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过程中的潜在成瘤性以及体内移植后的潜在致瘤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选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检测胰腺特征性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随后将经或未经诱导的第2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浓度至3.0×1010/L,采用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BMSCs细胞组(注射未经诱导的BMSC细胞悬液0.2 ml),诱导BMSC细胞组(注射诱导后的BMSC细胞悬液0.2 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2 ml),6个月后留取活检组织,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诱导后可见胰腺特征性蛋白α-淀粉酶、细胞因子-7、C-肽、胎肝激酶-1的表达。随着BMSCs在体外传代、诱导分化及体内移植,端粒酶以及c-myc基因活性逐渐降低,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45±0.12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13±0.04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0.13±0.04比1.32±0.41,P<0.05);同样,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3.26±1.33比5.85±1.42,P<0.05),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1.42±1.15比5.85±1.42,P<0.05),而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1.42±1.15比3.26±1.33,P<0.05);p16在各阶段基因功能正常,无突变及缺失。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纯度高,可定向诱导能分化为胰系细胞,体外无成瘤性,植入动物体内后无致瘤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BA)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VI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原代SD大鼠AVICs分离与培养,前钙化培养基(PCM)诱导钙化,为明确Hcy是否诱导AVICs钙化,先采用随机数字法将AVICs分为3组:对照(NC)组,PCM组,PCM+Hcy组;为进一步明确ERS抑制剂4-PBA是否能抑制Hcy诱导的AVICs钙化,采用随机数字法将AVICs分为4组:PCM+Hcy组,4-PBA组,PCM+4-PBA组,PCM+Hcy+4-PBA组。为明确4-PBA是否能通过促进自噬,从而缓解Hcy诱导的AVICs钙化,采用随机数字法将AVICs分别分为NC组,PCM组,PCM+Hcy组;PCM+Hcy组,PCM+Hcy+4-PBA组;PCM+Hcy+4-PBA组,PCM+Hcy+4-PBA+3-甲基腺嘌呤(3-MA)组。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跨膜蛋白[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6(ATF6)]、成骨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测量钙化结节。结果在成功建立AVICs钙化模型基础上,茜素红染色显示PCM+Hcy组钙化结节形成较PCM组明显增多,PCM+Hcy组在PCM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内质网跨膜蛋白及成骨因子的表达,抑制了自噬;而4-PBA处理后则抑制了Hcy诱导的AVICs成骨分化,促进了自噬;在4-PBA基础上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成骨分化抑制效应被逆转。结论Hcy能促进AVICs成骨分化,而4-PBA可通过抑制ERS,促进自噬,从而延缓Hcy诱导的AVICs成骨分化。
简介:摘要卵巢未分化/去分化癌的发病率低,约占卵巢癌的0.5%。本文报道1例源于子宫内膜样囊肿的卵巢未分化/去分化癌病例,呈囊实性。实性区占癌肿70%,表现为片状、巢状未分化癌成分伴广泛“地图样”坏死;囊性区占癌肿30%,被覆无异型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并过渡为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2种癌组织转换突兀、无过渡;其中未分化区域缺乏“Mullerian”免疫表型,而分化区与之相反,呈现特征性阴阳对照表达。本文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iRNA介导TNF-α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细胞株分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C3T3-E1细胞株)、BMSCs-EXOS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EXOS共同培养)、BMSCs-miR-326-EXOS mimics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 mimics共同培养)、BMSCs-miR-326-EXOS-NC- mimics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NC- mimics共同培养)、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共同培养)及BMSCs-miR-326-EXOS-NC inhibitor组(MC3T3-E1细胞株与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共同培养)。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miR-326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矿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分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ALP、OPG、BMP2、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SCs-EXOS组miR-326 mNRA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ALP活性、ALP、OPG、BMP2蛋白水平升高,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降低(P<0.05),BMSCs-EXOS组及BMSCs-miR-326-EXOS-NC- mimics组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与BMSCs-miR-326-EXOS-NC- mimics组相比,BMSCs-miR-326-EXOS-mimics组miR-326 mNRA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ALP活性、ALP、OPG、BMP2蛋白水平升高,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降低(P<0.05),BMSCs-miR-326-EXOS-NC inhibitor组无意义(P>0.05),BMSCs-miR-326-EXOS inhibitor组miR-326 mNRA表达、茜素红染色定量、ALP活性、ALP、OPG、BMP2蛋白水平降低,TNF-α及NF-κB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iR-326可通过抑制TNF-α及NF-κB蛋白而促进BMSCs成骨分化。
简介:摘要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诊疗中心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初次手术的治疗观念和规范化程度不同,导致患者的再次手术发生率不同。术者经验、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手术操作都会影响再次手术的成功率。为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应规范处理再次手术,同时结合现有诊疗技术,为再次手术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拓宽手术适应证,变大切口为小切口,变传统开放手术为微创手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应对社会压力的信心。本文通过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次手术时术前评估主要内容,分析注意事项,为患者合理制定手术方案,以期引起同道重视,规范再次手术治疗,从而实现再次手术的肿瘤R0切除。
简介:摘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加强党员管理,做好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是现今党建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局机关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工作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积分制管理,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进行探索和研究,有效的促进了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伴下斜肌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不同下斜肌减弱术与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对下斜肌功能和视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伴下斜肌亢进斜视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40例,下斜肌部分切除术与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下斜肌后徙术与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治疗前后下斜肌功能指标、视功能恢复情况开展比对。结果:治疗前下斜肌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观察组的伴下斜肌亢进斜视治疗后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较之于对照组得以下降,较之于对照组伴下斜肌亢进斜视患者,其观察组的患者视功能恢复优良率有所提升。结论:伴下斜肌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下斜肌后徙术与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踝足肌群肌力训练对柔韧性扁平足患儿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柔韧性扁平足患儿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22例,40足)和对照组(22例,41足)。治疗组患儿采用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踝足肌群肌力训练,对照组患儿仅采取踝足肌群肌力训练。贴扎主要采用足底感觉输入贴扎、足弓感觉输入贴扎和足跟力学矫正贴扎,频率为每周1次,贴布每次于体表保持3 d后由患者自行移除,连续贴扎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由相同治疗师和数据分析人员于双盲状态下对2组患者进行足底压力[足弓指数(AI)]和步态评估[包括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最大跖屈角度、支撑相(STP)踝关节平均外翻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承重反应期垂直方向地反力(GRF1)、踝关节最大功率、步长、步速、步宽和步态偏差指数GD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I、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STP平均外翻角度、GDI、踝关节最大功率、承重反应期垂直方向GRF1、步速和步宽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AI、GDI和步长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TP踝关节平均外翻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承重反应期垂直方向GRF1和步宽分别为(-0.29±0.23)°、(63.83±4.82)°、(1.14±0.09)N/kg·G和(9.80±1.47)c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贴扎结合踝足肌群肌力训练能够改善柔韧性平足患儿踝关节屈伸运动范围,调整足触地时的姿势准备,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控制,提高垂直方向地反力及踝关节做功能力,达到改善足部形态及步行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