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谵妄患者脑脊液中胆碱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68例术前认知功能正常的脊柱脊髓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诊断为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占位性病变,其中18例发生术后谵妄(谵妄组),46例未发生术后谵妄(对照组),4例诊断不明确(剔除)。于病灶切除术前及术后第3天收集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浓度。结果病灶切除术前谵妄组与对照组脑脊液中Ach、NE、E、DA、5-HT的基线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谵妄组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0.77±0.19)μmol/L](P=0.032);其他神经递质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谵妄组患者中,手术后脑脊液中Ach水平[(0.63±0.26)μmol/L]较基线水平[(0.75±0.19)μmol/L]显著降低(P=0.021);NE水平[(1.58±0.28)μmol/L]较基线水平[(1.49±0.21)μmol/L]显著升高(P=0.036);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变化(P=0.497);DA水平[(0.86±0.18)μmol/L]较基线水平[(0.82±0.15)μmol/L]显著升高(P=0.045);5-HT水平[(2.94±0.28)μmol/L]亦较基线水平[(2.75±0.35)μmol/L]显著升高(P=0.022)。对照组患者中,仅5-HT水平[(2.90±0.31)μmol/L]较基线水平[(2.76±0.26)μmol/L]显著升高(P=0.016),其他神经递质水平与基线水平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谵妄患者的脑脊液中胆碱能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升高,由此可推测胆碱能神经系统活性减弱和单胺能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许是术后谵妄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煤矿工人多环芳烃(PAHs)暴露水平并探讨其与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4至6月,选择652名不同作业场所[井下一线组(239名)、井下辅助组(280名)及地面组(133名)]煤矿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工人基本资料,检测其尿中多环芳烃代谢物(OH-PAHs)、血液中氧化应激和神经递质水平,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估尿OH-PAHs与神经递质和氧化应激指标间的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氧化应激在尿OH-PAHs与神经递质改变之间的作用。结果不同作业场所三组工人尿OH-PAHs中2-羟基萘(2-NAP)、2-羟基芴(2-FLU)、1-羟基芘(1-OH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3.64、9.63、26.82,P<0.01、=0.008、<0.01)。三组工人血液中神经递质指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81、15.58、79.16、179.58、33.48、67.63、4.96,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NE含量与2-FLU水平和AChE活力与1-OHP水平均呈负相关(β=-134.99,95%CI:-250.74~-19.23,P=0.02;β=-0.80,95%CI:-1.54~-0.05,P=0.036);Ach含量与9-羟基菲(9-PHE)水平、AChE活性与2-NAP和9-PHE水平均呈正相关(β=0.96,95%CI:0.26~1.64,P=0.007;β=1.78,95%CI:0.75~2.82,P=0.001;β=0.77,95%CI:0.07~1.47,P=0.031)。此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1-OHP水平及AChE活力均相关(β=0.32,95%CI:0.02~0.62,P=0.034;β=-0.23,95%CI:-0.43~-0.02,P=0.032)。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1-OHP对AChE活力有直接作用(P<0.05)。结论井下煤矿工人PAHs暴露水平较高,且可能引起神经递质水平改变,尚未观察到氧化应激的中介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天麻钩藤饮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将82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46例),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64.57±2.20)岁;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64.38±2.11)岁;正常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4.79±2.05)岁。对照组接受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记录正常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同时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并评估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运动症状。结果正常组血浆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甘氨酸(Gly)水平低于对照组及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Glu、Asp、GABA、Gl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Glu、Asp、GAB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Gl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Glu、Asp、GABA水平分别为(67.51±3.15)μmol/L、(25.97±1.72)μmol/L、(287.49±5.01)μmol/L,均高于对照组(45.73±5.10)μmol/L、(8.95±1.10)μmol/L、(211.87±5.19)μmol/L,Gly水平为(155.68±10.20)μmol/L,低于对照组(257.65±30.1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69.44%(2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 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UPDRS 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UPDRS Ⅲ评分为(15.09±1.14)分,低于对照组(20.62±1.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并促进运动症状及血浆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损伤昏迷和清醒患者间的脑内神经递质的差异性,以期了解不同意识状态与脑内神经递质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脑损伤患者52例,其中昏迷患者3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分),设为昏迷组;清醒患者22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9分),设为清醒组。