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38例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结果效果满意,正确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技术,细心的康复护理,科学的功能锻炼,以及适当的物理治疗和积极的心理辅导将有利于神经损伤后上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 损伤 康复
  • 简介:摘要对我科22例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进行神经电刺激物理疗法,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强化患肢功能锻炼,药物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能恢复自主运动功能,其余患者自主运动功能未恢复。

  • 标签: 上臂丛神经损伤 神经电刺激 功能锻炼 自主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腋路和肌间沟腋路联合在上肢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患者60例,体重50~80kg,随机分两组A组(腋路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30例,局麻药选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加0.1%利多卡因,总量均为35ml(B组先行肌间沟注射20ml,然后腋鞘注射15ml)。结果肌间沟腋路联合组相比较腋路组不仅尺神经阻滞较好,桡神经阻滞更满意,患者在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更平稳,循环波动更小。结论肌间沟腋路联合麻醉对上肢前臂手术尺桡神经阻滞更完善,镇痛效果更满意。

  • 标签: 腋路臂丛 联合臂丛麻醉 前臂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应用于神经阻滞与传统肌间沟阻滞的穿刺比较。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C)和对照组(D),每组70例。C组在彩色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穿刺,D组传统肌间沟行神经阻滞的穿刺。观察两组麻醉药(0.25~0.5%甲磺酸罗哌卡因)用量、镇痛效果、起效时间以及颈交感神经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全脊麻、神经损伤、霍納综合症等并发症。结果与D组比较,C组操作精准、安全,麻药用量减少,阻滞效果完善,起效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穿刺较传统肌间沟阻滞穿刺方法操作精准、安全,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并发症极少。值得在区域阻滞方面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的穿刺 操作精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定位肌间勾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行麻醉下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采取B超定位肌间勾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神经阻滞。结果两组行麻醉下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其中麻醉优良率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超定位肌间勾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临床,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B超 神经刺激仪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在用于神经阻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44例患者,随机等发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行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在阻滞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镇痛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虽然略有差距,但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行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研究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刺激仪应用在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麻醉科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41例上肢手术患者(治疗组),同期选择41例上肢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入选患者术中均接受神经阻滞方案,但治疗组加用神经刺激仪,对比2组麻醉效果。结果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手术,治疗组阻滞成功率92.68%,对照组63.41%,对比发现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上肢手术患者,在神经阻滞环节应用神经刺激仪可以取得显著麻醉效果,可推广。

  • 标签: 上肢手术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阻滞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行上肢或肩关节手术患者30例,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完毕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观察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神经阻滞麻醉,临床疗效满意,无一例出现局麻药中毒、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定位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7年3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35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单纯颈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单纯神经阻滞麻醉组)和C组(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组)各4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1.11%,高于A、B两组的麻醉优良率(66.67%、71.1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远优于单纯、颈的麻醉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臂丛颈丛 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阻滞定位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需对手、前臂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操作方法分为刺激仪组和超声联合刺激仪组,分析两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刺激仪组、超声联合刺激仪组总有效率为83.33%、100%(P<0.05);刺激仪组、超声联合刺激仪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3.33%(P<0.05)。结论在神经阻滞定位中联合应用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技术,阻滞效果好,并发症少,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定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8月,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及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的评价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康复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实验组患者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为对照组19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恢复总有效率是75.61%;实验组患者2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恢复总有效率是90.24%。实验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χ2=5.13)。结论规范化康复治疗应用于神经损伤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肢体功能丧失,促进神经损伤功能恢复。

  • 标签: 规范化康复治疗 臂丛神经损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神经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神经损伤术后患者仅使用常规护理,不采用康复护理,而观察组神经损伤术后患者则采用运动疗法以及激光照射等康复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有再生神经电位和感觉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的有再生神经电位和感觉功能。结论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需要行手部或者前臂手术的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肌间沟神经阻滞,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穿刺后的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神经阻滞在手外科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定程度的延长了麻醉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手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肢手术中使用喉罩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在临床中带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上肢骨折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5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使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照组患者手术时使用单纯的喉罩通气全麻。观察组的患者先给予1.5%的利多卡因麻醉剂25毫升缓慢注入患者的肌间沟内进行神经阻滞1。两组的患者都使用芬太尼1微克每千克,异丙酚2毫克每千克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患者在T1和T2时,观察组的潮气量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的潮气量高。T3时观察组的呼吸频率比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低。T2,T3时观察组的MAC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后疼痛的表现没有对照组患者疼痛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上肢手术中使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以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喉罩全麻 上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100例,年龄17~69岁,体重42~112kg,身高150~193cm,ASA分级Ⅰ级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利罗合剂30ml,初始浓度为0.67%利多卡因联合0.25%罗哌卡因,浓度变化梯度为初始浓度的10%,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312%利多卡因联合0.118%罗哌卡因;95%可信区间为0.281%~0.341%利多卡因联合0.106%~0.129%罗哌卡因。结论超声引导下利罗合剂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为0.312%利多卡因联合0.118%罗哌卡因。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利罗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腋路双针法神经阻滞和经腋路单针法神经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针组合单针组,各80例,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双针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较单针组高,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支神经阻滞的总成功率双针组明显高于单针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路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双针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针法,阻滞更完善,双针法临床更易操作且安全性更高,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双针法 单针法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