)、冠心病(22例,20.8%)最常见。男性合并症患病率[88.4%(38/43)与74.6%(47/63),P<0.05]和≥2种合并症患病率[62.8%(27/43)与33.3%(21/63),P<0.05]均高于女性。排尿日记结果显示,NE患者常合并有NP(47/106,44.3%)、NBC降低(74/106,69.8%),或两者并存(33/106,31.3%)。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压力性尿失禁、BOO、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U)和逼尿肌反射亢进伴收缩力受损(DHIC)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27.4%(29/106)、39.6%(42/106)、17.9%(19/106)、9.4%(10/106)、25.5%(27/106)和15.1%(16/106)。女性NE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于男性[28.6%(18/63)与2.3%(1/43),P<0.01],而男性NE患者BOO发生率高于女性[23.3%(10/43)与0,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r=0.63,P<0.01)、合并疾病(r=0.40,P<0.01)、合并疾病数量(r=0.56,P<0.01)、存在NP(r=0.50,P<0.01)、存在NP合并NBC降低(r=0.47,P<0.01)、残余尿量(r=0.53,P<0.01)、膀胱顺应性降低(r=0.21,P=0.04)、伴DU(r=0.28,P<0.01)、伴压力性尿失禁(r=0.42,P<0.01)、伴DHIC(r=0.35,P<0.01)与NE次数增加呈正相关;最大尿流率降低(r=-0.35,P<0.01)、小膀胱容量(r=0.21,P=0.03)、膀胱敏感性升高(r=-0.21,P=0.03)与NE次数呈负相关。结论成人NE不仅与膀胱功能障碍相关,还与肥胖、慢性全身性疾病、液体代谢和尿液产生等因素密不可分,且男女患者各具特点,应予以整体化、个体化的评估与治疗。

  • 标签: 夜尿症 夜间遗尿 下尿路症状 夜间多尿 夜间膀胱容量 排尿日记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年女性痤疮(AFA)患者的患病情况,探讨风险因素。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痤疮专病门诊调查年龄25~48(29.57±4.50)岁AFA患者290例。以问卷方式调查其风险因素并观察患者痤疮情况。结果AFA好发于下颌部(95.17%)、面颊部(93.79%)、额部(89.66%),粉刺型痤疮(50.34%)较多见,复发型痤疮(38.62%)不少见,使用化妆品、内分泌、饮食、遗传等诱因加重AFA。年龄因素(H=7.286,P>0.05;F=0.122,P>0.05)、性激素水平(Z=-0.365,P>0.05;χ2=0.276,P>0.05)、月经周期(Z=-0.274,P>0.05;χ2=0.217,P>0.05)、遗传(Z=-1.244,P>0.05;χ2=1.771,P>0.05)对痤疮分级与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化妆品种类过多可导致粉刺增多(χ2=7.097,P<0.05),但对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5,P>0.05),性激素水平对月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7,P>0.05)。结论AFA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提示临床需要综合治疗。

  • 标签: 寻常痤疮 成年人 妇女 病因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燃气烧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所有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性别、年龄、受伤季节、致伤地点、烧伤严重程度、常见复合伤、并发症、人口口径、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以及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伤前疾病与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另单独分析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中流动人口的年龄、致伤地点、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并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onte Carlo算法)。结果笔者单位7年间共收治1 490例火焰烧伤住院患者,其中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511例,占34.30%。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例数在逐渐增多,但其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χ2=7.087,P>0.05)。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下称本组患者)中,男315例、女196例,男女比为1.61∶1.00;中年最多,为270例,占52.84%。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段上的分布均有较大差异(χ2=54.810、27.832,P<0.01)。本组患者中,夏季受伤者最多,为251例,占49.12%;致伤地点以家中为主,共388例,占75.93%。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不同季节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χ2=42.254,P<0.01),在致伤地点上的分布无明显差异(χ2=6.782,P>0.05)。本组患者以中度烧伤为主(237例,占46.38%),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烧伤严重程度的分布趋势大体一致(χ2=19.680,P>0.05);176例(34.44%)伴吸入性损伤,30例(5.87%)伴肺爆震伤;20例(3.91%)发生并发症。44.44%(32/72)的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伴有伤前基础疾病,其死亡或未愈百分比达18.06%(13/72)。本组患者中大部分为常住人口,共358例,占70.06%;以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共304例,占59.49%;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138、90、90例,占27.01%、17.61%、17.61%。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人口口径、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上的分布均有明显差异(χ2=17.496、29.898、88.896,P<0.05或P<0.01)。