采集2组患者基本资料,然后提取神经递质的评估结果(使用脑涨落图评估),并对结果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γ-氨基丁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递质的递质功率、递质相对功率和指数分析(指数分析包括总功率、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和血管舒缩指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2组间递质的差异性。结果与清醒组比较,昏迷组患者的各项脑内递质功率均显著低于清醒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递质相对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数分析中除了总功率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数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内多巴胺的减少是脑损伤患者昏迷的重要危险因素(Wald=5.684, P=0.017)。结论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大部分脑内神经递质均显著减少,尤其是脑内多巴胺的减少是引起昏迷的一个危险因素,在临床促醒治疗中可考虑应用增强多巴胺递质效能的药物或康复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烟台业达医院进行治疗的3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抑郁症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抑郁症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62分,14例]、中度抑郁症组(SDS评分63~72分,12例)及重度抑郁症组(SDS评分>73分,1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3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枢神经递质分析系统与定量数字脑电图仪对四组研究对象的去甲肾上腺素(NE)、兴奋性神经递质(EAA)、抑制性神经递质(INH)、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进行检测,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与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轻度抑郁症组SDS评分为(57.42±2.16)分,中度抑郁症组SDS评分为(68.74±2.20)分,重度抑郁症组SDS评分为(87.49±3.51)分。对照组NE、INH水平与轻度抑郁症组、中度抑郁症组及重度抑郁症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A、ACH、EAA水平高于轻度抑郁症组、中度抑郁症组及重度抑郁症组,且5-HT低于轻度抑郁症组、中度抑郁症组及重度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青少年SDS评分与DA、ACH、EAA及5-HT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青少年SDS评分与NE、INE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严重程度与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呈负相关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可通过对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进行观察,以达到尽早发现与尽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通方对老年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肠神经递质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6月-2021年10月本院90例老年FC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组予以肠通方。2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3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ELISA法检测IL-17A、IL-18水平;采用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估患者便秘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进入疗效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43/44)、对照组为81.4%(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P=0.012)。治疗后,治疗组神疲乏力、气短腹胀、咽部异物感、心悸怔忡、四肢不温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1、10.25、2.87、2.87、5.68、26.94,P值均<0.01),CCS、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1、18.84,P值均<0.001);血清VIP[(41.86±1.16)ng/L比(35.71±1.97)ng/L,t=17.79]、SP[(42.15±1.90)ng/L比(39.53±2.13)ng/L,t=6.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IL-17A[(35.71±5.97)pg/L比(41.86±5.16)pg/L,t=5.14]、IL-18[(22.15±3.90)pg/L比(26.53±4.13)pg/L,t=5.0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4/44)、对照组为14.0%(6/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χ2=0.13,P=0.716)。随访30 d,治疗组复发率为2.3%(1/44)、对照组为16.3%(7/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24)。结论肠通方可有效提高老年FC患者肠神经递质(VIP、SP)水平及生活质量,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7A、IL-18)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癫痫合并抑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3例癫痫合并抑郁并行VNS手术患者,比较其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手术疗效、抑郁程度、血清细胞因子及神经递质改变情况。结果VNS术后6、12个月时患者癫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1.5%(8/13)、76.9%(10/13)。