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肌间沟阻滞的穿刺比较。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C)和对照组(D),每组70例。C组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D组传统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观察两组麻醉药(0.25~0.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量、镇痛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颈交感神经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全脊麻、神经损伤、霍納综合症等并发症。结果与D组比较,C组操作精准、安全,麻药用量减少,阻滞效果完善,起效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穿刺较传统肌间沟阻滞穿刺方法操作精准、安全,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并发症极少。值得在区域阻滞方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臂丛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勾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44例患者,随机等发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在阻滞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镇痛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虽然略有差距,但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35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单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和C组(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各4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1.11%,高于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66.67%、71.1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远优于单纯臂丛、颈丛的麻醉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肢手术中使用喉罩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上肢骨折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使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照组患者手术时使用单纯的喉罩通气全麻。观察组的患者先给予1.5%的利多卡因麻醉剂25毫升缓慢注入患者的肌间沟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1。两组的患者都使用芬太尼1微克每千克,异丙酚2毫克每千克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患者在T1和T2时,观察组的潮气量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的潮气量高。T3时观察组的呼吸频率比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低。T2,T3时观察组的MAC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后疼痛的表现没有对照组患者疼痛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上肢手术中使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以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7~69岁,体重42~112kg,身高150~193cm,ASA分级Ⅰ级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利罗合剂30ml,初始浓度为0.67%利多卡因联合0.25%罗哌卡因,浓度变化梯度为初始浓度的10%,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312%利多卡因联合0.118%罗哌卡因;95%可信区间为0.281%~0.341%利多卡因联合0.106%~0.129%罗哌卡因。结论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为0.312%利多卡因联合0.118%罗哌卡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和经腋路单针法臂丛神经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针组合单针组,各80例,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双针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较单针组高,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支神经阻滞的总成功率双针组明显高于单针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路臂丛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双针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针法,阻滞更完善,双针法临床更易操作且安全性更高,适宜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