本组患者中流动人口共153例,以青、中年为主,分别为90、62例,占58.82%、40.52%;主要致伤地点为家中,共97例,占63.40%;普遍为中等教育程度,共101例,占66.01%;主要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71、26、20例,占46.41%、16.99%、13.07%。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相比,流动人口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增多,从事行业更集中(χ2=42.924、9.390、27.819,P<0.01)。结论笔者单位燃气烧伤是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该类烧伤主要发生在夏季、家中,受累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常住人口为主,以中度烧伤居多,常伴吸入性损伤,且患者大多为中等教育程度,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其中流动人口患者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更多、从事行业更集中。预防燃气烧伤要重点关注对中青年男性、流动人口及退休老人和家庭主妇的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尤其是夏季要做好家中燃气的安检措施;应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 标签: 烧伤 矿物燃料 流行病学研究 流动人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8~35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且年龄<45岁的成年STEMI患者,分为18~35岁组和36~44岁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化验结果、手术信息、出院诊断信息。对18~35岁的STEMI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和狭窄组的临床特征,随访其心血管事件的再发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8~35岁组496例(20.3%),男性480例(96.8%),吸烟者371例(74.8%)。与36~44岁组相比,18~35岁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较低,但肥胖者比例较高[122例(43.3%)],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较高(P均<0.05)。18~35岁组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患者53例(10.7%),狭窄组患者443例(89.3%)。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总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组患者(P均<0.05)。其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263例(59.4%)],罪犯血管以左前降支为主[238例(53.7%)]。随访时间7.0(4.0,10.0)年,62例(18.9%)患者再次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中有14例(3.2%)患者死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患者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高于狭窄组(P=0.02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HR=2.713,95%CI 1.479~4.976,P=0.001)和血脂异常(HR=2.819,95%CI 1.564~5.079,P=0.001)是35岁及以下成年STE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8~35岁的STEMI患者主要以男性、肥胖者、吸烟者为主,高血压、糖尿病比例较低,而LDL-C、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较高,其中冠状动脉狭窄者较多,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左前降支病变为主。冠脉造影正常组患者预后好于狭窄组,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增加其再发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青年冠心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儿童与成年不同骨面型正畸患者的扁桃体肥大率,探讨扁桃体肥大是否与特定骨面型的发生相关,以期为扁桃体肥大伴错畸形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至8月就诊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一科的正畸患者初诊头颅侧位X线片,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儿童组(年龄≥6岁且≤12岁)和成人组(年龄≥18岁),再根据ANB角(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分为3类:Ⅰ类骨面型(ANB角≥0°且≤4°)、Ⅱ类骨面型(ANB角>4°)及Ⅲ类骨面型(ANB角<0°)。由2名经过专门培训的口腔正畸专业主治医师,根据Baroni法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测量扁桃体阻塞口咽气道的情况,以此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扁桃体肥大。采用Bonferroni校正χ²检验比较不同骨面型扁桃体肥大率的差异(α=0.017)。结果最终纳入1 776例正畸患者的头颅侧位X线片,其中儿童组593例,成人组1 183例;Ⅰ类骨面型占37.8%(672/1 776),Ⅱ类骨面型占47.8%(849/1 776),Ⅲ类骨面型占14.4%(255/1 776)。儿童组扁桃体肥大率为66.3%(393/593),其中Ⅲ类骨面型扁桃体肥大率[87.0%(60/69)]显著大于Ⅰ类和Ⅱ类骨面型[分别为65.6%(145/221)和62.0%(188/303)](χ²=11.56和15.69,P<0.017)。成人组扁桃体肥大率为23.2%(275/1 183),其中Ⅲ类骨面型扁桃体肥大率[42.5%(79/186)]显著大于Ⅰ类和Ⅱ类骨面型[分别为19.1%(86/451)和20.2%(110/546)](χ²=36.50和35.00,P<0.017)。儿童组或成人组的Ⅰ类与Ⅱ类骨面型扁桃体肥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70和0.18,P>0.017)。结论儿童与成年Ⅲ类骨面型正畸患者的扁桃体肥大率均显著大于对应人群Ⅰ类及Ⅱ类骨面型,扁桃体肥大可能是Ⅲ类骨面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腭扁桃体 错,安氏Ⅲ类 正畸学 横断面研究 扁桃体肥大