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6个月时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IL-1α、IL-6、TNF-α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时血清5-HT、多巴胺(DA)较术前明显升高,IL-1α、IL-2、IL-6、TNF-α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VNS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使癫痫及抑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丙泊酚精神依赖形成的机制与腺苷A2A受体-神经递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采用间断腹腔注射丙泊酚40 mg/kg,连续14 d的方法建立丙泊酚依赖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n=8):中枢对照组(c-C组)、中枢激动剂组(c-CGS组)、中枢拮抗剂组(c-DMPX组)、外周对照组(p-C组)、外周激动剂组(p-CGS组)和外周拮抗剂组(p-DMPX组)。c-CGS组和c-C组于建模后立即颅内注射腺苷A2A激动剂CGS-21680 2.5 ng/0.5 μl或等量生理盐水,p-CGS组和p-C组腹腔注射CGS-21680 0.1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c-DMPX组于每次丙泊酚注射前20 min颅内注射腺苷A2A受体拮抗剂DMPX 50 ng/0.5 μl,p-DMPX组腹腔注射DMPX 0.25 mg/kg。分别于建模前、建模后即刻、激动剂或生理盐水给药后(干预后)测定位置偏爱值(CPP值)。建模后1 d时处死大鼠取血标本及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及海马多巴胺(DA)、谷氨酸(Glu)及大脑皮层5-羟色胺(5-HT)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层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结果与建模前比较,建模后即刻c-C组、c-CGS组、p-C组和p-CGS组CPP值升高(P <0.05),c-DMPX组和p-DMPX组C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后即刻比较,干预后c-C组和p-C组CP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GS组和p-CGS组CPP值升高(P<0.05)。与c-C组比较,c-CGS组海马DA和Glu含量增加,c-DMPX组海马Glu含量减少,大脑皮层5-HT含量增加,p-ERK1/2表达下调(P<0.05);与p-C组比较,p-CGS组血浆及海马DA和Glu、大脑皮层5-HT和p-ERK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MPX组海马DA和Glu含量减少,大脑皮层5-HT含量增加,p-ERK1/2表达下调(P<0.05)。结论大鼠丙泊酚精神依赖形成的机制可能与激活腺苷A2A受体,增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进而上调ERK活性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湖北省3~12岁汉族儿童神经递质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21年1月至8月在武汉儿童医院体检的3~12岁湖北省汉族健康儿童进行病史询问,排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感染、创伤、近2周用药史,收集324例儿童(男262例,女62例;3~7岁组217例,8~12岁组107例)血浆及391例儿童(男302例,女89例;3~7岁组266例,8~12岁组125例)随机尿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检测受试者血浆中多巴胺、肾上腺素、谷氨酸等10种神经递质及随机尿液中多巴胺、肾上腺素、5-羟基吲哚乙酸等8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建立湖北省3~12岁汉族儿童的神经递质正常参考范围。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神经递质分布水平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Nemenyi检验进行不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不同性别儿童中各种神经递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中多巴胺、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色氨酸、γ氨基丁酸在3~7岁组和8~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尿中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高香草酸、5羟基吲哚乙酸在3~7岁组和8~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了湖北省3~12岁汉族儿童神经递质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临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对儿童神经递质相关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应激组,以及慢性应激+银杏二萜内酯低剂量(1.5 mg·kg-1·d-1)组、中剂量(3 mg·kg-1·d-1)组和高剂量(6 mg·kg-1·d-1)组。除对照组,各组造模3周后给予药物治疗,持续给药3周并同时造模。应激期间和结束后测试行为学,取血清和海马下丘脑组织用于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等试剂盒检测。结果慢性应激造成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持续给予银杏二萜内酯可以改善大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旷场试验评分。银杏二萜内酯能够显著改善CUMS造成的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1β、IFN-γ分泌减少,显著升高IL-10、IL-4分泌水平。此外,CUMS造成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功能亢进,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的分泌,负反馈调节海马中神经递质释放,造成CUMS大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 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含量降低。银杏二萜内酯能够显著抑制HPA轴功能亢进,增加脑中神经递质水平。结论银杏二萜内酯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环境,抑制HPA轴亢进,增加神经递质释放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
