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当代艺术在北方以“星星美展”为起点,“85思潮”时发展至一个小高潮。同一时期,广东地区也出现了“南方艺术家沙龙”等艺术家群体,虽然很快夭折,然而,广东当代艺术的火种已经种下,随后又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大尾象”“卡通一代”以及本世纪初广东美术馆等国立艺术机构对当代艺术、实验水墨、青年美术等的推动。30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广东当代艺术一度“超前”,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头羊,一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在全国经济方面的一马当先。如今,无论是市场表现还是学术性,广东当代艺术似乎步入了瓶颈,尤其是广州本地,其走向转型或现代化问题,成为近几年广东美术界思考的焦点之一。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广东地区 20世纪90年代 广东美术馆 改革开放初期 艺术机构
  • 简介:中华民族文化瑰丽夺目,其中民间舞蹈是我国艺术史上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当代中国民间舞蹈已经开始在现代时空中不断融合了新元素,其未来能否适应、怎样适应全球?随着国门开放程度的提高,不同舞蹈艺术之间形成了碰撞,不仅带来了世界人民之间交流的的话题,而且促进了舞蹈之间的传播与发展。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民间舞蹈的跨文化传播为对象,创新性地从舞蹈文化视角探究多国之间舞蹈文化交流可能的领域以及我国民间舞蹈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民间舞蹈 跨文化传播 国际化 交流
  • 简介: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通过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梳理《中国民族音乐》的知识点谱系,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更大程度的传承民族文化音乐,因此探索“混合教学”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程改革具有典遛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民族音乐 微课 高校 传统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过程 音乐理论教学
  • 简介:中国鼓词是文学、音乐和表演三种艺术结合,而以文学为主的说唱艺术。鼓词历史十分悠久,既是我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活态”文化遗存,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较为广泛的关注。为了知往鉴今,以启未来,本文重点基于CNKI中1956—2016年间鼓词研究文献,运用科学计量学理论,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相关科学知识图谱,并分析其全景式图谱特征及文献的内在规律,探讨相关研究热点、存在的普遍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 标签: 说唱艺术 鼓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学计量学
  • 简介:广东汉剧“梁派”表演艺术风格细腻,情感丰富,唱腔音色柔美、清丽婀娜,行腔平稳,如珍珠圆润、婉转缠绵。文章梳理了“梁派”表演艺术形成的过程及其艺术特点,在师承古朴汉剧风格基础上的花旦的柔媚和青衣的温婉,细腻表演中情感的丰富真挚的传达,成熟期自创新腔丰富了广东汉剧旦角唱腔及表演程式。

  • 标签: 广东汉剧 梁派 表演艺术
  • 简介:广东五常酸枝家私》是清代留世的唯一广式家具图册,择选书中特色突出的家具展开论述,可见书中广式家具大胆吸收了西洋艺术风格的某些元素,率先突破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条框,创造出了带有西洋味道的家具。其风格半中半西,亦诠释了国人对外学习的一种态度或精神,与此同时,广式家具也被外国人当作中国经典产品而带至海外,影响了17到18世纪中外工艺美术交流。

  • 标签: 清代 《广东五常酸枝家私》 家具
  • 简介:广东音乐”是我国近现代有着较大影响的地方乐种之·,它产生并流行于广府民系粤语方言区,后逐步发展成为南国情调浓郁的通俗化大众音乐。“广东音乐”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共经历了五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孕育形成期(硬弓时期,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初)、生长成熟期(软弓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徘徊期(1937-1949年)和发展期(1949-1966年)。

