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已被大家所接受。近年来,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后腔内吻合术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方法具有小切口、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被临床医生逐渐接受,各种腔内结肠吻合的方式也不断涌现。目前,腔内结肠吻合可采用手工端端缝合,也可借助吻合器端侧或端端吻合,尚无统一意见及标准。从文献来看,主流方式是直线切割闭合器行侧侧吻合,而术者应根据个人技术特点、肠管具体情况、患者客观经济状况灵活选择,制定个体化的吻合方式。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及外科腔镜下技术的提高,腹部微创手术得到快速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也正逐渐走向成熟。对于胃上部癌、胃体癌、皮革胃患者来说,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作为一种微创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小的手术创伤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明显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胃癌,特别是早期可切除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TLTG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是如何在全腹腔镜视野下完成消化道重建,全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是TLTG消化道重建的难点,因此探讨TLTG消化道重建方式成为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就TLTG消化道常见术式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至脾脏下极,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左血管,清扫第4组淋巴结,离断胃短血管直至脾上极。游离胃窦部,于胰腺上缘离断胃网膜右静脉,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后,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右动脉,并完成第六组淋巴结的清扫。显露胃窦后壁,离断胃右血管,清扫肝门部淋巴结。距幽门2cm离断十二指肠。沿胰腺上缘解剖脾动脉根部,于根部离断胃左静脉。显露腹腔干及胃左动脉,向右侧清扫第8组淋巴结,于根部离断胃左动脉后,向头侧清扫第1,2组淋巴结。游离食管腹段,解剖出迷走神经左右支后离断。悬吊肝左叶后,距贲门2cm离断食管,取上腹正中辅助切口3cm,移除胃标本及大网膜。重建气腹后,距TREIZ韧带20cm离断空肠,行食管左后壁与近端空肠侧侧吻合(OVERLAP法),手工缝合共同开口。距此吻合口40cm,借助辅助切口完成小肠侧侧吻合(ROUX\|Y)吻合。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髓腔内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对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患者90侧。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对照组(不予股骨髓腔内止血)两组。两组均常规使用氨甲环酸(术前30min,1g/100mL静脉滴注,术毕术区灌注0.5g/50mL,术后6h,1g/100mL,静脉滴注)止血基础上,股骨髓腔内选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改良Gibson入路),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术中股骨髓腔内止血组的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输血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均有一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均无假体松动,术后半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表明股骨髓腔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止血,能有效、安全地减少初次单侧人工生物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出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全腔内Studer原位新膀胱术(RISO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ISON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1例;年龄(56.4±9.9)岁,体质指数(25.5±3.1)kg/m2。其中4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综合指数评分0~2分6例,3~5分33例,6~8分1例。所有患者术前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或反复复发的膀胱肿瘤,肿瘤分期≤T2期,膀胱镜检查明确无膀胱颈及尿道浸润,肾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均行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再采用RISON行尿流改道,选取距离回盲部30~40 cm的回肠最低点作为新膀胱颈口,选取构建新膀胱所需回肠约50 cm,并用切割闭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保留近心输入段10 cm肠管的完整性,将其余肠管沿对系膜缘去管化,U型缝合新膀胱的后壁,将新膀胱前壁聚拢呈近似球形,并用倒刺线将浆肌层内翻缝合前壁。Wallace法行双侧输尿管吻合,并关闭新膀胱前壁的近心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分析肿瘤控制结果、膀胱容量、控尿情况、性功能情况,以及近期(≤30 d)和远期(>30 d)并发症。结果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者更换手术方式,中位手术时间360(300.0,442.5) min,中位术中失血量200(200.0,337.5)ml,中位留置胃管时间3(3,4)d,中位进食时间3(3,5)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9(8,10)d。术后病理分期:≤T2N0M0期39例,T3aN0M0期1例;1例手术切缘阳性,1例合并前列腺偶发腺癌;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15(12,20)枚,未见淋巴结转移。12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7例,Clavien Ⅱ级5例。18例发生远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10例,Clavien Ⅱ级7例,Clavien Ⅲ级1例。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随访满1年的34例患者中位膀胱容量300(0,400)ml,其中1例女性患者发生尿失禁。其余33例日间控尿(不使用尿垫)率93.9%(31/33),夜间需定时排尿(1~3次),平均需尿垫2个。11例保留性神经患者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勃起,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6)(21.5±2.7)分。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无死亡。结论RISON在肿瘤控制、膀胱容量、日间及夜间控尿率、术后性功能恢复方面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跖筋膜炎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治疗的28例30足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13足,女15例17足;年龄22~57(40±11)岁。症状持续时间8~24(17.0±4.6)个月。观察项目:(1)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症状缓解情况等;(2)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跟痛评分(CS),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手术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4(16.9±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及神经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存在足跟部内侧疼痛症状,足趾及踝关节运动理想,无挛缩或畸形。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C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末次随访患侧足跟部的VAS评分为0分,CS评分为(96.2±4.7)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为(95.1±4.5)分,获得优27足、良3足,优良率100%。结论对于难治性跖筋膜炎患者,全内侧深入路造腔内镜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可供选择的一种疗效较为满意的微创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LATG)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讨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9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上述两种手术方式(TLTG组与LATG组)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关键词为胃癌、全胃切除、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食管-空肠吻合、gastric/stomach cancer, total gastrectomy, totally/completely laparoscopic, laparoscopic-assisted/laparoscopy-assisted/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esophagojejunostomy/esophagojejunal anastomosis。通过RevMan 5.3软件对两组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58篇文献,经过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1条文献,样本总量为2421例,其中TLTG组1115例,LATG组1306例。Meta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LTG组的平均BMI显著大于LATG组(P=0.01)。与LATG组相比,TLTG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较短(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03),淋巴结摘除数量明显较多(P=0.04),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分别为0.03和0.02),而肿瘤大小、近端切缘长度、总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及食管-空肠吻合术安全可行,与LATG相比,TLTG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淋巴结易获取、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TLTG也适用于肥胖患者。
简介:摘要慢性静脉疾病的概念和CEAP系统分级法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应用于临床诊断、分类、病例报告及疗效评估的通用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机械性血栓抽吸后置管溶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管腔的内介入技术可有效地开通闭塞的髂股静脉,恢复正常的生理回流通道,在消除下肢回流障碍的同时,逆转病情的进展。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经球囊扩张后置入裸支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畸形也是下肢静脉常见疾病,腔内治疗以其安全、有效、微创、操作简便、术后恢复时间短、创伤小和美容等优势逐渐为人们接受。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更多的下肢静脉疾病患者会在腔内治疗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