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设计大型公建大空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时,其舒适度应比办公建筑与居民室内的建筑要求高,在设计中应从满足人们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相关问题。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与探讨有关大型的公建大空间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相关内容。第一,概述了有关空间系统的气流组织方面的内容。第二,对大空间建筑的特点进探讨。第三,根据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大空间空调系统的组织方式,并从整体选择、合理的进行气流组织、区分功能、保障节能性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满足大型公建的大空间内人员的舒适性提供有利的帮助。
简介:背景: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3D生物打印技术可通过打印生物质材料来构建皮肤支架,但工艺参数不明确,打印过程中经常出现堆积和不连续情况。目的:通过3D生物打印机和有限元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得合理的挤出压强、黏度、喷头行走速度、喷头直径、温度参数,解决明胶纤维打印过程中的堆积和不连续问题。方法:以5%明胶纤维素溶液为打印材料,采用3D生物打印机和限元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设置打印温度分别为5,15,25℃,打印压力分别为0.16,0.18,0.2MPa,喷头直径分别为0.21,0.26,0.41mm,检测喷头针尖处的流速与流量;以合适的参数3D打印明胶纤维皮肤生物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结果与结论:3D生物打印明胶纤维皮肤生物支架过程中,设置打印温度在15℃、喷头行走速度为30mm/s、压力为0.18MPa、喷头直径为0.21mm时,可保证喷头挤出的明胶纤维材料不会堆积或者断丝,连续性挤出明胶纤维,并且在上述打印条件下打印的丝宽1400μm左右;将此条件下打印的生物支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支架的行与列分布较均匀,层与层之间的结合部位黏结牢固,不易变形,支架孔隙率约57%。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的鼻中隔穿孔对鼻腔气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名健康成年人的鼻腔CT数据,例1为45岁男性,例2为36岁女性,分别构建出不同部位(前端低位、中部低位、后端低位和前端高位)和尺寸(直径分别为10 mm和5 mm)的鼻中隔穿孔的鼻腔气流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鼻中隔穿孔鼻腔数值模型的鼻腔容积、鼻腔壁面积、压强、鼻阻力、温度、气流速度、壁面剪切力、双侧鼻腔气流分配比、涡流等情况。分别将鼻阻力和气流温度差与鼻腔壁面积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压强和鼻阻力方面,位于前端低位且较大尺寸的鼻中隔穿孔对局部的压强梯度影响更明显;前中部低位的鼻中隔穿孔可导致鼻腔阻力增加。在温度方面,前端低位和高位较大尺寸以及前端高位较小尺寸的鼻中隔穿孔对局部温度影响更明显;位于前端且具有较大尺寸的鼻中隔穿孔模型的鼻加热效率低于正常模型;前鼻孔至鼻中隔后缘的温度差与鼻腔壁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例1和例2的R2值分别为0.69、0.41,P值均<0.01)。在气流平均速度方面,位于鼻腔前端低位和高位的不同尺寸穿孔相对于其他部位穿孔,对鼻腔局部的气流平均速度影响更明显。在气流的分配和涡流方面,前中部低位的鼻中隔穿孔可使原本气流分布不对称的双侧鼻腔内的气流分布更加趋于不均衡;位于鼻腔前端和中部的穿孔较鼻腔后端的穿孔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涡流分布。结论鼻中隔穿孔所造成的影响与其发生的部位和大小有关,偏前端和较大的鼻中隔穿孔相对于偏后端和较小的穿孔对鼻腔内压强、鼻阻力、温度调节、气流分配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负面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FD技术掌握某电解制氟厂房内氟化氢浓度分布及扩散规律,为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设置有害物质报警装置及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选取某电解制氟厂房为研究对象,采用CFD技术数值模拟通风工况下氟化氢气体浓度分布及扩散规律。结果工作场所内氟化氢平均浓度为0.045 mg/m3,劳动者巡检通道呼吸带高度(1.5 m)氟化氢浓度为0.02 mg/m3,在靠近入口处的电解槽上方存在涡流会导致氟化氢气体积聚。结论CFD数值模拟方法针对电解制氟厂房氟化氢浓度分布及扩散规律的研究,可应用于电解制氟厂房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控制和管理。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观察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影像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观察组又分为气管狭窄组、支气管狭窄组各20例;其中恶性狭窄38例,气道狭窄程度〉50%者30例,腔外型狭窄为20例,弥漫型狭窄22例,偏心性狭窄37例。应用螺旋CT机采集感兴趣区DICOM数据,利用医学影像3D重建软件建立气道几何模型;将肺功能数据施加到几何模型出入口边界后,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进行气道气流动力学模拟,记录感兴趣区气流动力学截面积、流速、体积流量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参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气流动力学研究模型成功建立。气管、支气管狭窄组狭窄处流速分别为(1764±1484)cm/s、(156±57)cm/s,流量分别为(1565±963)mL/s、(310±99)mL/s,均高于同组气管、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P〈0.05或P〈0.01);支气管狭窄组患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为(82±35)cm/s及(79±32)mL/s,分别小于健侧支气管入口流速(211±83)cm/s及流量(184±68)mL/s(P值均〈0.01);在15例偏心性气管狭窄患者中,和原发病变同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分别为(464±246)cm/s及(526±283)mL/s,高于病变对侧支气管入口流速(308±209)cm/s及流量(359±255)mL/s(P值均〈0.05)。对照组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入口分别与气管、支气管中段流速及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存在着一定的病理性改变。气管狭窄引起狭窄处气体流速、流量增加,且偏心性狭窄影响两侧支气管气流;支气管狭窄则引起患侧进入气流减少。计算机气流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stleman病与CTD共存时的关系,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疑诊CTD最终诊断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① Castleman病合并或模拟CTD 11例,占同期Castleman病患者的5.7%(11/194),发病平均年龄(51±17)岁,男性6例,女性5例;②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10/11)、发热(8/11)、浆膜腔积液(6/11)、关节肿痛(5/11)、脱发(2/11)、雷诺现象(1/11)、光过敏(1/11);③实验室检查表现为ESR增快(11/11)、低白蛋白血症(11/11)、hs-CRP升高(10/11)、IgG升高(7/11)、蛋白尿(5/11)、镜下血尿(5/11)、ANA阳性(5/11);④疑诊的CTD包括SLE 5例,IgG4相关性疾病2例,成人Still病2例;合并SS 2例;⑤ 11例均由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浆细胞型10例,混合型1例。结论Castleman病可出现发热、多浆膜腔积液、关节肿痛、蛋白尿等合并或模拟CTD的表现,诊断和治疗需谨慎,必要时行淋巴结或肿物活检,减少误诊误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体外模拟创面炎症微环境的可行性。