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已经成为医疗系统员工的基本准则。因此,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要求医务人员提高人文素质,更加关注和关爱患者。临床药学是培养高等药学服务人才的摇篮,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优秀的临床药学人才。共情是一种主动感知和体验他人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药学服务专业人员不仅可以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诊疗效率。目前,临床药学教育中共情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培养体系。因此,探索临床药学人才共情意识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才的特点和现状,从而为促进药学人才素质提升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10月~2024年2月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我县1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11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0岁以下药学人员占16.00%;40岁以下药学人员占21.67%;30岁以下的青年药学人员占总药学人员比例为65.00%;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药学人员占33.33%;大专学历药学人员占55.00%;中专及以下学历药学人员占6.67%;具有副高、中级职称的药学人员均占 5.00%;具有初级及以下职称的药学人员占 90.00%;进修累计6个月及以下的药学人员占5.00%,95.00%技术人员每年得不到外出培训机会 药学专业49名(81.67%)、中药学专业8名13.33%)、临床药学专业3名(6.67%)。结论 需优化年龄结构,提升药学人员学历、职称,多途径开展药学人员继续教育,提高药师队伍素质,以促进我县医院药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专业,以培养具备基础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及技能,且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及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及思想的引领下,依据特定培养目标,通过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即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展开课程,进行教学内容传授,并在监督制度下应用一定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医学院校确立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岗位胜任力导向的,以培养综合发展的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以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科创能力、思想素质、中医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融合、基础教学与临床融合、专业学习与科研融合、临床医学与中医融合,形成了“1核心4融合”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育模式。
简介:医工融合培养模式在肿瘤学研究生培养中,将医学和工程学科的知识与技术相结合,有助于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促进肿瘤研究的合作与创新,同时可促进肿瘤专业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推动肿瘤诊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探讨了医工融合培养模式在肿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培养肿瘤学专业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医工融合思维的教学新模式。
简介:摘要:本研究阐述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构建新医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构建“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新医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必要性,评估其在提升公众药品知识水平、促进安全用药以及改善患者健康结局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手段。通过设计和实施问卷调查收集药学人员的科普工作参与情况、公众对药学科普的认知和需求。同时,开展半结构化访谈以深入了解药学人员对科普工作的看法和建议。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药学人员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各种科普活动有效提高了公众的药品知识水平和安全用药意识。公众对药学科普的认知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药学科普对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有积极影响。且对包括药品如何使用、保存条件、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诸多药物知识存在大量的需求。结论 药学人员从事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公众健康意识、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强调了为药学人员提供支持和资源,以促进其更有效参与科普工作的必要性。未来,药学人员应继续采用创新的科普方式,加强与医疗团队的合作,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差异化的科普内容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医患沟通实践教学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通过在3家医院中应用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医患沟通实践教学方法,对采用重症医学新医患沟通教学方法的临床教师、实习生与见习生进行调查,调查时间开展于2023年9月~12月。结果:临床医学生认为在临床实践活动中教学查房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帮助最为明显,调查显示该项结果占比80%,其次为实习讲座,占比70.00%。90%的医学生认为在临床医患沟通效果方面还需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对医患沟通方法进行优化,同时加强技能培训与考核。85%的患者愿意接受讲究礼貌、主动沟通、操作熟练的医学生与其进行医患沟通。85%的临床带教老师认为在临床教师、医学生与患者共同参与下所实施的新的医患沟通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结论:通过在重症医学科中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医患沟通实践教学新方法,对传统重症医学科医患沟通教学问题进行解决,能够促使患者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配合度,同时提高医学生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医患沟通实践中的综合能力,保证临床医患沟通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以便适应当前医疗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简介:[摘要] 目的: 以混合教学法(Blended learning)为方法,积极推行人文关化下,产科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产科学课程为试点,指导其教学并评价教学质量。方法: 由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专家团队制定医学人文教学改革方案,产科学教师培训后用教改方案和原有方案对两组学生教学,通过问卷评价教学效果,即分析学生对妇科病房实操实训,及对医学人文的理解。结果: 两组评价指标上总体差异无显著性( t =0.25,P >0.05) 。结论: 试验组对医学人文内涵理解更全面,但不够深刻。建议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将医学人文精神与实操实训教学改革方案不断优化。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已成为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通过线上课堂、情景模拟、课外活动和临床实践等多种方式,持续地在培养医学人文素质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对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我国“大健康”战略背景下,作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主体力量和健康促进的主力军,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知情同意权等权利,以高尚的医德情操面对患者及其家属。为此,本文从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出发,论述多元化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并为其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学人文关怀护理对换气过度综合征患者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4年1月—2024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换气过度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医学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18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医学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应用在换气过度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人文素养可以有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 在医疗过程中,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能够促进医护人员给与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文章探究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2022级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100人作为对照组,2023级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100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人文医学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临床实践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教学方式。通过医学人文素养评分、满意度评分、专业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医学人文素养评分、临床带教教师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患者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专业理论成绩与专业技能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实践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全科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为全科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人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