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学专业的深入发展,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越发重要,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占据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社会对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加,与此同时对基础护理学教学提出更高标准。因此,为增强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质量,培养全面系统性的护理学人才,本文就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分析。
简介:摘要:在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和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培养出一批信念坚定、品质优良和专业技术过硬的医护人才。
简介:摘要:课堂思政渗透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基于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征,将思政要素充分导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育活动中,尝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一同发展,培育德育兼备高水平医护人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存档的12例乳腺AdCC标本,其中经典型腺样囊性癌(C-AdCC)8例,实性-基底细胞样腺样囊性癌(SB-AdCC)4例,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结果组织形态学检查示,C-AdCC呈梁-管状、筛状生长,并见特征性的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SB-AdCC呈巢团状、实性生长,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8例C-AdCC明显表达CK7、CK5/6、p63、S-100,4例SB-AdCC弥漫表达CD117、CD10。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示3例C-AdCC具有MYB基因断裂;二代测序检测示2例SB-AdCC具有NOTCH1基因突变。8例C-AdCC患者术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4例SB-AdCC中2例术后淋巴结转移。结论C-AdCC组织细胞形态以梁-管状、筛状生长为主,细胞轻度异型性,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有MYB-NFIB融合基因改变;SB-AdCC以巢团状、实性生长为主,细胞中-重度异型性,可见坏死及较多的核分裂象(>5/10个高倍镜视野),患者预后较差,部分患者有NOTCH1基因突变。
简介:摘要:生理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医学生只有学好生理学,才能为后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生理学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进行了总结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对2019年5月-2022年5月尸检的30例心源性猝死死亡案例进行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回顾分析诊断实际情况。结果:冠心病和心肌病为心源性猝死最多见原因,心源性猝死死者中男性较多,30岁到59岁较多,11月份例数较多,主要发生在监管场所,诊所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地方。14例冠心病猝死中I级1(7.14%)例,II级3(21.43%)例,III级4(28.57%)例,IV级6(42.86%)例。镜检能够显示纤维组织增生和陈旧性瘢痕形成。结论:通过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能够明确死亡原因,减少医疗纠纷,死亡猜忌,同时还能及时排除家族病例,值得重视和采纳。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大数据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检测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等技术进步及其应用,临床医学发展迈向精准诊疗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诊断病理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在向“下一代诊断病理学(next-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迈进。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诊断基础,以分子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智慧制样与流程质控、智能诊断与远程会诊、病灶活体可视化与“无创”病理诊断等创新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以多组学和跨尺度整合诊断为病理报告内容,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并预测疾病演进和结局、建议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反应,形成新的疾病诊断“金标准”。未来,需要激发病理学科创新活力,加快下一代诊断病理学成熟和应用,重塑病理学科理论和技术体系,发挥诊断病理学在疾病“防、诊、治、养”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临床医学进一步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简介:摘要妇科病理学形成于19世纪后期,从早期的探索开始,就极大地推动了妇科学的发展。在130多年的发展完善中,妇科病理工作者始终结合当时先进科学技术,和妇科学者密切合作,使得妇科病理学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妇科病理学起步晚,不同医院差距大,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未来,国内妇科病理学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以下问题:(1)不断提高女性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准确率;(2)关注激素相关病变尤其是瘤样病变的正确诊断;(3)关注临床痛点,解决临床治疗不断的新需求;(4)积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5)规范诊断术语及提供必需的预后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戈谢病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戈谢病1型3例病例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临床病理分析,其中1例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患者3例,例1男性,例2和例3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2、23和26岁。组织学观察,在脾窦、肝窦和骨组织中充满戈谢细胞,呈簇状或片状聚集,组织结构破坏。戈谢细胞体积大,有1个或多个小而深染、偏位的胞核,胞质丰富,呈纤维状或“皱纹纸”状。电镜观察,胞质内有大量特征性的膜结合管状结构的溶酶体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戈谢细胞均呈CD68、CD163、CD4、CD11c、CD31、CD45、HLA-DR、溶菌酶和波形蛋白阳性。Ki-67阳性指数<1%。例3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有复合杂合性GBA c.1226A>G,p.N409S和c.115+1G>A剪接突变。结论戈谢病病理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有助于诊断,最终还需基因检测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讨论、分析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及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我院2018-2020年收治的病患中,随机选取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氛围两组进行研究,每组各50例,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其中参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在药理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中麻醉的效果。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且舒芬太尼其麻醉、镇静效果均优于芬太尼,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具有更好的镇痛、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医学制度发展为护理教学模式为目的。方法:入组资料在2019年级护理学专业,共有本科生88名,采取抽签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占44名且均为女生。对照组采用医师教学培养方式,实验组则为护士教学培养模式,指标评估包括学生考核成绩、自评结果、教学行为有效性。结果: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程序的使用能力、科学性、为理解而讲授有效性、激发动机、使用非语言手段有效性等数据比较,实验组数据更高,P<0.05;结论:实施教学团队和模式的改革后,由医学制度教学转变为护理模式授课,转变主体地位,整体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