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中,一种具有显著标识性声音的出现,历经长期的积淀、流传,凸显着其音乐表述的意义。在所显现的二度创造中,蕴含着中国传统音乐定向听觉的声音意义。陆春龄、闵惠芬先生成就的经典,是他们对民间音乐的感知、想象成就了艺术审美取向的代表,也是进入中国器乐表演实践、理论研究、美学观照的一个特有现象之一。
简介: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被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吸引、陶醉,以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笔者认为,作为"不仅打动听觉而且打动整个心灵"的音乐教学,在让学生享受美的同时,更应把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使音乐教学真正成为心灵的净化剂。一、激发爱国情感,培养高尚情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
简介:社会审美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完善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个社会文明向前进步的重要保障。美是推动时代文明的重要保证,无法审美的时代是文化价值观丧失的时代,无法审美的社会国度是灵魂枯竭的国度。
简介:在韩国古装电影的叙述中,前现代时期的中国始终扮演着具有压制性的他者角色。这一惯例既是韩国电影用以塑造集体记忆和建构国族认同的方法,也是产业资本规划区域市场的结果,对照中日两国的市场之于韩国电影出口的不同影响便可发现,两者在文本中的不同遭遇与此密切相关。
简介:我国杂技艺术有着3000年的发展历史,扎根灿烂的中华文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是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的艺术门类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杂技艺术从撂地表演走上了剧场舞台、从单一的技巧展示到如今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不断的借鉴、汲取其他艺术门类所长,让现代杂技逐渐发展为以技巧为核心、利用各种艺术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风格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
简介:新时代的艺术教育有新的时代责任和文化使命,艺术教育应该培养出能够深入思考又锐意创新的艺术家。想象素描更加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更加符合当代艺术中对独创性的需求。对想象素描教学的研究和思考能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方向和力量。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产影视剧不断生产着关于美国的想象。从“祛魅”的真实客观的美国想象,到与西方文化的“在地冲突”,再到“复魅”的乌托邦式美国想象,美国想象和美国梦经历了多次嬗变。本文旨在以90年代几部影片和2013年几部影片为例,探究国产影视叙事空间中美国想象的嬗变。
简介:图像时代中的图像以数量上的优势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得图像逐步成为最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图像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受到后现代文化思潮、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介以及消费社会生产模式等影响,文学的审美空间得以重建,在文学审美空间的形态、层次、心理距离和体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转变。文学审美空间的这种转变对审美价值的多样性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简介:<正>中国传统精神品位在画中,又常在画外,在可见处,更是诗画相生的生活里。一边劳作、一边绘画。产生于群众文化活动之中的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迄今经历了反复探索和不断实践的六十个春秋。纵观它的发展轨迹,可以这样认为:现代民间绘画是出自民间画家之手,以原生性民间文化为母体,以文人——辅导者为中介,在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交叉点上,所萌生的亚民间文化属性的艺术。它既源于民间美术传统,也蕴含着现代意识,它保留着原生性民间文化基因,又与现代艺术潮流合拍;它既承袭了民族民间的传统审美意识,又
简介:将审美教学和古筝教学相结合,是现代社会进步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本文将对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进行简单探讨。
简介:声乐是语言美、旋律美、形态美的完美融合,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审美意识对声乐艺术的创作、演唱、欣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培养进行讨论,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简介:杜慧清老师是浙江省金华市青春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曾获得区美术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从教十七载.曾在“金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写生大赛”中获一等奖,国画作品在“金华市60周年青年教师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辅导的学生作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优异的成绩。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审美教学和知识技能和谐统一.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收获一种欣赏生活的眼光、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简介:不要以为只有装饰摆件才会“卖萌”,平日里以功能为主的家具一旦萌起来,不仅幽默十足且极具个性。温暖的萌创意,不打低龄幼稚牌,而是有真正触及心底的释压魔力,在压力爆棚的生活中正需要如此萌物。
简介:4月应《艺术界》之邀,参加了杂志写作工作坊,发言者大多是这本刊物的撰稿人和潜在撰稿人。虽在工作坊上做了一些即席发言,但事后回味其他作者的动机和写作姿态,则更贴近此次工作坊的深层意义。
简介:本文以当代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论及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与音乐语汇的关系,从琵琶艺术发展的雅俗审美源流及美善合一的审美观念在琵琶协奏曲中的实践两方面入手,主要从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民歌音调、戏曲音调)方面论述琵琶协奏曲的审美风格;另一方面是从琵琶协奏曲的创作谈音乐审美与音乐接受。
简介:从事美术基础教学近十年,亲眼目睹随着我国美术设计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美术专业的大军,美术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也在这样的扩展中前进着,探索着。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能做到对于“基本功”的严格训练。构图的严谨,造型比例的准确、质感的真实、色彩的还原等内容成为评判学生绘画的主要标准。
简介:本文从戏剧“叙事性”元素的分析比较、“陌生化效果”的辨析等方面,论述了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的旨向;认为“叙述体戏剧”的主要戏剧审美构成原则在于:鲜明的戏剧主体意识与哲理意识,矛盾对立的戏剧结构原则以及“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戏剧审美体验等。
简介:雕绘相结合的成型技术不仅成为德化陶瓷造型的主要表现之一,而且,为德化现代陶瓷工艺审美提供了新思维。
简介:舞蹈创作是融合了技巧与激情的艺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舞蹈进行精细的编排,更需要借由舞蹈演员理解舞蹈本身的内涵,用自己的表现力来对舞蹈加以诠释。而如何激发舞蹈演员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就成为了舞蹈创作中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舞蹈创作实践经典案例,结合舞蹈创作现状,论述了应当如何激发舞蹈演员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
简介:现代美学建构了一种分离式的、审美主体外在于审美对象的静观性的审美模式。民间艺术是融入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在现代美学框架中,将其“脱境”,再“语境重置”,将其变成静观性的审美对象,使得活生生的艺术成为干瘪的木乃伊。理解民间艺术需要另一种美学原则与审美模式,即审美主体完全投入于对象的介入性审美。只有把民间艺术还原为人类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活动场域中体验其丰满的意义。民间艺术是“非遗”核心组成部分,依据一般艺术原理对其盲目美化、提升,其实是一种破坏,以介入性审美经验重新认识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对其实施保护的理论基础。
规约 感知 想象——以陆春龄、闵惠芬二度创造的审美取向为例
音乐审美教育浅谈
社会审美教育之我见
韩国古装电影的中国想象及其他
浅谈杂技的审美特点
对想象素描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美国想象的嬗变:从“祛魅”到“复魅”
图像时代文学审美空间的转变
略论农民绘画的审美特征
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
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审美教学和知识技能的统一
萌物新境界
为何我们仍在写作?
当代琵琶协奏曲审美意趣研究
谈美术基础教育中的审美情感
试论“叙述体戏剧”及其审美构成原则
论德化陶瓷雕绘结合工艺之审美
如何激发舞蹈演员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与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