  • 简介:摘要目的将现有与成年人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前护理评估相关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以提高护士的评估依从性,促进化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目前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审查指标,包括护士培训以及患者病史、过敏史、诊断、实验室数据、对方案的理解程度、以往治疗不良反应、生理、心理、化疗前用药、体质量及血管通路的评估。于2018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个肿瘤内科病房开展质量审查与流程再造。结果审查前后均有68例患者、36名护士参与,项目实施前,第11条与12条(评估化疗前用药及血管通路装置)依从性已经达到100%。项目实施后,除第4、10条审查指标(每周测量患者体质量)外,其余8条护士执行依从性均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29~132.06,P<0.01)。以往不良反应评估显示:68例患者中,3例曾经出现过化疗药物输注反应,药物分别为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紫杉醇;39例在入院前(居家期间)出现过化疗相关症状,出现频率占据前5位的症状分别为食欲下降、疲乏、恶心、神经毒性反应和呕吐,入院时大多已缓解。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显著改善了化疗前护理评估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持续开展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成年人肿瘤患者 化疗前护理评估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质量审查
  • 简介:摘要目的将现有与成年人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前护理评估相关的最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以提高护士的评估依从性,促进化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目前最佳证据,制订了12条审查指标,包括护士培训以及患者病史、过敏史、诊断、实验室数据、对方案的理解程度、以往治疗不良反应、生理、心理、化疗前用药、体质量及血管通路的评估。于2018年5—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个肿瘤内科病房开展质量审查与流程再造。结果审查前后均有68例患者、36名护士参与,项目实施前,第11条与12条(评估化疗前用药及血管通路装置)依从性已经达到100%。项目实施后,除第4、10条审查指标(每周测量患者体质量)外,其余8条护士执行依从性均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29~132.06,P<0.01)。以往不良反应评估显示:68例患者中,3例曾经出现过化疗药物输注反应,药物分别为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紫杉醇;39例在入院前(居家期间)出现过化疗相关症状,出现频率占据前5位的症状分别为食欲下降、疲乏、恶心、神经毒性反应和呕吐,入院时大多已缓解。结论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显著改善了化疗前护理评估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持续开展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成年人肿瘤患者 化疗前护理评估 循证护理 最佳实践 质量审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烧伤患者1 219例,其中男811例、女408例,年龄18~102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12例和非DVT组1 207例。统计DVT发生率及DVT确诊时间、累及四肢与类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以及是否有下肢烧伤、Ⅲ度烧伤、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外科手术、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选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成年烧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成年烧伤患者DVT发生率为0.98%(12/1 219);DVT确诊时间为伤后24~138 d,中位数为61.5 d;DVT累及右侧下肢2例、左侧下肢8例、双侧下肢2例,分型包括混合型6例、周围型6例。(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Ⅲ度烧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4、0.021、3.115,P>0.05);在烧伤总面积、下肢烧伤、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D-二聚体、股静脉留置CVC、外科手术和输注浓缩红细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75、6.206、3.987、8.875、5.447、15.124、10.735、14.031,P<0.05或P<0.01)。(3)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和股静脉留置CVC是本组成年烧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927、4.762、9.394,95%置信区间=3.078~38.789、1.197~18.934、2.631~33.540,P<0.05或P<0.01)。结论成年烧伤患者DVT发生率较低,DVT确诊时间为烧伤3周后,分型为混合型和周围型,烧伤总面积、股静脉留置CVC和D-二聚体是可预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烧伤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证据总结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证据应用的依从性,进而探讨证据应用对成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1月长庚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12月于长庚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137例患者作为循证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保温模式,术中以加温水毯进行保温为主,体温<36 ℃时增加压力暖风毯保温;循证组运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的最佳证据总结,术前评估患者低体温风险,术前以压力暖风毯进行预保温,术中以压力暖风毯进行保温为主,体温<36 ℃时增加输液加温设备进行保温。