简介:摘要遗传性神经递质病是一组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在儿童时期起病,是由神经递质或其合成过程中必需的辅助因子合成、分解或转运缺陷引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疾病。原发性遗传性神经递质病临床表型包括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其中癫痫是其主要临床表型。γ氨基丁酸、谷氨酸、乙酰胆碱、生物胺等神经递质均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原发性遗传性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相关癫痫表型多样,从轻微表型到严重的早发性癫痫性脑病不等。如果癫痫患儿有以下特征,应怀疑遗传性神经递质病:(1)早发性癫痫性脑病伴发育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运动障碍;(2)频繁出现特殊的脑电图模式,包括暴发抑制、高度节律失调、弥漫性、局灶性或多灶性放电;(3)头颅影像学提示代谢毒性的疾病特征;(4)脑脊液中检测到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遗传性神经递质病的早期识别与诊治,在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方面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认知能力及与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处于完全缓解后的巩固或强化治疗阶段20例(治疗阶段组),处于完全缓解、治疗结束停药观察阶段11例(停药组)。检测患儿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采用持续性字色测验(CPT)和Stroop测验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并与2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血浆DA和5-HI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组5-H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 769.69(912.86,2 812.56)ng/L比3 085.29(2 191.79,5 310.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组与健康对照组5-H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T结果显示,三组错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组和停药组正确数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28 ± 12)和(33 ± 11)个比(43 ± 10)个],漏掉数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53 ± 14)和(52 ± 13)个比(39 ± 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验结果显示,三组字色一致测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字色矛盾测试中,治疗阶段组和停药组正确数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错误数和漏掉数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字色无关测试中,三组错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组和停药组正确数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停药组漏掉数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浆DA与Stroop测验字色一致错误数呈负相关、与Stroop测验字色无关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5-HIAA与CPT正确数、Stroop测验字色一致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或<0.01),5-HT与Stroop测验字色矛盾正确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可存在持久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损伤,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中5-HT水平较健康儿童下降,其注意力改变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坦度螺酮联合文拉法辛对焦虑、抑郁共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递质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焦虑、抑郁共病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应用坦度螺酮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时HAMA评分[(11.39±3.11)分、(8.26±2.18)分]均低于对照组[(14.72±3.57)分、(10.46±2.37)分](t=4.77、4.63,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时HAMD评分[(15.95±2.90)分、(9.33±1.54)分]均低于对照组[(17.43±2.87)分、(13.28±2.65)分](t=2.46、8.74,均P < 0.05);观察组治疗后5-HT、NGF、BDNF水平[(154.59±45.26)μg/L、(13.62±1.16)ng/L、(28.54±2.33)ng/L]均高于对照组[(129.99±48.31)μg/L、(11.98±1.04)ng/L、(25.69±2.51)ng/L](t=2.52、7.14、5.64,均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P=0.369)。结论坦度螺酮辅助治疗焦虑、抑郁共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保护神经功能,且药物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肠道平滑肌的神经调节机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将24只SPF级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葛根素低、高剂量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诱导建立IBS-D模型。造模完成后葛根素低、高剂量灌胃给药,剂量分别为22、44 mg/(kg·d),每日1次,持续14 d;对照组与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4 d。定期测定各组大鼠内脏敏感性、排便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末次给药后测定结肠匀浆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五羟色胺(5-HT)的含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示模型组大鼠无明显病理改变,符合IBS-D定义与组织学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壁回缩反射评分显著升高,第21、28天排便面积均显著增加,结肠组织Ach、5-HT表达均显著升高,NO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数据变化均符合IBS-D模型相关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高剂量组的腹壁回缩反射评分均显著降低[(0.48±0.06)分、(0.54±0.06)分比(0.84±0.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高剂量均使第21、28天排便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模型组的Ach、5-HT表达为(3.67±0.87)μg/mgprot、(131.97±16.64)μg/L,葛根素低剂量组的Ach、5-HT表达为(2.65±0.87)μg/mgprot、(115.01±12.07)μg/L、葛根素高剂量组的Ach、5-HT表达为(2.26±1.05)μg/mgprot、(109.01±6.59)μg/L,葛根素低、高剂量组的Ach、5-HT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NO表达为(9.61±1.50)μg/mgprot、葛根素低剂量组NO表达为(16.32±4.15)μg/mgprot、葛根素高剂量组NO表达为(9.34±5.80)μg/mgprot(P<0.05)。