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河南属于中原官话区,在河南话中“得劲”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而又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通过查阅有关的方言典,发现里面对中原官话中“得劲”的解释极少且不全面,通过搜集具体语料①,发现在河南方言中双音节词“得劲”的衍生途径,即通过短语词汇化与跨层次结构词汇化两种方式,且有五种义项院舒服、合适;高兴、得意;顺手、自然、灵便;满足、尽兴;干净、整洁、有序。同时对该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描写与分析,得出该词具有的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及与其他词的共现情况,最后将该词与河南话中的常用同义词“得”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两者在使用中的差异。

  • 标签: 得劲 语义 语法
  • 简介:《石窟一征》是黄钊等编著的一部私修志书,于咸丰三年(1853)成书。其中有两卷内容记述部分客家方言,共收450个方言汇,因此被认为是研究客家方言的重要著作。对其收录的“赤虾”“打斧头”“打莫”“吊菜”“青须”“硬颈”等六个方言进行考释,对客方言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方言典和《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判断方言更应谨慎,需要贯彻客观性原则和穷尽性原则,根据文献等各种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石窟一征》 方言词 考释
  • 简介:余山人小说《土地坑》中大量运用了务川方言语,文章对《土地坑》运用方言语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合理运用这些方言语对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当时当地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增强小说的地域色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土地坑》 方言词语 人物形象 社会生活 地域色彩
  • 简介:《朝花夕拾》与《故事新编》两部著作中,吴方言语的使用很有特色:朴质、生动、简练、活泼。尤其是作者提炼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很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两句话就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写了出来,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与作者熟练自如、恰到好处地运用吴方言语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堪称使用吴方言语的典范。

  • 标签: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吴方言
  •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于方言式微现状,从方言情感层面和语言学层面的价值来分析方言保护的意义,并通过浅析方言如何在与普通话的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以及“从娃娃抓起”两方面谈方言的保护。

  • 标签: 方言 方言现状 方言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人王维言的《方言释义》是对汉代扬雄所作《方言》进行校勘、注释的一部著作。该书以戴震《方言疏证》为基础,校勘更精、释义更密,且训释材料丰富、方法多有可取,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戴震《方言疏证》的研究成果。

  • 标签: 王维言 《方言释义》 训释特点
  • 简介:本文分类描写了河南确山方言中的代词,把确山方言代词分为三大类,每一类又根据其内部特征分为若干小类,并比较了与普通话代词用法之间的差异.

  • 标签: 确山方言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 简介:新宁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新宁方言的领属结构有三种类型,具体表现为:领有者+被领有者、领有者+个ke35+被领有者、领有者+指示词+被领有者三种类型。其中“个”标记是运用较为广泛的领属标记,无标记和指示词标记,有一定的使用条件。本文对新宁方言不同类型的领属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

  • 标签: 新宁方言 领属结构 领属标记 “个”
  • 简介:“囖lo^33”在台山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常常附着于句末,与普通话“了2”的语义及其功能相似。本文通过研究“囖”在各种句类中的分布规律,对其在各句类中表现出的不同但具关联性的语法意义进行整合,得出“囖lo^33”的核心语法意义是“对处于某种进行阶段(即将发生、出现并持续、已然完成)的事态的肯定,并指向当下语境”。

  • 标签: 句末助词 句类分布 肯定语气 当下事态
  • 简介:对湖南永兴马田镇方言音系作了简要描写并与周边方言进行了比较,对其音系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和说明。通过分析马田的行政区划变迁、移民史、语言接触、方言特征词等材料,认为马田话是一个以湘语为底层、带有到西南官话、湘南土话成分的赣语方言

  • 标签: 马田镇 方言音系 方言归属
  • 简介:在侦查实践中,虚假言词证据和由其所致的冤假错案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与侦查人员的询、讯问方式和有罪推定的思维定势(下文均以'思维定势'代之)有关。文章分析侦查人员不当的询、讯问方式和有罪推定思维定势导致犯罪嫌疑人作出虚假证言、陈述和供述的现象,提出以'Peace模式'和'针对警察询、讯问工作制度层面的谏言'为主的解决对策,以避免可能由此导致的虚假供述和冤假错案。

