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ACS)病人诊治过程中血清肌钙蛋白I(cTnl)、脑钠肽(BNP)、CRP及D一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接受急诊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类型、临床表现和各项指标,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流TIMI、血清指标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差异性急诊治疗后,58例患者向前血流TIMI等级恢复到3级,血清指标中,肌钙蛋白T指标从(8.45±0.96)ng/mL下降到(0.24±0.04)ng/mL,脑钠肽指标从(184.51±19.54)ng/L下降到(28.42±3.03)ng/L,C反应蛋白指标从(18.84±2.07)mg/L下降到(4.56±0.56)mg/L,D-二聚体指标从(753.62±82.64)ng/mL下降到(59.53±61.73)ng/mL。结论:血清cTnI、BNP、CRP与D一二聚体在急诊ACS患者诊断与病情程度评估及后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可为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保障。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nI BNP CRP D一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ACS)患者预后采用GRACE评分评估,观察GRACE评分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ACS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GRACE评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比中,实验组分别是2.00%,8.00%,对照组分别是16.00%,28.00%,(x2=20.002,p=0.000),结果有差异。(2)实验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对比中,实验组为7.13±1.52(d),对照组为11.85±2.07(d),(t=10.53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ACS患者预后采用GRACE评分护理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急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急诊护理,结合具体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开展急诊护理效果非常明显,能够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而且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患者应用紫杉醇药物包被球囊治疗对罪犯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课题,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样本容量均为4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PCI+DES和PCI+PC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手术指标和罪犯血管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四项水平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 标签: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罪犯血管 紫杉醇 药物包被球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住院的疑似冠脉狭窄患者50例,均行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周后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并将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综合分析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 经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确诊34例,诊断正确33例,误诊1例,误诊率2.94%,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9.19%、92.31%、97.06%和75.00%。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能力,图像清晰,扫描时间短,能有效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和程度,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诊断。

  • 标签: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其术后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将护理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以此评判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以此评判两组患者护理安全性,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中采用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能提高术后满意率,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有效护理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桡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 保护动机理论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采用肺部超声诊断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段是2020年2月-2021年2月,研究对象是我院的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组成研究组的患者进行肺部超声诊断,组成对比组的患者进行胸部CT诊断,观察两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均高于对比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探讨其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影响价值。方法 以随机抽取法在2019.3月-2020.10月期间,择本院6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以单双数字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并予以详细记录,将灌注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以明确的记录数据为标准并做总结性报告。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参照组显优,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予以分析,其灌注成功率显高且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参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检验结果均具有差异(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中,护理效果显优且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灌注成功率,同时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促进患者各机能恢复,与此同时大幅提升了护理质量,提倡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梗 应用效果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前选择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通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最为普遍的两种入路途径。与股动脉入路相比,桡动脉入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早期患者动员、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显着的术后舒适性、进入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另外在急性冠脉综合中,死亡率和中风率也可降低[1]。虽然桡动脉通路有许多好处,但血管并发症仍然存在,其中包括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夹层,隔室综合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以下以RAO代称),RAO是经桡动脉通路介入术中的一种容易忽略且可能是令人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预防及治疗桡动脉闭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桡动脉通路 并发症 桡动脉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入院的 3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接受常规通气治疗以及俯卧位通气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血氧分压情况以及氧合指数(血氧分压 /吸氧分数)。结果:统计分析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氧分压情况以及氧合指数统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情况,使患者快速脱离危险。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治疗 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8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ARDS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使用时间 ICU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治疗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儿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P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第5天,研究组的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血液滤过疗法用于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可获得较好结果,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血液滤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优质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落实后,患儿病情好转显著,以血气指标呈良好趋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为体现,进一步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改善。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明显,有利于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2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氧疗、机械通气、抗感染、液体管理、营养支持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措施,如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采用小潮气量、低平台压、适当呼气末正压等通气参数)、俯卧位通气(中重度患者病情允许下进行,每次持续不少于12小时)、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严重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无效患者使用。观察指标为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死亡率,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死亡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表现为研究组氧合指数提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结论: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氧合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住院死亡率。在治疗中应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需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特征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性猝死(SCD)高危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能否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改善预后。方法:选择80例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性猝死(SCD)高危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患者40例。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再配合PCI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分析PCI能够改善该疾病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三年后,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以及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性猝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择期PCI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急诊PCI手术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更好(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手术时机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