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初步建立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目录,为防范和降低我国老年人群的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挪威、德国、韩国和奥地利的老年人PIM目录为基础,参考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老年人严重不良反应所涉及药物情况以及北京市22家医院老年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建立中国老年人PIM初始目录.采用德尔菲法对初始目录进行专家论证.第1轮咨询聘请专家32名,根据专家意见对初始目录进行调整,形成修订版目录;第2轮咨询聘请专家38名,根据专家意见对修订版目录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版目录.结果共遴选出13大类72种/类药物纳入中国老年人PIM目录,每种药物附有1~6个风险点.根据专家评价结果,72种/类药物中35种/类为高风险药物,37种/类为低风险药物.依据用药频度,将72种/类药物分为A、B两级,A级为优先警示药物,24种/类;B级为常规警示药物,48种/类.结论初步建立了中国老年人PIM目录,可作为干预和评估我国老年人用药的参考目录.
简介:患者,男,67岁。因确诊鼻咽癌2年余,乏力、纳差、多尿1周,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半天,于2007-01-05收入院治疗。患者2004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头痛伴鼻出血,头部CT示:鼻咽癌。结合临床诊断为鼻咽癌T4N1M0。给予正规疗程放疗、化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006年8月左侧颈部包块,伴左耳听力明显下降,复查CT示:左侧鼻咽区见软组织肿块向前突向左后鼻孔,左中颅凹底骨质破坏,左颈鞘区淋巴结肿大。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托普利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含量测定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论:本方法可用于HPLC法测定卡托普利片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简介:目的评价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不同体位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选取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列表法》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体位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转动体位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肺功能指标,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转动体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 要:介绍了锡类散的主要成分以及功效,并对微生物检查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有利于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把控。不确定度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应用在各个行业条口。在医药行业,尤显重要性。药品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一个很小的细节错误都很可能引起很严重的危害后果。因此,实验数据的客观、准确性就面对更大的挑战。必须要对数据加以衡量、评判,确保数据的最原始、最真实性。
简介:目的:通过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6年和2017年每年1月和8月门诊老年患者用药的回顾性调查,发现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mappropriatemedication,PIM),为药物治疗管理的开展提供依据,促进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方法:依据美国老年患者不适当用药Beers标准(2015版),对门诊≥60岁患者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存在PIM的情况。结果:2016年≥60岁老人就诊比例为33.13%,人均药费(408.99±14.22)元,人均使用药物(2.72±0.02)种,使用≥5种药物比例为14.50%;2017年≥60岁老人就诊比例为32.60%,人均药费(460.47±6.30)元,人均使用药物(3.00±0.02)种,使用≥5种药物比例为19.08%。2016年老年人PIM比例为14.97%,2017年比例为15.55%;由于药物与疾病或药物与症状相互作用,可能加重疾病或症状的老年PIM2016年比例为0.29%,2017年比例为1.83%;老年人应谨慎使用的药物2016年比例为4.27%,2017年比例为6.10%;老年人应避免的非抗感染药物间相互作用2016年发生1人次,2017年发生7人次。结论:潜在不适当用药比例2017年较2016年有所上升。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行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照。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1月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进行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神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效果好。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全麻;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照;评定老年患者其自身机体功能随着增龄而减低,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创伤大,出血多,可引起较大的身心应激和带来严重并发症,有效麻醉是保障髋关节置换术老年人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髋关节置换术行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照,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11月9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ASAI级/II级为27例/18例。年龄61-81岁,平均(67.89±2.81)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ASAI级/II级为26例/19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5±2.71)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1.2方法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持续面罩4L/min吸氧,给予0.1mg/kg长托宁和乳酸林格液静滴,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实施全麻,芬太尼2~3μg/kg+咪达唑仑0.1mg/k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依托咪酯0.2mg/kg进行诱导,行气管插管,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术中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0.1~0.5μg•kg-1•h-1全屏静脉微量泵入维持麻醉,术毕停止麻醉药物给药,自主呼吸恢复后,给予患者氟马西尼0.01mg/kg,满足条件后拔管。观察组右侧卧位,腰穿L2~3置管,穿刺硬膜外成功后,腰麻针沿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观察有无流出脑脊液,有则代表成功。0.5%左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混合注入尾侧,头端则给予硬膜外导管置入,平卧后维持麻醉平面低于T10。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效果;低血压出现率;干预前后患者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术后恢复神志时间。显效术中无疼痛等情况,无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麻醉前后稳定;有效术中轻度疼痛情况,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麻醉前后有一定波动;无效术中明显疼痛,出现不良反应,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麻醉前后明显波动。效果=显效率+有效率1。1.4统计学方法SPSS22.0统计,给予χ2检验、t检验,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2结果2.1两组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表1两组效果相比较例数(%)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效率对照组4519131332(71.11)观察组45368144(97.78)X212.1805P0.00052.2干预前后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相比较干预前两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表2干预前后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相比较(`x±s)组别例数时期动脉压(mmHg)HR(次/min)观察组45麻醉前80.11±0.2583.12±0.56术中79.71±0.3282.02±0.51对照组45麻醉前80.79±0.2383.42±0.71术中70.29±0.1371.92±0.342.3两组低血压出现率相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表3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例数(%)组别例数低血压发生率对照组4511(24.44)观察组453(6.67)X25.4135P0.01992.4术后恢复神志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恢复神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表4术后恢复神志时间比较(x±s)组别例数术后恢复神志时间(min)对照组4519.21±1.15观察组458.68±1.24t8.267P0.0003讨论腰硬联合麻醉为硬膜外麻醉基础上演化的一种麻醉方式,和全麻对比,其可更好减少术中出血,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术后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可快速起效和快速清醒,提升镇痛作用,其操作要求严格,需要具备熟练操作技术,若穿刺不成功需要及时转全麻,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2。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进行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神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脉压以及心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麻醉的效果,缩短术后恢复神志时间。参考文献1陈辉,郑亚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8)20-22.2王凯,亢旭明,倪坤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6)61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