  • 标签: 思维定势 诱因 波及效应 虚假供述 Peace模式
  • 简介:方言》“党”之郭注“党朗”,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历来有不同意见。戴震等主张“党朗”是一个叠韵词,但没有文献用例能够证明,与此相关的“爣朗”等词除了表示“敞亮”“朦胧”之义外,也没有表示“清楚”“明白”等“懂得”义的文献用例可征。通检《方言》郭注用例,如以“党朗”为一个联绵词,则与训释格式用语的通例不符。文章认为,语言史料证明,“党”即后世之“懂”,“朗”有解悟之义,“朗”可以训“党”,“党”与“朗”之义都是形容解悟之貌,故郭注“党朗也”当理解作“党,朗也”。

  • 标签: “党朗” 《方言》郭注 词语考释 词汇史 文献语言学
  • 简介:"将"在左云方言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用法,文章旨在探讨"将"的性质和功能。立足于左云方言事实,对"将"的用法进行共时描写,具体论述它作为副词、动态助词及介词的用法。作为副词的"将"可以表达多种语义,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是"将"独具特色的虚词用法,而介词"将"则是处于半虚化状态的一个词。把左云方言"将"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中的"将"进行简单对比,通过全面分析,加深对"将"多功能性的认识。

  • 标签: 左云方言 “将” 多功能 动态助词
  • 简介:对汉语方言本字的考证有助于研究汉字和词义的变迁。以古今音变规律为主要依据,结合运用音理探究、字形分析、方言佐证、文献佐证等方法,考证河北无极方言口语词的本字问题。

  • 标签: 本字 无极方言 音变 读音层次
  • 简介:黄孝方言各片的母亲称谓不一。东片主要用“嬭”,西片主要用“母、母妈”,中片主要用“恀、芈”且兼用东、西片的称谓。“嬭、芈”是该方言固有的古老称谓,“侈”是南宋以后江东移民带来的称谓,“母、妈、母妈、娘”来自共同语或权威方言。黄孝地区处南北之交,导致了其母亲称谓南北兼收的现状;其特殊的母亲称谓“嬭、芈、恀”,则跟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同类称谓有着密切的音义联系。

  • 标签: 黄孝方言 母亲称谓 类型 来源
  • 简介:洛阳方言中存在大量“儿化”形式的儿缀词,从洛阳方言儿缀词的语音类型、音节、义类及词性分布、儿缀词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对洛阳方言儿缀词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总体特征,并与普通话进行相应地比较研究。

  • 标签: 洛阳方言 儿缀词 语音 结构 功能
  • 简介:在太原方言中,带“圪[k]”的词语及其变式广泛存在,“圪”的构词形式繁杂,“圪”的运用是太原方言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通过对太原方言中含“圪”字的结构以及在“圪A”结构的基础上衍生的各种变式分类进行周遍的描写,发现“圪”作为词缀,无论在词义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不断地弱化,甚至完全虚化.“圪”字经历了由表义的有效“构词成分到”不表义的无效构词成分这一虚化过程.可见,“圪”在太原方言中具有极高的构词类化性与能产性.

  • 标签: 太原方言 “圪” 结构变式 构词成分 虚化
  • 简介:常山方言属吴语处衢片,其方言语法较为独特。在汉语方言中,“框式状语”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不多见,而常山方言中框式状语的使用却较为发达。从语义角度看,常山方言的框式状语可以分为表示追加、继续,重复、重新,领先、优先及程度的加深四大类。基于语义及语法功能对其进行历时分析与共时比较发现,其现今共存的多种同义结构代表了不同历史层次。

  • 标签: 常山方言 框式状语 程度副词 历史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