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评价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照分析将60例颧弓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20例。实验组行发际线内小切口并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对照组1行发际线内小切口,使用常规钛板钛钉进行固定;对照组2行耳屏前切口,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术后从患者满意度、开口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四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术后6月开口度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临床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行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治疗颧弓骨折,具有创伤小,伤口隐蔽,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后发际线单位毛囊提取术60例行自体眉毛移植观察效果分析。方法利用毛囊提取机提取后发际毛囊后置于0-4℃冰生理盐水中低温湿保存。将毛囊在4倍放大镜下精细分离成单株毛囊备用。用06mm种植针自眉头、眉腰、眉峰、眉尾依次与皮肤成30-15度角种植。毛流方向交错成鱼脊状。结果术后种植的眉毛经过脱落期、休止期、生长期后与原眉毛粗细匹配、柔软度接近、毛发生长方向自然、外形流畅、逼真,毛囊成活率达96%。结论通过自体后发际线毛发移植进行眉毛移植具有毛发生长方向自然、外形流畅、与原有眉毛粗细匹配、柔软度接近、供区无瘢痕、恢复期快等优点。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小切口 PFNA内固定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从 2013年 4月至 2018年 2月共采用小切口 PFNA内固定股骨近端骨折患者 46 例。结果 本组 46例,平均随访 18月,术后无切口感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及骨不愈合发生。 结论 小切口 PFNA内固定股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简介: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疾病的常用术式.传统的手术进路是下腹正中切口.至目前为止.仍然广泛应用于各基层医院。但由于此术式腹壁瘢痕形成较大.不但影响美观及腹壁缩复功能.而且切口中上端壁层腹膜与网膜及(或1肠管易造成粘连.有的甚至因粘连而发生肠梗阻。为了探讨一种经腹微创术式.笔者借鉴腹腔镜下子宫手术创伤小及新式剖宫产术㈦腹壁切口位置低、愈合好的特点.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手术治疗的440例患者子宫良性疾患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与同期腹壁纵切口子宫切除手术400例相比较。通过术后随访.证实了该改良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早、切口愈合好、无肠粘连等优点。同时对因故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检查.未发现盆腔有粘连征象.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小切口的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就诊于本院的颌下腺良性病变患者 12例。设计下颌下区切口,内镜辅助下行颌下腺切除术。先切开颌下腺下缘的包膜,包膜下观察镜下面动脉、颏动脉颌下腺体分支和面前静脉属支的走行特点,采用高频超声刀凝断血管分支和下颌下神经节的腺体分支,结扎颌下腺导管,完整切除腺体。橡皮胶条负压引流,皮内缝合切口。结果:切口长度 2.0~ 2.5 cm,平均( 2.3±0.3) cm;手术时间 41~ 87 min,平均( 64±20) min;术中出血 5~ 10 mL;术中术后无面瘫、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 4个月~ 4年,无复发。与传统切口相比,切口长度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稍长。结论:采取小切口的内镜颌下腺切除损伤小,术后能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关键词】 内镜; 颌下腺疾病; 切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ndoscopic assisted small incision submandibular gland resec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9, 12 patients with submandibular gland benign lesions were selected. The incision of submandibular region was designed, and endoscopic assisted submandibular gland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Firstly, the capsule of submandibular gland was opened, and the branches of submandibular gland and anterior vein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capsule. Rubber strip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intradermal suture incision. Results: the incision length was 2.0-2.5cm, with an average of (2.3 ± 0.3) cm; the operation time was 41-87 min, with an average of (64 ± 20) min;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5-10ml; there was no facial paralysis or infection during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cision healed in one stage.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after 4 months to 4 years follow-up.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cision, the length of incis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operation time was slightly longer. Conclusion: endoscopic submandibular gland resec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has less damage and good cosmetic effect.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疾病的临床上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外侧L型切口常规手术治疗)与试验组25例(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 Bohler 角、Gissane 角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Bohler 角、Gissane 角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手术所需时间,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跟骨骨折实施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开展期间,选取64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是骨科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为探究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根据时间顺序将64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对照组实施常规“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提高手术效率、预防并发症,并可促进骨折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是对比正中纵形小切口手术经皮穿针后的改良AO张力带来治疗不同类型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髌前正中纵形小切口手术显露髌骨骨折部位,经过手术复位后再经皮穿入克氏针改良张力带加以内固定,手术后的患者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治疗总优良率为94.34%,其中横断型为95.65%,粉碎性为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前正中小切口手术经皮穿针改良AO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时具有损伤比较小、恢复比较快、操作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等优点,对横形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均适用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挂线旷置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微创小切口挂线旷置术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P<0.05)。结论为高位肛瘘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挂线旷置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可吸收合成缝合线皮内缝合阑尾炎手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分层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使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进行皮内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3±1.0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2±1.48)d、16.36%(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进行皮内缝合应用于行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至2007年间,本组共收治疗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79例,笔者对其中因闭合复位失败,行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加外侧小切口置入内固定空心钉并获随访的2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受伤原因为高处跌落、摔伤或交通事故,手术时间为伤后2—14d;骨折分型:GardenⅢ型15例,GardenⅣ型7例,其中经颈型17例,头下型5例。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复位优良者7例,复位良好者15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有5例(22.7%),未发现骨不连患者,骨折愈合且未出现股骨头坏死者17例(77.2%)。5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中,仅3例有轻度疼痛或无明显疼痛而不需要行关节置换,均建议行体外震波治疗,另外2例股骨头坏死塌陷明显,建议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1例为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结论虽然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未能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但由于其与传统的切口相比,仍然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上一年度诊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共58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标准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9例,采用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患者视力提升情况,明确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眼压术后降低更加明显,视力提升更多,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