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型肺鳞癌CT征象及CT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对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的周围型肺鳞癌28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共29个病灶,瘤体最大径平均5.1cm,最小径平均4.5cm。29个病灶中肿块19例;边缘清楚24例;深分叶5例,多浅分叶9例;坏死17例,7例见形态不规则、皆可见附壁结节的厚壁空洞;毛刺9例,棘状突起5例;胸膜凹陷征7例;瘤内小透亮区3例;血管集束征9例;瘤体内点状钙化3例;支气管铸形征2例;1例如多结节堆积融合,而且边缘光整。结论与肺腺癌的HRCT表现比较,周围型肺鳞癌瘤体较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瘤体边界多数清楚,并边缘易出现多浅分叶,瘤体内多有坏死及空洞。支气管铸形征有特异性,可作为鳞癌特殊的生长方式。双原发性肺癌的增加,应引起人们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医学影像学、细菌学、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均不能明确诊断的83例肺部病变,行螺旋CT引导下槽式切割活检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本组65例获明确诊断,组织学诊断率为78.3%,一次穿刺成功82例,良性病变17例,恶性肿瘤48例。并发症气胸发生率为6%,痰中带血发生率3.6%。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成功率和准确率较高,并发症轻,可作为肺部肿块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运用震动感觉阈值筛查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入住我科的167名未发生足溃疡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震动感觉阈值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根据测定值,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足部预防教育和护理指导。结果入选167例患者334只脚中,119例238只脚存在不同程度的DPN(占71.3%)。DPN与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有显著关系。结论通过震动感觉阈值筛查,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过由专科护士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对其采取相应的足部管理,对减少和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改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80名2型糖尿病患者按腰椎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进一步按性别分组,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的变化,并对可能影响T值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①男性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波幅随T值的下降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多因素回归分析,BMI(β=0.297,P<0.05)、周围神经病变(β=-0.446,P<0.01)是影响腰椎T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部位骨密度降低与下肢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病变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直径小于2cm周围型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胸腔镜肺段切除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径小于2cm的周围型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20例和肺段切除组36例。分别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整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情况,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肺功能情况、2年复发转移率。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1.28±18.93min,明显长于肺叶切除组的(72.09±8.11min),但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39±0.73d,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的(9.59±1.0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6.69±18.65ml,肺叶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52.87±19.06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EV1、FCV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EV1、FCV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段切除组患者FEV1、FCV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内均无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肺叶切除组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脑转移1例,肺叶切除组无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早期肺癌,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肺功能,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一些肺功能较差、耐受性较低的老年病患。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总有效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优异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护理干预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作为临床首选护理方法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肥胖抑制素obestatin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菏泽医专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223例,根据有无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分为非DPN组和DPN组,记录一般资料,测定生化指标,分析血清obestatin与DPN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血清obestatin在DPN组患者中显著下降,obestatin水平与DPN发生发展紧密相关(P<0.01)。结论DPN组与非DPN组相比,血清obestatin水平明显降低,obestatin可能成为DPN的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6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硫辛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甲钴胺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提高,组间比较时,研究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硫辛酸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