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体温及麻醉后30 min、麻醉后1 h、腹腔打开、无肝期、新肝期、术毕时的体温;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基于证据的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措施的执行率。结果证据应用前护理人员对基于证据的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治知识的调查问卷正确率为62%,低于证据应用后的正确率90%(P<0.05);证据应用后,护理人员对标准1、2、3、7的执行率高于应用证据前(P<0.05),而对标准4、5、6的执行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期、新肝期和术毕时循证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础体温及麻醉后30 min、麻醉后1 h、腹腔打开时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证据临床转化,可降低成年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提高围手术期医疗和护理质量。

  • 标签: 肝移植,成年人 围手术期 低体温 证据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癫痫患者并发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成年癫痫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研究对象并发ADHD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对165例成年癫痫患者的ADHD发生率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成年癫痫并发ADHD患者为53例(32.12%),Ⅰ型为43例(26.06%),Ⅱ型为7例(4.24%),Ⅲ型为3例(1.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癫痫病因、痫样放电部位、首次发病年龄、痫样放电频率、抗癫痫用药情况、家族史、家庭功能均为影响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相关因素(均P<0.05);痫样放电频率、首发病年龄、抗癫痫用药均为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痫样放电频率、首发病年龄、抗癫痫用药为成年癫痫患者并发ADHD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癫痫患者病情与ADHD临床特征对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进而提升其病情改善效果。

  • 标签: 成年癫痫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成年女性颊颞部不同区域的软组织变化。方法选取40位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拔牙患者20例,非拔牙患者20例;对照组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20位。实验组在正畸治疗粘矫治器之前(T0)及正畸治疗开始后5个月(T1)、10个月(T2)、15个月(T3)、20个月(T4),用3dMDface™扫描仪拍摄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T0-T4平均20.3个月。对照组距首次拍摄后平均17.6个月后再次拍摄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通过Geomagic2013 Wrap对三维图像进行二次处理,重叠T0-T1、T0-T2、T0-T3、T0-T4期图像,比较分析颊颞部不同区域软组织突度变化。结果成年女性开始正畸治疗5个月后,拔牙组软组织突度变化量颞部-0.46 mm,上颊部内侧区域-0.55 mm,上颊部外侧区域-0.66 mm,下颊部内侧区域-0.97 mm,下颊部外侧区域-1.31 mm。随治疗进展,软组织突度变化量无明显的增加或进一步减小。拔牙与否对颊颞部软组织的减小量无明显影响。17.6个月后未进行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颊颞部软组织突度几乎没有变化。结论成年女性正畸治疗过程中,颊颞部各区域软组织变化量随治疗时间推移没有明显变化,拔牙与否及短期内增龄性变化对软组织变化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正畸治疗 三维测量 面部软组织 增龄性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病年龄对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代谢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数据库中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组的成年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病程超过1年,入组时年龄≥18岁)。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采用成人T1DM胰岛素抵抗估算模型计算葡萄糖处置率(eGDR)作为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评价指标,分析起病年龄与代谢指标、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剔除糖尿病病程影响后,分析起病年龄与HbA1c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1)共入选872例T1DM患者,其中508例(58.3%)为女性;受访时平均年龄(33±11)岁,平均起病年龄(27±12)岁,平均病程(8±6)年。(2)总体人群代谢控制情况:平均HbA1c(8.9±2.6)%,达标率(HbA1c<7%)23.8%(208例);平均BMI为(20.8±2.8)kg/m2,体重达标率(BMI 18.5~23.9 kg/m2)89.7%(782例);26.3%(61例)患者血脂紊乱(甘油三酯≥1.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平均血压(116±15)/(73±9)mmHg(1 mm Hg=0.133 kPa),达标率(<130/85 mmHg)88.4%(691例);血糖、体重、血压和血脂四项均达标的比例仅26例(3.0%)。平均eGDR为8.84(6.84,10.79)mg·kg-1·min-1。(3)与成年人起病组相比,儿童及青少年期起病的成年T1DM患者平均HbA1c更高(F=4.863,P<0.05),胰岛素抵抗更严重(F=3.177,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儿童期起病的成年T1DM患者HbA1c达标率和血脂达标率更低(F=2.943、3.404,均P<0.05)。结论中国广东省成人T1DM患者中,起病年龄越早,代谢紊乱越明显,胰岛素抵抗越严重,需根据患者起病年龄的不同而制定个体化方案。

