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高危部位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危部位肝癌患者4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RFA+TACE联合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TACE组,20例)。术后1、3、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活性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全部存活,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结论RFA联合TACE治疗高危部位肝癌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

  • 标签: 高危部位 射频 TACE 肝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比较研究,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我院肝胆胰介入诊治中心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接受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TACE治疗。根据RECIST标准即临床获益率(CBR),进行疗效评价。根据NCI-CTCAE3.0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除完全缓解(CR)外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CBR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中只有皮疹、皮肤瘙痒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临床获益率,而且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耐受性,联合治疗可以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索拉非尼 TACE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10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只行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除完全缓解(CR)外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中只有皮疹、皮肤瘙痒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而且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耐受性,为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阿帕替尼 TACE 原发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利尿剂抵抗的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多巴胺、呋塞米以及多巴酚丁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本次9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率为12.2%(11/90),有效率为81.1%(73/90)。治疗后患者的尿量明显增加,体质量明显减少,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肌酐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利尿剂抵抗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多巴胺、呋塞米以及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利尿剂抵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癌患者经过TACE治疗前后HMGB1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这种变化对于患者的预后水平影响情况。方法以自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肝细胞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让所有患者都接受TACE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中的HMGB1水平,依据治疗前后HMGB1的变化情况,把患者分成HMGB1水平上升组和HMGB1水平下降组,比较这两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内病灶的削减疗效、出院时的生活质量、以及三年之内的生存状况。结果患者经过TACE手术后的HMGB1水平(比TACE手术前的HMGB1水平明显下降;HMGB1水平低的那组患者的病灶削减情况要明显比高水平组好,其有效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的有效率;HMGB1水平低的小组的生活质量也要好于HMGB1水平高的小组,前者的满意明显比HMGB1水平高的小组的日常生活满意率要高;HMGB1水平低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比HMGB1水平高的患者的生存时间;HMGB1水平低生握患者生存率明显比高水平组的患者生存率高;肝癌患者经TACE手术后的HMGB1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生存时间、近期疗效均呈负相关。结论TACE治疗技术可以明显降低肝细胞癌病人的HMGB1水平,此外,HMGB1水平的下降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 标签: TACE疗法 肝细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肥胖人口急剧增加。肥胖可导致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尤其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给公共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肥胖所致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肥胖所引起的游离脂肪酸增加、脂肪因子异常分泌、炎症因子释放、应激几个方面来阐述其中的机制。

  • 标签: 肥胖 胰岛素抵抗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通外科择期手术后胰岛素的抵抗因素进行临床探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普通外科患者280例进行临床探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空腹血糖(BG)、血胰岛素(INS)指标,应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对胰岛素的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的分泌指数(HOMA-β)进行推算。结果患者术前的BG、INS以及lnHOMA-IR水平要低于术后的水平(P<0.01);患者的性别、腰围、手术方式、输液量以及吸烟史等都会对胰岛素的抵抗产生影响(P<0.01);开腹手术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要低于非开腹手术患者的抵抗程度(P<0.01)。结论普通外科择期手术中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手术中减少损伤可以降低术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水平。

