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很多心血管疾病与血管分叉处的血液流动异常有关。本文用DesignModeler进行建模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对分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进行求解。将血液视为非牛顿流体,研究血液在血管分叉部位的流动,讨论不同的粘度模型,入口流速以及血管的形态对于分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壁面剪切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流速条件下,牛顿流体血液模型会大大低估壁面剪切应力,非牛顿血液粘度模型下的血流分布更为合理。入口速度越大或血管分叉角越大,分叉处的压力极值面积越大,血管壁容易因为极大的速度而被血流冲破造成损伤。在应对心血管疾病中,形成血栓和血管损伤与分叉血管的局部流动特点有密切联系。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脑血流量(CBF)、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3例MHD患者,根据血清PTH水平分为高PTH组(n=21)和低PTH组(n=32);招募同期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价受试者认知功能。比较组间CBF及认知评分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价PTH与CBF、MMSE及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低PTH组全脑、脑灰质及脑白质CB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高PTH组CBF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PTH组、低PTH组MMSE、MoC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高PTH组评分明显低于低PTH组(P均<0.05)。结论MHD患者PTH水平与CBF及认知功能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回血方法的临床效果。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选取我院7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为目标。对照组注射500毫升生理盐水作为肺血复苏方法,观察组注射封闭双向血复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下船后血压和心率的波动范围、输血期间患者的焦虑指标、持续输血的次数、输血后透析线剩余体积血容量中的红细胞数和血管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从平面登陆后立即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范围小于对照组,患者回血焦虑指标低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连续输血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在透析管路残余液量(p > 0.05)中红细胞数和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结论正常生理盐水一次输血的临床效果比正常生理盐水患者用正常生理盐水封闭输血的临床效果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近一年(2020年8月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的43例为对照组;选取同时期收治的43例行血液透析滤过的为观察组,对比半年后其生活质量和CRP、IL-6和Hcy水平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精力状况评分分别为(60.34±2.58)分、(55.73±3.50)分、(49.85±3.45)分、(74.62±3.52)分、(76.68±3.49)分、(80.75±2.68)分,组间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别,已经具备构成临床统计学意义的条件;对照组、观察组CRP、IL-6和Hcy水平分别为(26.74±2.34)mg/L、(19.04±2.47)pg/dl、(44.63±1.75)μmol/L、(16.55±1.89)mg/L、(14.34±2.55)pg/dl、(34.59±1.89)μmol/L,组间数据对比具有较大差距,可构成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应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有效改善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患者残余肾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86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接受常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及血磷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残余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β2-微球蛋白及血磷指标值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各项临床指标降低更明显,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