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加剧公司融资约束和促使管理者投资短视两方面检验了大股减持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机理,研究结果发现:(1)在大股减持的公司中,公司投资规模与投资机会的敏感性显著弱于没有减持的公司;(2)大股减持抑制而不是提高了股价高估对公司投资规模的促进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仅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融资约束效应,不支持投资短视效应。这与已有研究关于大股减持传递公司估值偏高和盈利前景不佳的信息,减持前存在较强的信息操纵行为相吻合。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内部人交易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视角,也有助于监管机构制定政策降低大股减持对实体经济的伤害。

  • 标签: 大股东减持 资产误定价 融资约束 投资效率
  • 简介:大股侵占是否是我国定向增发高折价现象的主要原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定向增发价格政策为基础,将样本首先按照定价方式分成两类,然后以创新后的大股净效应理论为依据,进一步将样本分为全认购、零认购和混合认购三种类型,分别探讨大股在不同类型下的行为模式对发行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虽然存在显著的侵占行为,但对发行折价并不具有主导作用,甚至在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格时,更可能承受溢价认购的风险。基于此,提出两点政策建议:(1)加强投资者保护以抑制大股侵占行为;(2)完善价格政策定价机制,以在降低定价发行方式发行折价的同时,降低大股溢价认购的风险。

  • 标签: 定向增发 价格政策 定价方式 大股东净效应 发行折价
  • 简介: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董事网络对大股掏空行为的影响机制,并考虑产权性质的权变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董事网络中心度与大股掏空程度呈显著的U型关系,揭示了董事网络在大股掏空治理中的“双刃剑”作用,进一步地,把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发现这种U型关系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另外,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网络中心度普遍偏高,存在“过度连锁”的现象。研究为企业及监管部门规范董事兼任行为、抑制大股掏空、增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和实践参考。

  • 标签: 董事网络 网络中心度 掏空 社会资本 产权性质
  • 简介: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侵占公司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探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大股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上市企业盈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视角,利用2011—2015年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独立董事声誉能否有效抑制大股掏空行为。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声誉可以抑制大股掏空行为;相较学者独立董事声誉,实务独立董事声誉抑制大股掏空行为更显著;外部审计机构会为大股掏空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在治理大股掏空具有一定效用。

  • 标签: 独立董事 董事声誉 掏空行为 企业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董事制度
  • 简介:以2012--2016年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研发投入增长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率与会计信息可靠性负相关,且在大股减持时,研发投入增长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这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虽然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可能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特剐是在大股减持的情况下,这种负面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国家应在促进企业研发支出增长的同时,加强对研发支出的外部监管,规范大股减持,并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 标签: 研发投入 会计信息可靠性 股东减持
  • 简介:股东股东会上就有关事项形成的合意并非一定就是股东会决议。股东会决议内容可能纠合多个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包括股东会决议事项,以及股东会决议事项所涉及的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协议、股东股东之间的协议等,司法应依据诉请具体内容加以识别区分,对应适用法律作出裁判。

  • 标签: 股东会决议 协议 裁判 法律关系 适用法律 内容
  • 简介:《公司法》第75条已经对股东退股进行了明确,事实上,尽管该规定从法律上给予了约束,但在针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方面仍然较为薄弱,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力求对我国有限责任公司退股权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融入现实依据,以期使这一权利在我国公司法运行中能够更好的得以贯彻。

  • 标签: 退股权 有限责任公司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 简介:已废止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1条规定用工单位可以对劳动者“罚款”,取而代之的《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并没有规定股东会享有处罚权。股东会处罚权虽在外观上具有公权力的色彩,但实质上是公司内部的自治管理,故而不能逾越私法自治之边界,且处罚权的行使不应以章程的规定为前提,公司应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 标签: 股东会 处罚权 公司章程
  • 简介:摘要《公司法》第151条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目的在于保障公司权益,维持公司的长期经营,在公司的合法利益受损,却无法行使或不积极行使诉权时,授予股东以诉讼代表人的身份提起股东代表诉讼,这一制度在保护了公司权益的同时,实际上也相当于保障了股东的权益,顺应了司法审判实务的需要。但该制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尚有补充立法和法律解释上的空间,本文拟通过分析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制度,以期可以进一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标签: 股东代表诉讼 诉讼主体 前置程序 诉讼和解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司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结构发展为集团化模式。而在公司法上面对集团公司的发展,以单一公司结构体系构建的传统公司法捉襟见肘。所以,公司法应与时俱进,承认股东二重代表诉讼在股东对集团公司的实际财产"双重间接所有"所衍生的公司治理和少数股东保护的法律问题方面有所助益。

  • 标签: 集团公司 母子公司 股东代表诉讼 二重代表诉讼 公司治理
  • 简介:根据现行《公司法》,当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公司营业期限届满,而股东不能达到2/3多数通过股东会决议来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公司只能进入司法解散的程序.在此情形下,希望公司存续的股东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强制收购异议股东的股权,解决人合性矛盾,是破解公司僵局的新途径.