方法(1)取1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在背部中线两侧用打孔器各取直径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组织,制作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8 h后,取距创缘2 mm内创面组织,制作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取2种组织匀浆上清液,调整总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样本数为6。(2)取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培养至第3代,培养48 h后提取正常外泌体。另外取第3代hUCMSC,分别加入总蛋白质量浓度为30、50、100 μg/mL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和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培养48 h后,提取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取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粒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和CD63表达。(3)取1 d龄C57BL/6小鼠乳鼠20只,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Fb)和第3代Fb,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Fb,培养2 h,利用细胞爬片法结合免疫荧光法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4)取第3代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每组4孔。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7组依次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正常外泌体,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8组细胞活力。(5)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每组4孔,并分别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培养6、12、24 h细胞迁移率。(6)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但不设置对照组,每组3孔,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培养48 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伤后48 h,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含量为(116±3)pg/m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的(97±5)pg/mL,t=3.306,P<0.05。(2)hUCMSC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均呈典型茶托样;3种hUCMSC外泌体粒径为30~150 nm,均在外泌体正常粒径范围内;3种hUCMSC外泌体CD9和CD63均呈阳性表达。(3)原代细胞轮廓清晰,呈突起的纺锤形、不规则多角形或细长条状;第3代细胞形态与原代细胞相近。培养2 h,细胞中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细胞鉴定为Fb。(4)培养48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为(137.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正常外泌体组的(107.5±2.4)%、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13.3±3.2)%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04.0±2.0)%、(101.9±1.5)%,P<0.01, 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103.4±2.2)%、(102.5±1.4)%],P<0.01。(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 μg/mL时,培养6、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 h,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以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0 μg/mL时,培养6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6)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 μg/mL时,7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1、TGF-β3、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3、1.537、1.653,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培养48 h,7组细胞TGF-β1、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7、1.308,P>0.05)。5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泌体组、5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结论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预处理对hUCMSC外泌体的总蛋白含量无影响,低浓度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刺激所得的hUCMSC外泌体能够上调F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炎症介质含量过低,不足以有效启动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及组织修复旁分泌效应。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模拟训练在外科学研究生腹腔镜技能培训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1月10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于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招收外科学研究生共48人,举办培训班3期,每期培训16人,每期培训12d,平均每人每天训练4h。培训内容包括腹腔镜基础理论学习、模拟操作训练、腹腔镜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手术观摩学习、模拟动物训练。在三期培训过程中对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和腹腔镜下动物组织(猪大肠)操作训练进行不同时间的分配,最后考核在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用时,用以比较在不同培训方法下培训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三期不同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在接受培训后,完成拾豆、拆套橡皮筋及穿鞋带等操作的培训后用时比培训前用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培训时间分配下,腹腔镜下猪大肠操作训练时间较多的第2期、第3期学员在培训后动物实验中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用时较分配时间少的第1期学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期与第3期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重视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模拟操作训练可提高腹腔镜培训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舒利迭对支气管扩张伴气流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38例支气管扩张伴气流受限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支气管基础疗法,治疗组采用舒利迭联合基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数指标结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质质量分数和一秒用力呼气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体质质量分数和一秒用力呼气量指标结果分别是(20.90±2.22)和(55.29±11.12)%,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体质质量分数和一秒用力呼气量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扩张伴气流受限患者采用舒利迭治疗后,可以明显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数指标结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高端模拟人在住培医师模拟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住培医师内科、儿科、急诊科专业及本院护士共计31例参与到本次教学高端模拟人实验中,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对照(15例)、观察(16例)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高端模拟人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匿名评定两组住培医师教学满意度,对比两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教学满意度。