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情绪变化的影响,并采取有利于患者健康的相应对策,为ICU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将86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所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护理、收集患者社会心理资料并分析患病心理变化历程等,进行心理护理、心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应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焦虑与抑郁程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ICU清醒患者的不良情绪,ICU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语言沟通,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对策,有效地预防和和减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5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26.8%,老年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6.3%,其次为泌尿道,占19.5%,第三为胃肠道,占9.8%;感染原因与侵入性操作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不强等因素有关。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注,加强对重症患者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的护理干预,必须加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和多种侵袭性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是预防与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对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监护病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阐述手卫生的必要性。方法作者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师、护士进行调查,对其入室前、洗手后、手消毒后的手部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依据培养阳性率及菌落计数,评价洗手及消毒对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作用。结果入室前培养阳性率100%,平均菌落计数136cFu/㎝2,洗手后,培养阳性率8.05%,平均菌落计数14cFu/㎝2,消毒后培养阳性率1.96%,平均菌落计数2cFu/㎝2。结论严格执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洗手及消毒制度,提高洗手、手消毒的依从性,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微量泵延长线、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和床旁电源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经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管道和线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节约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时间;减少了病人因异物发生压疮的危险;电源线路的管理节约了插座的数量,方便插座和插头的取用。结论提高了整理床单元和转运病人的效率;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电源线的管理为抢救仪器的使用争取了时间。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接受静脉营养治疗等,外周反复静脉穿刺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另外药物及高渗液体等可能对血管的破坏造成外周血管穿刺困难,此时中心静脉置管是较好地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及控制措施,减少重症监护病房内危重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综合分析ICU病重患者的临床特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当以及ICU病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关系。结果ICU病室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为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原因与患者抵抗力降低;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及血管内的导管侵入;护理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结论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重症患者呼吸道、泌尿道的护理干预,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相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SAS、SDS两项指标护理干预后组间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所提出的针对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相关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显著,值得进步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我院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医院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肝病患者感染病原菌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55.56%.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性较低,溶血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但没有发现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株。结论引发重症肝病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多为多药耐药型菌株,且耐药性均较高,所以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及时监测,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细菌和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ICU送检的401份标本中的分离的159株细菌菌株,分离出的菌株及其耐药结果分析。结果在2年内分离159株细菌菌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101株)63.52%;其中以假单胞菌最多(51株)32.08%,大肠埃希氏菌(11株)6.92%;真菌(42株)26.42%,其中以假丝酵母菌为主(38株)23.90%;革兰氏阳性球菌(16株)10.06%中以葡萄球菌为主(8株)5.03%。体外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大多数具有广泛耐药和多重耐药特性。结论该医院ICU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特点和耐药趋势,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性流行。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进行一个临床研究,观察患者的康复状况。方法以2008年2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我院入住的重症儿童,研究观察患儿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状况,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结果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一共有48位,由此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株数是85。在这当中,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人数是10位,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人数是38位。因为P小于0.05,两个分组之间在统计学方面是有意义的。结论在临床表现方面,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和通过医院受到感染的的患者的病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通过社区受到感染的患者大多数情况属于原发性质,死亡的机率比较高。对于医院的获得性感染病原,铜绿假单胞菌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抗生素等的过度使用都可能增大这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