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MTT法肿瘤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选择,旨在建立一种MTT肿瘤药敏试验规范化操作流程。方法:MTT法测定K562细胞对抗癌药卡铂与紫杉醇敏感性实验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每孔K562细胞数为5×10^3(浓度为5×10^4个/ml)、药物作用时间48h、MTT20μl作用6h、单波长570nm处测OD值时,药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较高,实验效果较好。结论:规范化MTT肿瘤药敏试验可以为临床医师开展和实现化疗个体化提供较为可靠实验依据。

  • 标签: 肿瘤 化学治疗 K562细胞株 MTT法
  • 简介:“神农尝百草”是一个流传至今美丽传说,也是最早最原始临床试验。古往今来,医者以“济世救人”为宗旨,留下了无数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范例,如战国时期扁鹊、东汉时期华佗、明代李时珍……他们所留下不慕荣华富贵,终生以医济世杏林佳话流芳百世。但医学发展到今天,正如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关于医学技术发展价值思考》主题报告中所指出,“技术至上”盛行正在导致医学离人渐行渐远。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人文关怀 受试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发展 神农尝百草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以筛选出敏感性较强化疗药物。方法收集33例新鲜人胃癌标本,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分别检测其对11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敏感性。结果33份胃癌标本中,31份标本成功进行ATP-TCA检测,可评估率为93.9%。胃癌组织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敏感性自高到低依次为紫杉醇(PTX)、多西紫杉醇(DOC)、氟脲嘧啶(5-Fu)、顺铂(DDP)、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L-OHP)、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长春地辛(VDS)、长春新碱(VCR)和足叶乙甙(Vp-16)等。结论胃癌组织对化疗药物敏感程度相对较低,且存在明显个体异质性。ATP-TCA可为胃癌选择合适化疗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胃癌 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 化疗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性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临床试验 早期 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评估乳腺BI-RADS 4/5类结节良恶性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集614个乳腺BI-RADS 4/5类结节病例,应用计分法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 flow imaging,CDFI)、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以及联合应用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诊断共分成5组,各以良性记0分,可疑记1分,恶性记2分,联合诊断将各单独成像诊断模式计分相加,以≥5分评估为恶性,≤3分评估为良性,4分评估为可疑;分别计算CDFI、VTI、VTQ、CEUS、联合诊断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计分法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FI、VTI、VTQ、CEUS及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敏感性分别为71.1%、66.9%、83.5%、85.1%、94.2%;特异性分别为52.3%、41.4%、87.6%、87.1%、95.7%;准确性分别为73.4%、51.1%、86.3%、87.6%、93.8%;3、绘制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共5组多种超声成像模式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596、0.889、0.907、0.920,并ROC曲线两两对比,其中CDFI与VTQ、CDFI与CEUS、VTQ与CEUS、CEUS与联合比较(z=0.737、1.226、0.669、0.703,p=0.4611、0.2204、0.5034、0.4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可互相补充,提高乳腺BI-RADS 4/5类结节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计分法;乳腺BI-RADS 4/5类
  • 简介: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敏感情况及药敏试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3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对9种化疗药物敏感性,每种药物设3个浓度等级,根据每种药物抑制率进行分析。结果:31例肺癌标本对9种化疗药物敏感程度依次为:异长春花硷83.87%、长春新碱77.42%、丝裂霉索74.19%、阿霉素69.72%、卡铂69.72%、顺铂61.29%、足叶乙甙58.06%、氨甲喋呤22.58%、5-氟脲嘧啶19.35%;足叶乙甙和阿霉素对肺鳞癌抑制率明显高于肺腺癌,足叶乙甙和顺铂对低分化肺癌抑制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肺癌。结论:体外药敏试验受到多因素影响,药敏结果能够较好指导临床化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足叶乙甙 化疗药物 体外化疗 阿霉素 敏感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细胞、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等系列化疗药敏或耐药关系及可行性。方法采用MTT法分别进行体外药敏或耐药试验,检测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癌细胞和外周血有核细胞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及粒细胞对10种化疗药物敏感性或耐药性。结果除HCPT(羟基喜树碱)外,癌细胞对其它9种化疗药物抑制率均明显高于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抑制率;癌细胞、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对前5个由高到低化疗药物敏感性大致相同,癌细胞分别与白细胞、淋巴细胞及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0.05)。结论对无法取得组织标本确定药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药敏或耐药试验检测是可行,并能为临床扩大优化个体治疗方案提供实用而有参考价值实验依据。

