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驳回裁定只是终结再审审查程序,本身并不具有拘束后程序裁判既判力。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查在先,检察机关监督断后”再审启动模式,上级法院经再审审查作出驳回裁定不是该法院对同案抗诉应当提审法定情形,也不是原审法院依法再审障碍。但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看似存在冲突及不必要争议,应就该问题在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 标签: 驳回裁定 抗诉 再审检察建议 再审
  • 简介:2007年、2012年民诉法修改没有对当事人申请再审与检察机关抗诉再审作实质性区分。基于诉权再审是因为新发现证据表明原审存在诉讼无效和"可撤销"情形,必须赋予当事人新程序救济,以保障其公平程序请求权。基于检察监督权再审纠正是审判权违法行使导致裁判错误,针对是审判公权力,目的取向是权力制衡。诉权性再审应当与诉权特性相适应,检察监督性再审既应体现检察监督权本质属性,亦应遵循民事诉讼规律。

  • 标签: 再审 检察监督 再审之诉 审判监督
  • 简介:指令再审性质上是一种审判监督机制,支撑该制度基础主要是司法系统等级构造、实质正义诉讼观、"自治"审判监督观、"两难"司法效率观、集体责任司法机制。现行指令再审制度设计暴露出深层次病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诸多程序问题没有得到明确规范。制度改革方向应当是废除其中有悖于诉讼法理制度因素,保留可能发生积极效果且设计合理制度安排,从制度上控制和保证指令再审发生合理性,并对其程序问题进行规范完善。

  • 标签: 指令再审 审判监督 上级法院 司法机制
  • 简介:再审程序审查判断证据,在再审程序中提供证据,由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证明责任和证据收集程序收集提供证据

  • 标签: 再审证据
  • 简介:违法性认识是指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被法律所允许,这里法律是指一切法律规范。社会危害性非规范性和不明确性决定了它不能成为犯罪故意认识内容。违法性认识应当成为犯罪故意必备要素,否定论者提出否定违法性认识理由都不足以成立。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社会危害性认识
  • 简介: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存在诸多弊端,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由于民事再审程序存在多种利益和价值冲突,在其重构过程,应当运用利益平衡机制,充分考虑纠正错误裁判与实现当事人权利救济之间关系,实现公正、效率与安定之间平衡。

  • 标签: 民事再审程序 利益平衡 公正 效率 安定
  • 简介:再审制度改革在我国势在必行,通过对基础理论研究可以找到改革方向和侧重点,对诉权研究可以反省我国再审制度对当事人诉权漠视,对即判力研究可以明确再审制度设立应当顾忌其他原则.

  • 标签: 民事再审程序 诉权 即判力
  • 简介:通过对"错案"标准的确定依据--"客观真实"标准分析,认为"错案"标准本身就是模糊不清、难以把握,"错案"评判主体应该是当事人而不是人民法院,并由此提出了取消法院依职权再审方式观点,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对重修再审程序思考和重视.

  • 标签: 民事再审程序 "错案"标准 评判主体 当事人 "法律真实"
  • 简介:再审事由在外观上包含程序性、实体性再审事由和其他再审事由,在内核上包含无效之诉和回复原状之诉再审事由,内核上这种事由归类只依据原审误判有无因果关系,但又从不忽略程序性事由、实体性事由和其他再审事由。原审误判无因果关系是无效之诉再审事由,有因果关系是回复原状之诉再审事由。以往解读已有不少误读,现第200条删除了原第179条第2款前段——即“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情形”,这就一方面因删除“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情形)而明显忽视了程序性再审事由,另一方面因删除(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情形”而明显忽视了要求因果关系要件回复原状之诉再审事由,从而也就淡化了无效之诉再审事由和回复原状之诉再审事由区别,而这种内核性再审事由恰好又是最重要再审事由。

  • 标签: 程序性再审事由 实体性再审事由 其他再审事由 无效之诉 回复原状之诉
  • 简介:身体写作是将文本与生理愉悦紧密联系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备受批评界争议,对身体写作重新审视,可以得到两个启示:一是身体写作标志女性主体的确立,身体不是肉体,二是用身体写作不是抛弃语言,身体器官不能替代语言创造。

  • 标签: 身体写作 女性主义 埃莱娜·西苏 身体
  • 简介:再审程序规定当事人可在裁判生效后两年内提起再审,  二、申请再审法定事由  民诉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法定事由包括,法律规定人民法院认为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就可发动再审

