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因台海政治问题引发的“帝吧出征”,是一场集体的互动仪式表演。文章认为,集体行动的直接自我身份意识主要是帝吧吧民,但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则转换为国族身份意识,继而被从90后群体与爱国青年两个方面进行社会身份建构。在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方面,网络空间聚集与群体兴奋、群体团结的生产、行动参与者的道德想像和情感能量交换等是集体行动产生的主要动因。而在集体行动过程中,其话语主要包括征伐、教训、交流三种相互交织的模式,并呈现矛盾性表述。文章认为,网络空间与现实中的身体聚集在互动仪式中具有同样的过程特征,国家的神圣物建构与现实主流政治观念具有同构性,而在这样的集体行动中,群体团结的仪式性大于国族想象的观念内容,它在宏观社会学层面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简介:摘要:学校作为学生的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班级承担起了塑造学生良好精神品格、构筑适应社会发展价值观的任务。将仪式感引入班级教育活动,可以在仪式活动中培养学生内在习惯,从而帮他们构筑起丰盈的精神世界。最终通过仪式化管理,将外在的仪式感形成一种惯性,把学生外显的行为内化为内在的习惯,把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的自律。
简介:摘要:“羌蕃鼓舞”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渭源县麻家集镇一带,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自娱性质的舞蹈,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当地的农耕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最初的自卫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发展为如今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是“羌蕃鼓舞”主要的表演时间,麻家集镇路西村的人民通过敲击羊皮鼓,祈祷,沟通,希冀得到神灵的保佑。2011年该民俗活动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非遗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深入探讨“羌蕃鼓舞”能够在当地的流传过程中找寻自身的优势、在民族交往交流中的功能机制。 羌蕃鼓舞突破民族地域性和民族局限性,来形成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以节日的形式形成一个多元一体的共同仪式空间,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