  • 标签: 广东音乐 开放意识 20世纪20年代初 历史 1949-1966年 形成发展过程
  • 简介:从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注重“音乐本体”的研究、注重“音乐中的文化”的研究和注重音乐与跨学科研究融合等研究趋势。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则注重的是后两个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一大批在该学科领域中学术性突出的学者,并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具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跨地域”等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当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中,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呈现出了诸如学科“离界”“泛化”“去音乐化”“音乐与文化的两张皮现象”“一地一题模式化”等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与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特征——“音乐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音乐”相悖而行的。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回溯 反思 研究动态
  • 简介:2018年2月24日至3月3日,四川音乐学院携中国历史名人歌剧走进美国名校.用西方人熟悉的艺术形式来传递四川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次巡演的歌剧均为四川音乐学院原创,由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师生表演,并配合相关音乐讲座进行研讨。

  • 标签: 民族歌剧 世界名校 中国 耶鲁大学 四川音乐学院 对话
  • 简介:民族声乐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教育中民族性的界定和分析,并以一首民族声乐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为实例,试析论证民族性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旨在为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标签: 教育 界定 民族性 应用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陕北先后作为抗日根据地和之后的解放区,而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红色思想的沁润与革命精神的洗礼下,广大人民群众以他们对时代的感受,为陕北民歌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在传统陕北民歌的曲调基础上,“创编了无数歌颂共产党、歌颂人民领袖、歌唱新社会和新生活,以及歌唱草命斗争的新民歌”。其中,以《东方红》最负盛名。

  • 标签: 《东方红》 音乐分析 中国民歌 中国近现代史 陕北民歌 人民群众
  • 简介: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作为民间舞教学的重要部分,掌握准确风格演绎方法,对学习中国民间舞,了解我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通过准确的方式传达情感。通过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重要性,总结了风格演绎的方法,以供参考完善。

  • 标签: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表演性组合 重要性 风格演绎
  • 简介:梁素珍是广东汉剧当代旦角表演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素珍生于1938年,广东省梅县松口人,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52年进入福建上杭木偶汉剧团,1954年参加梅县艺光汉剧团,拜师钟熙懿,主攻青衣、花旦。

  • 标签: 广东汉剧 闺门旦 表演艺术 表演程式 梁素珍 唱腔艺术
  • 简介:凤阳,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是全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当代农村大包干改革的起源地。凤阳地区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其中,尤以凤阳花鼓著称于世。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等,因最早产生于凤阳而得名。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 标签: 中国民歌 音乐分析 民间表演艺术 凤阳花鼓 赶集 王三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新闻舆论传播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互联网,并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媒体引导力建设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新闻联播 受访者 互动性 引导力
  • 简介:《黄河船夫曲》(也称《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是一首陕北地区的船夫号子,系1942年前后,延安“鲁艺”音乐系师生在晋、陕交界的黄河岸边采集整理所得,为老船夫李思敏所唱。20世纪50年代初收入《陕甘宁老根据地民歌选》,后作为多部影视剧插曲和独唱曲目在全国广为流传。

  • 标签: 黄河岸边 中国民歌 音乐分析 船夫 万象 陕北地区
  • 简介:从物质—制度—思想的文化三分角度来看,作曲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包括三方面因素,即创作材料、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共同课的讲授内容应以中国民间音乐的构成材料为主,发展手法和相关思想为辅;学习方式应以感性的音乐实体(音响或音像形式)的视听记忆及模唱等实际操作为主,理性的文字知识的了解为辅。按系分班的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方向。在该课针对作曲系的教学中,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内部分析应以简驭繁地突出风格分析,外部分析应对比其与古今中外其他重要的相关音乐的异同。还可采用模写——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模仿写作的实践形式。

  • 标签: 创作材料 创作方法 创作思想 作曲人才培养 分系教学
  • 简介:鲍少游(1892-1985)是20世纪广东一位重要的艺术家兼美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京都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1927年归国后与夫人曾丽卿在香港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之后专心致力于美术教育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鲍氏的努力下,丽精美术学院成为当时香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美术学校,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郑春霆称其为“香港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先驱”。本文试图借助鲍少游后人捐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大量的原始文献,秉持实证的精神,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丽精美术学院的历史,同时论述鲍少游的美术教育生涯及其对香港及东南亚美术发展的影响。

  • 标签: 鲍少游 丽精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 写生 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