结论葛根素对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IBS-D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或与上调结肠NO表达水平,下调结肠Ach、5-HT表达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额叶和海马神经递质改变与行为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对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分离小鼠额叶和海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组织提取物中的神经递质;数据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22.0。结果(1)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表现出活动明显增加。(2)多巴在左侧额叶升高,在右侧海马下降;谷氨酰胺在双侧额叶下降,酪氨酸在左侧海马升高;组胺在右侧海马下降,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在双侧海马均下降。(3)左侧额叶谷氨酰胺和右侧海马GABA下降都和活动增加存在相关性。结论双相障碍躁狂模型Clockdelta19变异小鼠表现出活动量增加,且左侧额叶谷氨酰胺和右侧海马GABA下降与活动增加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宁波市康宁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利培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变化;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以及血浆中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为(52.71±6.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34±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8,P<0.05);观察组PSQI评分为(8.83±2.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DNF[(4 752.79±136.27)ng/L]、NT-3[(173.64±15.88)ng/L]、NGF[(39.14±2.2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 417.85±138.54)ng/L、(150.06±15.49)ng/L、(37.51±2.1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41、5.822、2.869,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DA[(70.25±6.41)ng/L]和5-HT[(43.42±7.11)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4±6.03)ng/L、(35.59±6.8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8、4.332,均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和失眠症状,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炎症递质、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C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A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炎症递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液净化指标(β2-MG、PTH)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2-MG、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缓解CRF患者炎症反应,降低其β2-MG、PTH水平,改善肾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脊液神经损伤相关蛋白水平预测患者术后谵妄(POD)的价值。方法选取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 000例,性别不限,年龄40~9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1 d时的MMSE评分>24分。麻醉前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脊椎-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取脑脊液2 ml,采用ELISA法测定α-突触核蛋白(α-syn)、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Aβ1-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颗粒蛋白前体(PGRN)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sTREM2)的浓度。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POD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与非POD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相关危险因素预测POD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964例患者,其中108例发生POD,发生率为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和脑脊液α-syn浓度升高是POD的危险因素,脑脊液PGRN浓度和Aβ1-42/p-Tau降低是POD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α-syn浓度(AUC 0.693,95%CI 0.634~0.748,灵敏度57.41%,特异度82.10%,约登指数0.3951)、PGRN浓度(AUC 0.695,95%CI 0.637~0.750,灵敏度59.26%,特异度80.86%,约登指数0.4012)和Aβ1-42/p-Tau(AUC 0.635,95%CI 0.574~0.692,灵敏度93.52%,特异度30.25%,约登指数0.2377)均可预测POD的发生。结论脑脊液PGRN、α-syn浓度和Aβ1-42/p-Tau均可预测患者POD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NRG-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F患者92例为CHF组,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NRG-1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肌酐、NT-proBNP、LVEDD、NRG-1水平为(82.16±22.83)μmol/L、(2 834.97±2 790.92)pg/ml、(56.83±11.77)mm、(1 391.40±285.09)pg/ml,高于对照组的(69.87±15.92)μmol/L、(91.64±53.18)pg/ml、(44.80±3.62)mm、(1 224.37±305.11)pg/ml,P<0.05;CHF组NT-proBNP、LVEDD随着LVEF降低而升高(P<0.05)。LVEF与LVEDD成强负相关关系(r=-0.868,P<0.05),与NT-proBNP成弱负相关关系(r=-0.350, P<0.05)。结论血清NRG-1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但用来判断CHF严重程度还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