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夹闭引流管护理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控制出血量的作用和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简介:通讯作者谢跃(19602-),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淮安市一院骨科主任。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在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0~75岁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空心钉内固定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再手术率。结果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1)。全髋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342%,再手术率为0和132%。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1)。根据Harris评分,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3%)优于内固定组(632%)。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60~75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优于内固定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56例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为研究组(28例)以及对照组(28例),前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SF-36评分,不良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介入技术对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问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新余市人民医院由于血管通路问题无法顺利进行透析治疗的60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60例透析的ESRD患者均行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或DSA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统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后通路开通率,比较术前、术后肱动脉流量、RI、透析充分性KT/V值,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后远期开放率。结果 60例患者中,采用腔内介入技术治疗后57例患者恢复正常透析,保留血管通路,血管通路开通率95.00%(57/60);术后患者的血流量高于术前,RI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KT/V值(1.33±0.40),透析充分;术后随访3个月,腔内介入技术治疗远期开放率91.67%(55/60)。结论 腔内介入技术有利于解决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保证血管通路通畅,提高肱动脉流量,保证透析充分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的381例泌尿系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4例,女性137例。年龄段分布分别为:0~3岁190例(49.9%),3~6岁97例(25.5%),6~14周岁94例(24.7%)。按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经皮肾镜组(231例)、输尿管镜组(60例)、输尿管软镜组(19例)及膀胱尿道结石组(71例)。比较分析四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情况、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四组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70.57±33.96)、(70.60±29.80)、(59.47±32.01)及(53.27±19.65)min,其中膀胱尿道结石组与输尿管镜组、经皮肾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9),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术后的一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6%(50/231)、21.7%(13/60)、10.5%(2/19)及16.9%(12/7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级并发症发生率经皮肾镜组为9.5%(122/231),膀胱尿道结石组为1.4%(1/71),其他两组未发生;三级并发症发生率经皮肾镜组为1.3%(3/231),其他三组均未发生。四组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9.2%(206/231)、98.3%(59/60)、100%(19/19)及100%(7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四组的住院时间为(5.97±3.41)、(5.79±3.31)、(2.42±1.38)及(4.88±3.18)d,其中经皮肾镜组、输尿管镜组、膀胱尿道结石组与输尿管软镜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术后结石清除率高等特点。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152例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Rutherford急性肢体缺血分级,Ⅰ级2例,Ⅱa级83例,Ⅱb级52例,Ⅲ级15例。单纯CDT89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5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结果导管溶栓时间1~7d,(4.0±1.5)d。随访时间12~108个月,(50±22)月。根据术中血管造影及术后随访结果,治愈105例(69.1%),其中Ⅰ级2例(100%,2/2),Ⅱa级77例(92.8%,77/83),Ⅱb级24例(46.2%,24/52),Ⅲ级2例(13.3%,2/15);有效30例(19.7%),其中Ⅱa级6例(7.2%,6/83),Ⅱb级19例(36.5%,19/52),Ⅲ级5例(33.3%,5/15);无效17例(11.2%),其中Ⅱb级9例(17.3%,9/52),Ⅲ级8例(53.3%,8/15),其中住院期间截肢15例(9.9%)。5例(3.3%)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23例(15.1%)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肢成功。2例二期截肢,余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和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22~55岁,平均(36±8.18)岁。对所有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导管吸栓等腔内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高压和Miller评分,评价腔内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效果。结果47例患者(47/49,95.92%)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显著改善(P<0.05),2例患者(2/49,4.08%)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腔内治疗可以恢复肺灌流量,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