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患者应用急诊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调查需求,在本院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选取患者50例作为此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将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急诊护理干预模式的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后各项生命体征数据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命体征数据表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PR后的患者使用急诊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临床价值。方法: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预检、分诊、送入抢救室、生命体征监测、对症处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指标,包括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急救时间等。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颤、心力衰竭等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总急救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9.09%,对照组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对经精神科急诊就诊后留院治疗(留院观察或抢救:半封闭急诊病房)及住院治疗(封闭式住院病房)的患者,就两种留在医院治疗的方式选择上,影响直接住院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管理策略,为患者进行更好的服务。方法2016年1月19日~5月10日在北京安定医院急诊就诊留院及住院患者共868例,使用自编调查表对影响直接住院的患者躯体因素、家属因素和其他因素3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留院237例(27.3%),住院631例(72.7%);需要留在医院治疗的总体患者女性(54.95%)多于男性(45.05%),留院女性(63.29%)远多于男性(36.71%),住院女性(51.82%)多于男性(48.18%);首诊:留院100(32.79%),住院205(24.33%);伴有躯体疾病:留院86(36.29%):住院92(14.58%),糖尿病、高血压最常见,留院的程度重;影响患者不能直接住院的家属及其他因素中,家属要求陪护患者最常见,其次是病房没有床位。结论调整病房结构;加强全体精神科医生的高血压、糖尿病的诊疗培训,加强精神科急诊医生其余合并躯体疾病的培训;就家属能否住院陪护进行论证,找到适合的管理方法,解决影响直接住院的因素、提升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急诊护士SP临床带教模式在急诊科本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来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采用急诊护士SP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比较2组护生实习后,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带教方法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综合评价实验组实习前后的比较。结果 实习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后的综合能力明显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士SP临床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克服以往护生操作技能培训枯燥乏味和在急诊科参与临床抢救实践机会少的弊端,激发护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护生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和临床实战能力及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