根据医患关系调查量表(PDRQ-15),对比两组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医生平易近人、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等医患关系评分。参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中的六大核心岗位胜任力进行统一考试试卷评定学习成绩,对比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临床技能等各项学习成绩水平。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等教学满意度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培训前两组医生平易近人等医患关系评分无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医生平易近人等医患关系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观察组统一试卷的各项成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为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本次研究对住培医师实施高端模拟人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住培医师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医学模拟教育的日益重视,模拟中心硬件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模拟中心使用率不高,尤其专科类的模拟教学工作开展不够规范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能力培训中心临床教学医院模拟中心专科模拟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考核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的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74.40±10.64)分和(86.14±4.60)分,高于培训前的(53.92±13.84)分和(70.93±11.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4和-11.17,均P<0.001)。专科模拟培训项目效果良好,可以为广大模拟教学管理者及模拟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侧肺在无呼吸性气流通气时对单肺通气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共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实验组在OLV(单肺通气)期间,术侧肺持续接受5L/min的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分别在OLV前1min(T1)、OLV结束后3min(T2)、33min(T3)这三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颈内静脉血5ml,用以检测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核转录因子-kB(NF-k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以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浓度。在T3时间点,对术侧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以检测灌洗液中sICAM-1、NF-kB、IL-6、IL-10和SP-A的浓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血清NF-kB、IL-6和SP-A浓度显著降低(P<0.05),IL-10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在T3时间点的BALF(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F-kB、sICAM1和IL-6的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SP-A和IL-10的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OLV期间,对术侧肺进行5L/min氧气无呼吸性气流通气可以有效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并减轻术侧肺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面罩比例辅助通气(PAV)时气流阻塞严重程度对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肺模拟器模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系统顺应性(Crs)为50.0 ml/cmH2O[弹性阻力(Ers)为20.0 cmH2O/L]、气道阻力(Raw)分别为5.0、10.0和20.0 cmH2O·L-1·s-1。吸气时间为1.6 s,呼吸频率为15次/min。Respironics V60呼吸机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输出潮气量(VT)为7.0 ml/kg,PAV通气时流量辅助(FA)设置为5.0、10.0和20.0 cmH2O·L-1·s-1,容量辅助(VA)为20.0~40.0 cmH2O/L,辅助比例为50%。呼气末正压(PEEP)为5.0 cmH2O,后备通气频率为10次/min。收集在系统泄漏量为25~28 L/min时通气参数和呼吸做功的变化。结果随着Raw的增高,PAV通气时需要设置更高水平的VA,才能维持与PSV相近的VT。PAV时的吸气峰流速(PIF)较PSV时稍低,气道峰压(PIP)则略高,呼气峰流速(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气流阻塞的加重,二种通气模式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Td)和吸气至90%PIP的时间(T90%)均显著增大,Raw为20.0 cmH2O·L-1·s-1时吸呼过早切换现象消失,PSV时的切换延迟时间(Cdelay)为(-20.25±7.29)ms,PAV时为(27.63±22.58)ms(P<0.001);二种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做功比(WOBpat/tot)无统计学意义(P=0.179)。结论对于重度气流阻塞患者,PAV通气时中等水平FA联合高水平VA辅助,才能提供与PSV相近的通气支持,人机同步性和呼吸做功也与PSV相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优点以及缺点。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食管癌治疗的患者8例,对其同时实施CT模拟定位以及常规模拟定位,照射野长度为病灶上下扩大3cm。常规模拟定位的模拟野宽为前野6cm,后斜野5cm;CT模拟定位的模拟野宽为肿瘤区的最大外径扩大10mm。对比分析两种定位方法的靶区、照射野大小以及剂量分布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CT模拟定位方式时,8例患者的最大体肿瘤区均被90%等剂量线包括,常规模拟定位时只有1例;脊髓部位受到的最大受照剂量低于75%的CT模拟定位方式中有1例,常规模拟定位方式有5例。采用CT模拟定位方式患者的照射野大小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模拟定位方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T模拟定位方式时,患者的肿瘤外侵范围显示更充分,但确定病灶长度时明显不如常规模拟定位方式效果好,采用CT定位方式时可以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