  • 标签: 肝癌 化学治疗 药敏试验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本文探讨雷公藤红素治疗人脑胶质瘤丌丁行性。方法:建立BALB/c裸小鼠SHG-44胶质瘤同种移植动物模型,将3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雷公藤红素作用组、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方法。雷公藤红素按三种浓度4mg/kg、2mg/kg、1mg/kg分组给药,每日1次,每周5天;阳性对照顺铂组按2mg/kg给药,每周两次;空白对照组只喂养不做任何处理。共给药四周。全部荷SHG44胶质瘤裸鼠于给药后第28天断颈处死并剔出肿瘤,将肿瘤组织分块处置。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5组荷SHG44胶质瘤裸鼠移植瘤体积(处死后测量)比较,差异显著(F=5.519,P=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4mg/kg组、雷公藤红素2mg/kg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5),其体积抑瘤率分别为35%、26.9%。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脑肿瘤 胶质瘤 动物模型 治疗 抑瘤试验
  • 简介:背景和目的无法手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LiverMetastases,CLMs)患者预后差,存活时间极少超过5年。尽管对部分肝脏原发及继发恶性肿瘤患者施行肝脏移植可获得较佳预后,但目前仍普遍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是肝移植绝对禁忌证。1995年之前,曾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过数例肝脏移植,但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仅为18%),自此放弃对此类患者进行肝脏移植。然而,目前总体肝移植生存率较当时提高30%左右。基于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有望达到50%。因此,本试验性研究旨在探讨CLM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后潜在长期生存获益。方法自2006年11月到2011年3月,在此项前瞻性、试验性研究中,共对21名无法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肝移植术。患者入选标准包括一般状况良好(ECOG1分或以下)、结直肠癌伴无法切除单纯肝转移、原发肿瘤已行根治性切除以及移植前接受过至少6周化疗。结果入组患者肝脏肿瘤负荷及原发肠癌T/N分期相异;肝移植术前,76%(16/21)患者存在至少一线化疗进展。Kaplan-Meier推算患者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68%及60%。与预期相同,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现象普遍,21例中19例在中位时间6(2~24)个月内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其中,单个肺转移灶7例;其余多部位(包括肺)转移者9例,包括移植肝新发转移7例,骨转移5例,卵巢或肾上腺转移3例,腹膜转移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2例发生直肠癌局部复发。然而,绝大多数转移癌可经手术切除或射频治疗,且经过干预后,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8~60个月),33%(7例)患者无病生存。肝移植术前肝脏肿瘤负荷、初次手术距肝移植时间(肠癌切除距肝移植超过2年者生存获益更显著)以及化疗后肿瘤进展均为影响预后显著性因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此类患者人群,肝移植�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脏移植 肝移植 总体生存率 肝脏肿瘤 癌局部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EBNA1和VCA-P18双多肽包被(EBNA1+VCA-P18)ELISA检测在鼻咽癌(NPC)血清学诊断中价值。方法用合成肽EBNA1和VCA-P18建立ELISA法,检测37例病理确诊鼻咽癌患者血清和33例健康人血清,并与国产EBVVCA/IgAELISA试剂盒比较。结果双多肽EBNA1+VCA-P18/IgA灵敏度为91.9%,明显高于国产试剂盒83.8%;二者特异度相同;EBNA1+VCA-P18/IgA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优势比均高于国产试剂盒。结论双多肽EBNA1+VCA-P18/IgA相比商品化试剂盒在鼻咽癌血清学检测中有更高灵敏度,适用于鼻咽癌早期诊断和人群筛查。

  • 标签: 鼻咽癌 血清学检查 EBNA1 VCA-P18 ELISA
  • 简介:目的因为顾忌早进食固体食物引起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并发症,术后患者传统营养方案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到软质饮食,最后恢复普通饮食。本随机对照研究目的对比结直肠择期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低渣饮食或全流质饮食对患者影响。方法111例行结直肠择期手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低渣饮食组(n=54)或全流质饮食组(n=57)。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第2天呕吐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恶心指数、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与低渣饮食组比较,全流质饮食组术后第2天呕吐率更高(28%VS14%,P=O.09),平均恶心指数更高(4.7VS.3.5,P=O.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长(4.8VS3.7天,P=O.04),住院天数更长(7.0VS.5.0天,P=O.01)。即使调整协变量(腹腔镜技术、手术部位、术后伴随疾病、造口、鼻胃管),低渣饮食组平均住院天数仍短于全流质饮食组。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次要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全流质饮食相比,低渣饮食可以使患者有更好临床结局(P〈O.01)。结论结直肠手术后第1天低渣饮食在减少恶心感、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要优于全流质饮食,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半流质饮食 择期手术患者 术后早期 结直肠 随机对照试验 平均住院天数
  •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多重管理方案(即加速康复程序,EnhancedRecoveryProgram,ERP)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并改善了临床治疗结局。然而,腹腔镜手术尚未成为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标准,大量有着良好开腹手术技术外科医生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究竟传统开腹手术辅助ERP能否与腹腔镜辅助微创治疗匹敌?这一问题还存在争议。EnROL(EnhancedRecoveryOpenversusLaparoscopi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解答上述问题。资料和方法该研究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可择期手术成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18岁),按1∶1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或开腹组,两组均应用快速康复多重管理程序(ERP)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纳入中心、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年龄组(〈66/66~75/〉75岁)再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个月机体疲劳感(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身体机能(简表SF-36)。术后7天或更早出院之前,受试患者和结局评估人员都不知晓治疗情况。手术质量及病理评估由中心负责人员进行盲评。该研究在英国临床伦理委员会南部牛津中心B注册,注册号为No.07/H0605/150。结果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在英国12个中心纳入204例病人(其中腹腔镜组103人,开放结合ERP组101人)。腹腔组切除范围[(6.8±3.7)vs.(18.4±7.5)cm]以及术中出血量[(115±152)vs.(257±290)ml]较开腹组减少,但手术时间[(182±69)vs.(135±54)min]相对延长,总体手术相关损伤评分[(31.2±6.0)vs.(31.8±6.0)]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机体疲劳感评分无显著差异[MFI-20(12.28,95%CI:11.3~13.1)vs.(12.05,95%CI:11.2~13.1);P=0.93]。然而,腹腔镜组中位

