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共筛选了5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在2023年1月-12月间由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接受治疗,随机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进行治疗。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明确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小时和12小时,观察组的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的应用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气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膜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界膜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界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膜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42例/组,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24h血气指标水平、治愈率、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等血气指标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研究组患儿PaO2水平、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PaCO2水平、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透明膜病新生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机体血气指标水平和提高其疾病治愈率,同时还能降低其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SIMV联合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均分成实验组(nSIMV联合PS治疗)、对照组(nCPAP联合PS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34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12月-2019年3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对,一组为采取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一组为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联合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