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和谐社会”是有史以来我国人民,特别是士大夫和迁客骚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只要留意,便可从大量的诗文、典籍及其传说中见闻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贵和”的重要性和怎样构筑“和谐社会”。人与人“贵和”———《论语·颜渊》》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亲如兄弟的。或者说,当一个人的视野已达到(君子)境界时,什么人都可能成为兄弟(朋友)。如果说“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说法过于笼统,那么,在《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就颇为详细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两千多年前物质匮乏的社会,孔子就能够高瞻远瞩,首先憧憬政治民主:“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其次是大公无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三是生活幸福:“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四是财产公有制。“货”(财产)“不必藏于己”...
简介:元代巴蜀作家,影响较大者不多。真正在全国享有盛名,受到朝野广泛尊崇者,首推虞集。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国,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虞集自幼学习程朱理学,深受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拘成法,思想比较开通。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升任国子助教。仁宗时,任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任奎章阁侍书学土,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惠宗即位后;他谢病回乡,至正八年(1348)卒,享年七十七岁。虞集出生于南宋末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他年仅五岁(虚岁);南宋残余力量被消灭时,他也只有八岁。当地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时,元王朝建立已二十六年;而他称病回乡时,距元朝灭亡尚有三十余年。因此,他从政和进行文学活动的时问,主要是在元代中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元朝的统治相对比较稳定,但因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仍存在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就虞集个人的境遇而言,表面...
简介:一、巧用古诗导人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教学内容,用古诗开头导人新课,在“迎来诗意”的同时,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新课前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自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一步步启迪:“枯荣”到“又生”正体现了前面我们刚学到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一哲理,而“一岁一”到“春风吹”又体现了“这种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哲理。通过古诤瀹当地导人新课,一下子就能引生人诗,然后在诗的意境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创设良好的学习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