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8~63岁[(47.3±12.3)岁]。体重指数(BMI)为16.7~27.8 kg/m2[(23.9±3.9)kg/m2]。皮肤缺损面积为10 cm×6 cm~20 cm×12 cm。均采用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在清创或肿瘤切除后,从浅、深脂肪层间切取感觉神经的皮瓣,皮瓣面积为13 cm×8 cm~13 cm×10 cm,Ⅰ期削薄后皮瓣厚度3~6 mm。下神经外侧皮支跨越髂嵴处距离髂前上棘的距离7.5~10.0 cm。术后评估皮瓣存活、并发症、再手术情况。采用Tinel征及九宫格法测量皮瓣的单丝触觉、振动觉、疼痛觉、温度觉和静态两点辨别觉的恢复。评估患足踝关节活动度、穿鞋行走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估。观察供区副损伤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21.1±10.1)个月]。皮瓣均存活,无感染或肿瘤复发。1例修复足跟患者因溃疡行多余皮肤切除,1例Ⅱ期再削薄、取内固定。3~6个月后可首次测到皮瓣9个区域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2个月以上者单丝触觉、振动、疼痛、温度觉基本均匀恢复,仅1例的1个区域内可测到25 mm的静态两点辨别觉。2例同时行骨韧带复合体重建的患者踝关节活动略受限。患足均可穿鞋无痛行走。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78~97分[(86.4±7.4)分],较术前的10~70分[(44.2±18.4)分]显著提高(P<0.01)。供区无疼痛,残留略增宽的线性瘢痕。结论对于足踝部中等大小的软组织缺损,采用下神经外侧皮支旋髂浅动脉穿支削薄皮瓣修复,皮瓣可适当削薄,术后外形可,感觉恢复可靠;患足可穿普通鞋,无痛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副损伤小。

  • 标签: 足损伤 踝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下神经外侧皮支(LCSN)跨越髂嵴外侧唇区域的解剖定位探测,分析经皮神经电刺激仪、高频超声应用于该神经定位的可行性,讨论该神经作为游离感觉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意义。方法2018年10月-2020年10月,行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或复合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及志愿者,分别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定位、超声定位对下神经外侧皮支进行定位,对患者术中测量定位。应用Passing-Bablok回归和Bland-Altman图对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共收集下神经外侧皮支定位43例受试者:患者22例,志愿者21例。其中男39例,女4例,平均年龄39岁,平均BMI 24.08。经皮神经电刺激定位操作时间(6±1) min,探测距离为(80.7±5.9) mm。高频超声操作时间(23±4) min,距离(81.2±6.6) mm。22例手术患者测量距离为(80.9±8.2)(65~100) mm,神经直径(2.3±0.8)(1.0~4.0)mm,操作时间(5±1) min。手术与经皮神经电刺激、超声Passing-Bablok回归截距和斜率的95% CI分别包括0和1,Bland-Altman图上的点分布于两侧,且总体平均差、总体截距、斜率的95% CI均包括0,因此,可以认为经皮神经电刺激、超声应用于LCSN定位方法的一致性好。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高频超声探测两种方式所探测到的下神经外侧皮支跨越髂嵴定位点与手术中测量结果接近,说明二者均可用于感觉神经皮瓣感觉支的术前定位,便于优化皮瓣设计、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的副损伤。

  • 标签: 外侧皮支 肋下神经 经皮神经电刺激 高频超声 感觉神经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侧动脉(LCA)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3例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资料,分析LCA的发出、行程和LCA参与肺内病变供血情况。结果在303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24例30支LCA,其中左侧12支、右侧18支,单侧18例、双侧6例,均是胸廓内动脉(ITA)第一段的第一个分支。LCA从ITA发出点的水平,位于锁骨上方1支(3.3%)、后方27支(90.0%)、下方2支(6.7%)。LCA在第一前的后方进入胸内,沿着胸廓前部的内表面,在肋骨和肋间内肌的内侧与胸膜之间(解剖上的胸内筋膜)从内前上方向外下后方向行走,大多到腋中线平面。可用于行程分析的23例28支LCA大致表现为3种形状:⑴弧曲形,共13支(46.4%),显影的LCA较长,呈或浅或深的弧形弯曲;⑵高平形,共11支(39.3%),显影的LCA相对较短、位置较高且较平缓;⑶直斜形,共4支(14.3%),显影的LCA相对较长,以与ITA较小的夹角呈直线状斜向外下。共有10例11支(36.67%)参与对肺部病变供血,其中是咯血的第一、二、三、四、五咯血责任血管的分别为2、5、1、2、1支。结论LCA比较常见,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CT能很好显示LCA,认识LCA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肋外侧动脉 咯血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左侧第一胸关节旁痛风结节一例。患者男,40岁。CT平扫显示左侧第一胸关节周围混杂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病灶包绕锁骨,胸锁关节间隙增宽,邻近骨质不光整,呈穿凿状改变,且病灶与胸大肌分界欠清。MRI上病灶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分隔样不均匀强化。病理诊断为痛风结节。