  • 标签: 糖尿病,1型 起病年龄 代谢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的成年三尖瓣下移畸形(EA)患者的远期预后,并初步探索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8例非手术治疗的成年EA患者。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依据经胸超声心动图计算三尖瓣下移隔叶分隔比(SLAr),将病例分为3组:SLAr<0.45组(18例)、0.45≤SLAr≤0.60组(21例)及SLAr>0.60组(9例);依据胸部X线片计算胸心比(CTR)。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EA患者,男性19例,初次确诊年龄为(21.3±11.1)岁。42例患者(87.5%)合并心律失常,表现为预激综合征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7例,心房颤动2例。随访时间为(148.8±16.8)个月,无失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死亡9例(18.8%):心原性死亡6例(12.5%),其中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1例,猝死2例;意外事故死亡1例;不明原因死亡2例。随访期间SLAr<0.45组、0.45≤SLAr≤0.60组和SLAr>0.60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7/18、90.5%(19/21)及3/9。依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3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78%,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95%和44%。7例患者出现活动耐量下降、心力衰竭,其中SLAr>0.60组6例,0.45≤SLAr≤0.60组1例。2例患者发生脑血管栓塞事件。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超过24 h者3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SLAr<0.45组比较,SLAr>0.60组的死亡风险更高(HR=12.375,95%CI 1.692~22.146,P=0.015);CTR≥0.65患者死亡风险是CTR<0.65患者的1.306倍(HR=1.306,95%CI 0.417~12.754,P=0.038)。结论非手术治疗的成年EA患者常合并心率失常,SLAr>0.60及CTR≥0.65与患者远期死亡相关。对于合并心律失常的EA患者,应积极建议药物或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 标签: 三尖瓣 先天畸形 非手术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年人腹盆腔手术患者机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并筛选指南网、数据库有关成年人腹盆腔手术患者机械预防VTE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决策、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月19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根据文献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将推荐意见进行提取、翻译和整合。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包括指南7篇、证据总结2篇、推荐实践1篇、系统评价12篇、专家共识2篇。从入院评估、禁忌证、适用人群、启动时机、持续时间、患者教育6个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共形成10条推荐意见。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成年人腹盆腔手术患者机械预防VTE的最佳证据,为规范临床机械预防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成年人 静脉血栓栓塞 循证护理 手术 机械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成年患者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321例实施择期丙泊酚单镇静方案无痛胃镜检查的成年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青年(18~44岁)组116例、中年(45~59岁)组103例和老年(60~80岁)组102例,观察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气道梗阻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气道干预措施(托下颌、面罩通气)应用率、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麻黄碱应用率。结果丙泊酚用量青年组为(173.2±47.0)mg、中年组为(158.8±41.3)mg、老年组为(137.8±26.3)mg,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61,P<0.001),其中老年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中年组(P<0.017)和青年组(P<0.017),中年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青年组(P<0.017);低氧血症发生率青年组为12.9%(15/116)、中年组为15.5%(16/103)、老年组为25.5%(26/1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7),其中老年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7)和青年组(P<0.017);低血压发生率青年组为5.2%(6/116)、中年组为4.9%(5/103)、老年组为11.8%(12/102),心动过缓发生率青年组为1.7%(2/116)、中年组为2.9%(3/103)、老年组为7.8%(8/102),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青年组为11.2%(13/116)、中年组为10.7%(11/103)、老年组为20.6%(21/10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其他观察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成年患者,随着患者年龄增大丙泊酚用量逐渐减少,在低氧血症发生率增高的同时,伴有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多趋势,导致丙泊酚单镇静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逐步降低。