  • 标签: 再审制度 浅议再审
  • 简介:再审之诉包括三个阶段:合法性审查阶段、再审事由实质审查阶段及本案再审理阶段。这三个阶段与既判力理论、再审诉讼标的学说、再审事由审查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基本上确立了再审程序"三阶段"构造框架,但在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民事再审立法应结合理论研究设计程序构造上具体规定。

  • 标签: 再审 阶段性构造 民事诉讼
  • 简介:案情回放改革开放40年,一部中国市场经济史,在2018年5月31日写下了新的一页:物美集团原创始人张文中被宣告无罪,迎来了迟到十几年正义。有评论认为,如果不是锒铛入狱,他有可能是零售业里另一个马云。

  • 标签: 张文中 再审 改革开放 中国市场 物美集团 经济史
  • 简介:刑事再审程序新证据准确、恰当地将事实上犯罪被告人定罪和给予惩罚,并使无罪的人免予追究,最后实现司法公正,一直是刑事诉讼追求永恒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域外与中国刑事再审程序新证据一些问题。

  • 标签: 刑事再审程序 新证据 域外 我国
  • 简介:一、再审存在新问题。(一)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审理问题。检察机关在抗诉案件开庭审理地位和角色是什么?出庭检察官是否可以询问当事人?法庭辩论结束后是否要征求出庭检察官意见?对检察机关收集证据是否可作证据使用、由谁举证、谁与谁质证?抗诉案件适用一审程序,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找不到,是公告送达、中止诉讼还是终结诉讼?尤其是受侵权第三人提出申诉抗诉案件,怎么办?检察机关要求撤回抗诉,人民法院是否准许?准许与否是否需要作出民事裁定?

  • 标签: 改革思路 再审 抗诉案件 检察机关 案件审理 行政抗诉
  • 简介:再审启动程序是法定主体向法院提出再审主张,由法院就该主张以及主体所提供之事由进行审理,决定是否进行再审诉讼行为和所发生诉讼法律关系。我国再审法律制度在简约程序规定以及法院依审判监督发动再审和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公权性,使得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旁落和主体性丧失。无限申诉、缠讼,既危及程序正当性又破坏了法律生活安定,造成司法实践诸多困惑。再审制度完善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热点。问题核心集中体现在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多元化以及再审事由规定不科学。

  • 标签: 再审启动程序 再审启动主体 再审启动事由
  • 简介:再审程序是一种特殊司法救济程序,其基本目的是弥补现行审级制度不足,因此,与普通司法程序相比,再审程序具有独立程序价值.本文立足富勒区分法律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分析视角,通过对现代司法程序局限性反向分析,从发生学上探寻再审程序外在独立价值和内在独立价值,进而提出重铸我国再审程序独立价值法律构想.

  • 标签: 再审程序 外在价值 内在价值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地法院对民事再审程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由于改革没有系统性,又缺乏组织协调,导致了诸多问题出现。本文通过论述民事再审程序改革必要性,分析改革存在问题,以提高认识;探索民事再审程序改革目标模式,以明确改革方向;提出改革民事再审程序具体设想,为建立公平、公正、高效民事再审程序提供参考。

  • 标签: 民享再审程序 改革 目标模式 再审之诉
  • 简介:【摘要】1274年,元军在统帅伯颜统领下南下攻伐南宋。在这期间,蒙古统治者没有采取以往攻伐策略,原南宋之地因此保持了经济发展势头,而海运需要,又江苏成为粮食集散地和出海口,江苏市镇和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进步。在经济富裕基础上,江苏文人有了居住在城镇便利,随之彼此交流扩大。新生活方式导致江苏文人生活观念发生改变,带来文化面貌革新。元末,顾瑛为东道主草堂雅集等促成了文化中心从杭州移向江苏。元代江苏文化展现了特殊时代性和丰富地方性。

  • 标签: 再审思 文化再审 江苏文化
  • 简介:民事再审程序实质是一种纠错程序,其主要宗旨是对有错误生效判决、裁定进行修正,以实现公平正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存民事再审程序立法思想不太科学,程序启动存在职权主义色彩过浓,当事人应有的处分权受到严重侵害,再审启动之期间、次数无限制规定等缺陷,应予以修订.

  • 标签: 历史原因 程序启动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