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如何消除安眠药成瘾,重新调动人体的自然睡眠系统,恢复并保持长期的健康睡眠,是失眠患者迫切希望实现的最大愿望。方法笔者经多年深入研究中医针灸穴位对失眠的调节作用,研发了“失眠透穴仪”产生的模拟针刺法治疗翳明穴,对连续服用安眠药1个月以上的64例失眠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结果戒断安眠药情况治疗组戒断33例,对照组戒断11例,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果恢复健康睡眠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7%,两组P<0.01,说明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简介:一那夜,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无常的迹象.村庄就在黑暗的笼罩中显得静悄悄,有时突然刮起的野风中夹杂着一些狗叫的声音.吃晚饭后,我感觉有些头晕,接着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系统都渐渐地松懈,逐渐变得神志不清,甚至出现了无法自控的情形.那种渴望睡觉的感觉以前从未有过,简直就是无法忍受.我在刷锅、洗勺子、筷子和碗时,曾把手放在冰冷的水里打了三次盹儿.在热炕的炕柜上灯盏的光环摇摇摆摆,继父把长条形的经文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那念诵经文的语调就像一首催眠曲.后来我回自己的房间时,已记不清跟继父说过什么.但我经过黑暗的走廊时,脚撞倒洗脸盆而发出的声音,在宁静的夜色中非常清晰,我顿时从朦胧的幻想中拉了出来.我把倒立的洗脸盆重新放在原位的情形记得很清楚.之后,我回到房间里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不记得是否脱过自己的衣服.
简介:【摘要】了解各类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防止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地发生。 【关键词】 镇静催眠药 ; 注意事项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凡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有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 1镇静催眠药的分类根据使用的年代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镇静催眠药通常分为三代。 1.1 第一代镇静催眠是指巴比妥类药物,这类药物有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在 20 世纪 30 至 50 年代,巴比妥类药物作为安眠药曾经风行一时,也确实发挥了相当不错的疗效。可是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和巴比妥类药物本身所具有的较严重的副作用,如成瘾性大和可导致肝脏、肾脏、骨髓抑制及皮疹等副作用,致使巴比妥类药物于 2000 年被淘汰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现在巴比妥类药物只用于控制癫痫、抗惊厥、静脉麻醉及麻醉前给药。 1.2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于 20 世纪 60 年代应用于临床后,迅速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认同,目前该类药物仍是安眠类药 物主导产品。苯二氮卓类药物品种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有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哒唑仑等。 1.3 第三代催眠药物现已陆续上市,现在国内上市的有三种,即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这三种药物化学结构不同,和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也不同,但它们都有明显的催眠作用,其特点是该类药物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于苯二氮卓类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成瘾性小的特点,并且半衰期短,因此不会产生次日的“宿醉”现象,适合应用于入睡困难者和有病理基础的失眠者及考试前应急性失眠者。 2 应用镇静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2.1 不能用酒送服安眠药 酒精会让大脑皮层快速兴奋,这与安眠药镇定大脑的作用背道而驰,因此抵消了安眠药的镇定催眠效果。过量的酒精还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精对中枢神经初为兴奋,后为抑制作用。而安眠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酒后服用安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2.2 半夜醒来最好不要追加安眠药,极可能带来抑制呼吸和抑制大脑神经等严重后果。 2.3 安眠药原先有效,后期“失效”,很可能是因为人体产生了耐药性,遇此情况应适当让医生指导增加药量,或者改用另一种安眠药物。 2.4 失眠症状不是很严重的人或间断失眠的人,吃安眠药最好采取间隔服用法,也就是吃一个星期后停药两天;如果还是睡不着再重新使用。还可以采取中草药配合治疗,尽量把安眠药用量和副作用减到最低。 2.5 长期使用安眠药,尤其使用安眠药剂量较大者不能突然停用。突然停药反应会非常痛苦的,有时会引起某些精神疾病复发。减药前最好取得主诊医生同意和指导,不要私自随便增减药量。 2.6 长期使用安眠药者最好每 3 个月检查肝肾血象情况。 2.7 短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2 周,长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3 个月。 2.8 对于顽固性失眠者,目前主张短期、间断和交替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综上所述,如何选择镇静催眠药,总原则是要因人而异,视病情类型而定。催眠药应该短程、间断性应用,无论是正确了解失眠的病因和病情,还是正确制定和准确执行药物治疗方案,都离不开病人的合作,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防止药物的依赖性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