  • 标签: 结直肠癌 EnROL 快速康复 腹腔镜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瘤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15例食管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瘤必要条件。食管间质瘤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瘤。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TACE、TACE+PEI及PEI3种介入治疗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疗效,综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案制定、提高介入治疗疗效及预后估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进行TACE、PEI或TACE+PEI介入治疗方案治疗PLC病例,对影响肝癌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3组中以TACE+PEI组疗效最好,生存率最高,中位生存期最长;AFP改善以及肝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亦以TACE+PEI组为最佳。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对预后有显著影响因素为癌栓、肿瘤缩小率、TACE+PEI治疗及治疗后AFP值;多因素分析示癌栓、TA—CE+PEI治疗对预后有意义。结论TACE+PEI疗效显著,治疗后AFP及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TACE或PEI方案,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门静脉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预后重要危险因素;无癌栓、行TACE+PEI治疗者生存期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类癌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6例直肠类癌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类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直肠类癌常见,应根据类癌大小选择合适手术方式;直肠类癌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类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类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围手术期死亡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结果4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中,2例行穿刺引流,11例单纯修补,18例姑息切除,14例根治切除.围手术期死亡率24.4%(11/45).围手术期死亡和存活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8.2±5.5)岁、(53.5±9.0)岁,平均穿孔时间分别为(19.4±5.3)h、(10.9±5.4)h,平均BMI分别为(15.1±1.3)kg/m2、(18.3±2.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及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围手术期存活患者(P<0.01).围手术期死亡多见于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少见死亡,根治切除无死亡.穿刺引流、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不同手术方式选择与患者年龄、穿孔时间、BMI以及是否合并术前休克、内科疾病、远处转移相关(P<0.01).单纯修补、姑息切除、根治切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5、29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急性穿孔围手术期死亡与患者一般情况、腹膜炎程度、肿瘤进展情况有关,对其综合、正确判断,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机会,生存获益.

  • 标签: 胃恶性肿瘤 穿孔 手术 围手术期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实施D2根治术且资料完整109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6.3%和9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组织学类型(RR=19.171,95%CI:5.767~63.736,P=0.000)和淋巴结转移(RR=13.988,95%CI:2.618~74.753,P=0.002)是早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早期印戒细胞胃癌伴(或)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差,应行D2手术,并应接受综合治疗及严格随访。

  • 标签: 早期胃癌 预后 影响因素 淋巴转移 组织学类型
  • 简介:目的评价DNA分析在痰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中作用和意义。方法对HE染色痰涂片褪色后行Feulgen染色,用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全自动分析系统作DNA分析。结果35例肺癌细胞及9例不典型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均为异倍体(heteroploid,H)核型。两组细胞DNA二倍体,异倍体(2C/H)核型分别占37.1%和66.6%(P〈0.001),五倍体/非整倍体(5C/AN)核型分别占71.4%、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占97.1%、0.0%(P〈0.001);而增生期百分比(PF)分别占(83.8±19.7)%、(47.629±.5)%(P〈0.001)。癌细胞组29例非小细胞癌与6例小细胞癌2C/H核型分别占44.8%和0.0%(P〈0.001),5C/AN占65.5%、100.0%(P〈0.001),非整倍体(AN)核型为96.5%、100.0%(P〉0.05);而PF值为(83.1±20.1)%、(95.0±2.0)%(P〈0.02)。结论痰液细胞DNA分析指标(倍体核型、增殖期百分比)可作为细胞学肺癌诊断重要理论参考。

  • 标签: 肺癌 DNA分析 图象分析仪 FEULGEN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