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前列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前列腺肉瘤,其中横纹肌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3例,未分化肉瘤2例,癌肉瘤1例。2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3例行放化疗;1例仅行化疗,1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12例患者除1例仍在随访外均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5个月(8~25个月)。结论前列腺肉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白细胞介素水平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2014年7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前列腺炎的情况、前列腺液白细胞介素水平、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及FPSA/TPSA。结果115例BPH患者中有76例并发前列腺炎,其中I级炎症37例、II级炎症25例、III级炎症13例。III级炎症组的炎症范围、炎症程度均显著高于I级、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级炎症组的IL-2、IL-6、IL-8、IL-10均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II级炎症组的TPSA、FPSA显著高于I级炎症组、II级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FPSA/T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BPH并发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IL-2与PSA、FPSA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前列腺液IL-6、IL-8、IL-10与TPSA、FPS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PH并发前列腺炎是患者PSA升高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前列腺液的IL-6、IL-8、IL-10水平与PS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临床可据此进行BPH并发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印戒细胞癌(SR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且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SR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0.9~70.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40.0个月(7.0~61.0个月),3年OS率为46.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肿瘤位于胃中上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3年OS率分别为34.3%、31.1%、30.0%、33.3%、40.7%、28.9%、37.5%,均低于年龄<60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下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未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未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57.6%、57.5%、52.9%、57.6%、56.7%、74.6%、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25,95% CI 1.089~3.481,P=0.003)、淋巴结转移(OR=1.077,95% CI 1.059~2.674,P=0.034)、肿瘤侵犯胃壁全层(OR=1.342,95% CI 1.117~7.225,P=0.002)、脉管神经侵犯(OR=1.104,95% CI 1.087~2.541,P=0.018)是胃混合型SR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淋巴结转移、侵犯胃壁全层、脉管神经侵犯的印戒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优缺点,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收治2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6例行TURP术(TURP组),74例行PAE术(PAE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结果PAE组较TURP组术后疼痛症状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TURP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优于PAE组(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但各有优缺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前列腺增生症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PAE和TURP对比研究,并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比较PAE与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优劣势。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疗效方面,术后3个月,TURP组优于PAE组,疗效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TURP组改善情况优于PAE组,虽然指标IPSS、PVR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指标QOL、Qmax、PV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PAE组与TURP组治疗效果相近,指标IPSS、QOL、Qmax、PVR、PV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E组失败率(4.4%)大于TURP组(0.5%);②安全性方面,PAE组比TURP组术中出血量少[MD=-98.25,95%CI:-105.51~-91.00,P<0.00001]、留置导尿时间短[MD=-1.61,95%CI:-2.31~-0.90,P<0.0006]、住院时间短[MD=-3.07,95%CI:-4.40~-1.74,P<0.00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8,95%CI:-15.92~50.48,P=0.31];PAE组并发症(21.6%)少于TURP组(33.7%)。结论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短期疗效(3个月)不及TURP;但中长期疗效(24个月)与TURP相近。总体来说,PAE较TUPR安全性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导尿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不能耐受麻醉及TURP者可选择PAE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但PAE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其疗效的稳健性相对较差,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认定PAE优于TURP。未来随着更大样本、更多中心以及设计精良的随机对照试验出现,PAE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999至2019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9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SCCT)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9例PSCCT患者,占同期原发性甲状腺癌的0.23%(9/3 920)。男7例,女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7.1岁。共10个肿块,8例患者肿块位于甲状腺单侧叶,其中3例延伸至峡部,1例患者甲状腺双叶各1个瘤灶。总结PSCCT声像图特点如下:(1)肿块较大,多>2.0 cm(9/10);(2)均为不同程度低回声,低回声内混杂多种形态高回声、极低回声区及不规则竖条纹状衰减带,伴钙化2例;(3)形态不规则,4个呈分叶状,3个纵横比>1;(4)边界模糊不清或部分边界不清晰(6/10);(5)后方回声可增强、衰减或无变化;(6)肿块内部均可见形态紊乱的动脉血流;(7)颈部淋巴结受累(4/9)。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印戒细胞癌(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29例直肠乙状结肠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效果和预后。结果29例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48.7±14.3)岁。29例行术前结肠镜检查,其中20例(69.0%)呈肠壁环腔增厚表现,9例(31.0%)病变活检曾呈假阴性。在直肠超声和直肠磁共振检查中,误诊为炎性病变分别占25.0%(4/16)和17.6%(3/17)。29例患者中,13例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27例行根治性手术,8例行术后放疗。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0%和43.0%。未行NCRT(non-NCRT)组和NCRT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2%和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n-NCRT组和NCRT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2%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肿瘤纵径>5 cm为患者总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直肠乙状结肠SRCC是罕见而具特殊临床表现的结直肠癌,其发病年龄轻、恶性度高、预后差。应加深对直肠乙状结肠SRCC的认识,关注分子肿瘤学进展,以期改善其诊治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 52位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间在我院需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为研究、常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治疗时间为( 47.51±6.25) min明显低于常规组( 77.49±6.67) min,其术后出血量、总住院时间也更少,而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病率为 3.85%远低于常规组 26.92%, P< 0.05。结论: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概率,有利于提高总体治疗效果与安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