  • 标签: 痛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当前,临床各疾病治疗系统不断发展,不同的穿刺路径建立血管通路的技术当前也在迅猛发展,并且在肿瘤治疗中推广开来,当前,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以静脉给药的方式为主,血管通路也是维系肿瘤患者化疗的一种安全可靠的通路,因此,本文将就肿瘤治疗血管通道的建立以及护理进行简要的阐述。

  • 标签: 肿瘤化疗 血管通道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通道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实验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它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85.0%显著高于参照组60.0%,(P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肺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肺内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肺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肺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教清单联合思维导图教模式在心内科护生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心内科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生入科时间,2018年1月至12月的护生为对照组,共84名,采用一对一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教。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护生为观察组,共90名,采用教清单联合思维导图教模式进行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成绩得分、操作成绩得分、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价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得分、操作成绩得分、教学满意度得分、自我导向学习评价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有针对性的研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是我们医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接收的脑卒中患者,患者一共有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治疗模式,而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急诊绿色通道治疗管理模式,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急诊停留时间等相关情况要有十分显著的改善, P值小于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干预的过程中,采取绿色通道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急诊停留时间都有明显的改善,因此这种方法值得临床中推行和应用。

  • 标签: [] 脑卒中 急诊绿色通道 管理模式 实践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励式教在尿液常规中的教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尿常规教学生92名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励式教,3个月教后评价患者教质量,比较两组教评分、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教3个月后理论考试与操作能力、实践评分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激励式带教 尿液常规 带教效果 带教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教中小组式层级教方法的使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本科室进行,选取50例急诊患者为对象,此外再选择护理人员6名,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常规教和小组式层级教,教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操作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和护理技术。结果 小组式层级教组的护理人员得分高于常规教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带教 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制定合理实习教计划对护生教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实习的60例护理实习生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0例接受传统带教计划的设为对照组,其余30例则制定合理实习教计划,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教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考核成绩,结果(p

  • 标签: 护生带教 带教计划 制定 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组式层级教方法在急诊护理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接收的38例实习护士,经随机数字表法对实习护士做平均分组后,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小组式层级教干预,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常规教干预,比较不同教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情况,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护理技术成绩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教期间,采用小组式层级教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与常规教模式相比具有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小组式层级带教 急诊科 护理带教 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新的医疗仪器及器械不断涌现,心胸外科手术、肝胆外科手术等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操作、临床经验的要求日益增高。我院手术室每年护理实习生、进修生、轮转护士、新进科护士较多,手术室工作经历少或者不同,需要专业的技能培训,而中、高年资护士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教、管理、科研等综合能力。因此,分层次教对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分层次带教 手术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教方式在临床护理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本院实习的90例护士资料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教方式分三组,30例为A组实施跟班次教,30例为B组实施一对一教,30例为C组实施医护结合教,观察三组教效果。结果:C组的综合成绩评分(86.82±4.71)分优于A组(81.73±4.26)分和B组(81.46±4.18)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基础护理、专业护理、综合护理评分高于A组、B组,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结合教方式在临床护理教中的效果较好,可帮助实习护士提升综合技能、理论知识,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在非兴奋型细胞中,电压门控性T型钙通道可通过激活、失活及缓慢灭活状态调控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和膜电位。上述特性使得T型钙离子通道参与了多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调控,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侵袭、转移等。通过药物或基因方法抑制T型钙通道活性,可改变细胞相应通道电流和细胞内外离子分布,进而调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对肿瘤进展过程中T型钙离子通道的电生理变化进行综述,以望为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钙通道,T型 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