  • 标签: 普通外科 择期手术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因子与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纳入此研究中,随后抽取同期60例正常孕妇患者以及60例正常非妊娠期妇女纳入此研究中,所有入院人员均进行脂肪因子检测,比对其检测结果。结果妊娠糖尿病患者的FBG、FINS、HOMA-IR水平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同时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数据相比较而言,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脂肪因子与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 标签: 脂肪因子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其阿司匹林抵抗情况,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resistance,AR);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pirinsemi-responders,ASR);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sensitive,AS),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AR发生率5.65%,ASR发生率30.65%,其余为AS,且AR组TG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BMI、PLT及HbA1c等指标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AR的发生率为5.65%,且伴有脂代谢异常的患者更易出现AR或ASR。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司匹林抵抗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二甲双胍(metformin,MF)改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经生活干预治疗6月以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12周,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12周后,二甲双胍治疗组较安慰剂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显著降低。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 标签: 超重 肥胖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抵抗作用。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0例定为观察组,将非高血压患者定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我院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对照组40例患者为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素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ET(pg/ml),t-PA(IU/ml),ANP(pg/ml),IS(mU/L),PAI(IU/L)等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分析发现,患者的心血管内分泌激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对于患者的血压以及病情具有十分严密的影响。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内分泌激素 胰岛素 抵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丽水市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胰岛素治疗态度调查表,随机调查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58%,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史影响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应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理性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香苦苷对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采取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作为对照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丁香苦苷缓释片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GHbA1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PG、GHbA1c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香苦苷对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代谢,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丁香苦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剂为补肾活血化痰方,比较疗效。结果对比FIN、FPG、HOMA-IR等糖代谢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体重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排卵率比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COS 胰岛素抵抗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回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尿酸(BUA)、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将随机收集的60例回族新诊断2型糖尿病痛患者定为病例组;另随机收集的30例汉族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的差异性,分析IR与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回族的BMI、IR、血糖均显著高于汉族(P<0.01),但是BUA、TC、HBCI均低于回族(P<0.01),回族中的TG、BMI、TC与IR呈正相关);汉族中TC、TG、BMI均与IR呈负相关,BUA与IR呈正相关,BMI与HBCI呈负相关。结论高原地区新诊断T2DM患者在TC、TG、BMI、BUA和IR、HBCI的分布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与回汉族存在差异。TC、TG、BMI、BUA均与IR显著相关,BMI、TC与HBCI显著相关,BMI、TC可能对β细胞分泌功能影响较大,而TC、TG、BMI、BUA则主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 标签: 高原地区 回族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催产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经新诊断确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分析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正常耐糖量)作为对照组,均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比两组hs-CRP、血清催产素水平,并以稳态模型评价两组对象胰岛素抵抗(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差异。结果分析组血清催产素、HOMA-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hs-CRP、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hs-CRP与患者催产素水平表现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催产素水平较低,hs-CRP、HOMA-β、HOMA-IR水平变化与该表现关系密切,预示催产素可能参与到2型糖尿病发生与发展,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 催产素 胰岛素抵抗 C反映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来曲唑治疗,研究组使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卵巢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黄体生成素、睾酮和血清性激素优于治疗前,研究组黄体生成素、睾酮和血清性激素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情况(P<0.05);胰岛素抵抗方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腰围/臀围比值、体重指数计算、空腹胰岛素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空腹血糖情况同治疗前比较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在腰围/臀围比值、体重指数计算、空腹胰岛素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囊卵巢不孕症患者临床使用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卵巢功能、雌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 标签: 二甲双胍 多囊卵巢 不孕症患者 卵巢功能 雌激素水平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与MMP-2和MMP-9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6例。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非增生型DR组(B组)、增生型DR组(C组),每组分别有31例、30例、25例。同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5例为D组。检测各组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以及MMP-2和MMP-9的水平。结果B、C组血清内脂素水平略低于A、D组,而抵抗素、瘦素、MMP-2和MMP-9水平高于A、D组,且C组血清内脂素明显低于B组,C组MMP-2和MMP-9水平高于B组,上述差异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上述血清水平虽然存在变化差异,但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与MMP-2和MMP-9呈负相关(P<0.05);抵抗素和瘦素与MMP-2呈正相关(P<0.05)。结论脂肪因子紊乱和MMP-2以及MMP-9失调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100例,均应用大剂量胰岛素(>60U/d)治疗3月以上仍未达标(HbA1c>8.0%),随机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50例)应用(胰岛素+西格列汀);吡咯列酮组(50例)应用(胰岛素+吡咯列酮)。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CP、2hPCP、DID、BMI、低血糖发生频次。结果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咯列酮组(χ2=4.0390,P<0.05)。结论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西格列汀)疗效优于(胰岛素+吡咯列酮),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