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P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特征。方法分析2015年至2022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7例前列腺SCNPC(6例为初次诊治,1例为肝转移性前列腺SCNPC)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Syn)、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单纯SCNPC患者中3例血清PSA值正常(参考范围<4 ng/ml),2例轻度升高(5.41、5.56 ng/ml),而2例混合性SCNPC患者血清PSA值平均17.05 ng/ml(11、23.10 ng/ml)。4例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 ng/ml,平均11.3 ng/ml;其余3例患者PSA为正常范围。前列腺根治切除4例,经尿道切除1例,穿刺活检1例,TNM分期2例pT2,1例pT3,3例pT4,另有肝脏转移病灶穿刺标本1例,分期为M1c。4例根治性标本大体切面灰白色,鱼肉状,质地细腻。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呈片状,巢状分布,伴片状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密度高,体积较小,胞质稀少,核分裂象和凋亡易见,形态学与肺小细胞癌相似。肿瘤累及被膜、双侧精囊腺、膀胱颈及前列腺尖端,并见神经及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gA(5/7例)、syn(7/7例)阳性表达;AR(6/7例),PSA(5/7例)阴性表达;Ki-67范围60%~90%,平均70%。结论前列腺SCN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SA正常或轻度升高。AR缺失表达,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效果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的诊治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例前列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及病理结果,复习前列腺小细胞癌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排尿困难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腺癌,给予手术去势及口服比卡鲁胺抗雄治疗,术后1个月患者再次出现尿潴留,再次行经尿道前列腺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同时出现多发骨转移,行化疗及局部放射等综合治疗,自发现前列腺小细胞癌后8个月,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前列腺小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多数患者在发现后数月内死亡。目前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可采用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方案等综合治疗。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SMARCA4缺失胃癌。患者女,69岁,因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磁共振成像检查示胃窦部占位,胃镜活检示腺癌。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实性细胞巢构成,局部见形成不良的腺管状、筛状及失黏附性的条索状结构,局部胃黏膜内观察到印戒细胞癌的形态,肿瘤细胞未见横纹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SMARCA4缺失。诊断为胃SMARCA4缺失的低分化腺癌。需要与神经内分泌癌和肝样腺癌鉴别。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6例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均行手术治疗,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45.5%和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饮酒史、AFP≥200 ng/ml、肿瘤切除联合胆管切开癌栓取出、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病灶数目≥2是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肿瘤未分化/低分化、肿瘤直径≥50 mm、AJCC 8th Ⅲ/Ⅳ期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CC合并胆道癌栓患者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生存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和前列腺剜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接收的6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前列腺体积和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相比对照组明显较少,且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较短(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6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剜除组),83例患者行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汽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6个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剜除组的手术时间较汽化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剜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IPSS、QOL评分低于汽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组的尿路感染、膀胱颈痉挛、逆行射精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汽化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汽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但是并发症更少,术后效果更优,由于其无需在汽化术设备的基础上更换设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2月份收治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40)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n=40)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剜除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PSS、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改善显著,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此期间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2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统计患者的个人信息后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单组设置60名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电切术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评价确认,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了并发症状况,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后满意状况,评估组间差异,记录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对比手术时间长短。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等离子电切在时间上略有缩短,但在出血和电切综合症以及术后并发症,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满意度结果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更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针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疗效更优,相较于单极电切来说,等离子电切在时间上略有缩短,但在出血和电切综合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明显,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的作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接纳的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两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定义为参照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的患者定义为试验组,两组均纳入41例,比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康复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前列腺体积小于参照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数值不满足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单极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治疗BPH的围手术期数据、功效及术后生活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泌尿外科的137例BP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0例PKRP和67例TURP。分析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疗效。结果:两组在年龄、前列腺体积、PSA、IPSS、QOL、Qmax、残余尿量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KRP组在术中出血量、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TURP组;然而,其在手术时间大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KRP组IPSS及QOL评分略小于TURP组(P<0.05);而两组在Qmax及残余尿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PKRP在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性、术后康复时间及生活质量均略优于传统的TURP。然而,在术后短期疗效上两组未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