  • 标签: 营业期限届满 异议股东 强制收购
  • 简介:国有股东代表的履职情况直接影响着国有出资人的权益以及对出资企业的管控程度。本文根据国有股东代表履职要求,建立了国有股东代表履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积分模型对国有股东代表履职进行评价,为国有出资人评价国有股东代表提供了一种方法。

  • 标签: 国有股东代表 履职评价 模糊积分
  • 简介:控股股东在企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运营的关键决策者。控股股东作为经济主体,其治理公司的核心目的是盈利。当公司利益与控股股东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控股股东在利益诱导下,普遍会滥用股东控制权,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为强化控股股东的责任,应通过确立控股股东行权原则、优化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外部监督制度、完善控股股东责任法律制度等措施,增加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成本,倒逼控股股东依法行权。

  • 标签: 控股股东 股东责任 控制权 治理
  • 简介:实践中,公司章程记载了股东的一票否决权,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会之间以协议形式约定了股东享有一票否决权。在一票否决权的效力认定上,司法认定不统一,理论争议较大。而国外与之相类似的制度有金股制度,双层股权结构中的特殊表决权股等,而要对一票否决权进行更好地理解,也有必要对上述金股制度、双层股权结构中的特殊表决权股以及单层股权结构中的'一股一票'制度进行比较、厘清。结合我国国内法对一票否决权也未有清晰的规定之现实,一票否决权根据其不同载体,可以具有决议属性和契约属性,其权利边界和行使规则应当根据其属性的不同进行分类界定和建构。

  • 标签: 一票否决权 法律属性 效力边界 行使规则
  • 简介: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研究控股股东如何参与公司管理及其经济后果。通过使用2001—20l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控股股东会通过委派执行董事参与公司管理,以加强对经理层的监督和激励;通过对控股股东委派执行董事的治理效果分析发现,这一治理方式能够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公司的薪酬一业绩敏感性。本文利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之前研究控股股东治理作用的内生性问题,从控股股东执行董事这一独特视角研究控股股东参与公司管理的路径,丰富了控股股东治理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扩展了董事会职能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文献。

  • 标签: 控股股东治理 执行董事 股权分置改革
  • 简介:由资本实缴制向资本认缴制度的转变,取消了法定的出资期限,扩大了公司的自治权限,随之引发的问题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相应规范有所缺失.在现行资本认缴制度改革情境下肯定股东出资责任加速到期具有正当性.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对债权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应以公司财产经过强制执行仍不能满足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为前提条件.股东在未出资本金范围内承担了补充赔偿责任的,公司的其他债权人不得再提出相同请求.

  • 标签: 股东出资责任 加速到期 补充赔偿责任 保护债权人
  • 简介:利用2003~2013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抑制了企业创新;(2)相对于传统行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高科技行业更为显著;(3)细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4)考虑宏观货币政策影响后发现,相对于货币政策宽松期,在货币政策紧缩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股权质押 企业创新 高科技行业 产权性质 货币政策
  • 简介:《公司法解释三》对违法犯罪所得出资取得的股权直接采取公权力强制除权的规定,违背了公司法的立法价值追求,单一化了股权的性质,难以平衡各方利益.出于对私权的保护,应对该规则进一步加以解释与说明,在股东被强制除权前,寻求其退缴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后保留股权的机制,以合理衡平各方利益.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权 公权力限制
  • 简介:摘要公司章程是公司必备的书面文件,它由股东在《公司法》框架下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既是规定公司组织和行为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股东实现自治的最佳载体。股东通过制定、修改公司章程,贯彻自己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和影响。然而实践中,股东却往往对公司章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直接采用工商部门的格式版本,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公司的条款,导致出现问题时,因公司章程没有可操作性而僵持不下;又或者股东滥用自治权利,制定违背法律、法规的条款,从而导致无效。这均使公司章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这一重要文件沦为虚设,股东的自治权利也成为空谈。

  • 标签: 公司章程 内容禁区 股东自治 自主规定条款
  • 简介:2013年新修订的《公司法》,一方面体现出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的公司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从法律层面对公司这一现代企业组织的保护与规范。股东作为公司投资主体和收取股利的主要参加人,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运行具有知情权。文章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角度,根据股东查询公司会计账簿的法律权利和相关救济渠道,探讨了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限制问题。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知情权 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