  • 标签: 年龄因素 无痛胃镜 丙泊酚单镇静 低氧血症 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减数矫治的成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及保持阶段的前牙牙槽骨形态的变化,为临床安全内收前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治疗,并且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的成年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22.2±3.1)岁(19~28岁),对全部患者进行回访追踪,拍摄锥形束CT,分别于矫治前(T1期)、矫诊结束时(T2期)及随访时(保持期2年以上,T3期)测量患者上下前牙唇腭侧牙槽骨高度,以及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牙槽骨厚度,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阶段牙槽骨形态的差异,对矫治前后(T1-T2)牙槽骨变化量、治疗结束至随访时(T2-T3)牙槽骨变化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T1、T2、T3期上前牙腭侧、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唇侧、下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1.52±0.32)和(4.96±0.46)mm;T2-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增加(1.20±0.27)和(3.14±0.35)mm;T1-T3期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中切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分别降低(0.33±0.11)和(1.82±0.39)mm。上、下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的3个时间点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前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下侧切牙根颈部的牙槽骨厚度分别减少(0.63±0.10)和(0.67±0.09)mm。T2-T3期,下前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根颈部牙槽骨厚度增加(0.09±0.03)mm。T1-T3期上下切牙根颈部及根中部牙槽骨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中部分别减少(0.38±0.16)和(0.63±0.13)mm,其他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上前牙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为极强负相关(r≤-0.8,P<0.001),T2-T3上前牙唇侧、下前牙舌侧牙槽骨高度变化量及切牙根颈部厚度变化量与其在T1-T2变化量呈中强负相关(-0.8<r≤-0.4,P<0.05)。结论成年双颌前突患者减数矫治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与厚度均明显减少。在保持阶段,会发生相应的骨增生,但牙槽骨较治疗前还是有所减少。保持阶段的牙槽骨变化量与矫治阶段牙槽骨变化量相关。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正畸学,矫正 双颌前突 牙槽骨改建 保持阶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对首发未治疗成人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静息态脑网络(resting state networks,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变化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MDD患者23例(MDD组)及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healthy control,HC)30例(HC组),两组均进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检查,MDD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采用ICA法对rs-fMRI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意义的RSNs。采用SPM-12、Gift软件比较MDD组与HC组RSNs内及网络间内在功能连接强度的差异,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25.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MDD组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相比,MDD组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MNI:x,y,z=-6,54,25)内在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左侧角回(angular gyrus,AG)(MNI:x,y,z=-48,-66,21)、左侧楔前叶(precuneus,PCu)(MNI:x,y,z=-6,-63,33)、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MNI:x,y,z=-36,12,51)及右侧前脑岛(anterior insula,AI)(MNI:x,y,z=36,21,0)内在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减弱;MDD组后默认网络(pos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pDMN)与前默认网络(anterior default mode network,aDM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减弱(t=-2.206,P=0.032),pDMN与左额顶网络(left frontal parietal network,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较HC组显著增强(t=2.318,P=0.025)。MDD组mPFC内在功能连接强度、pDMN-lFPN间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4,P=0.010;r=0.441,P=0.035)。结论基于ICA法的大尺度脑网络研究能够发现首发未治疗成人MDD患者RSNs内及网络间功能连接异常,有望为临床MDD的诊治提供客观的影像学标记。

  • 标签: 重性抑郁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独立成分分析 大尺度脑网络 功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