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槲皮素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作用,为新型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药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槲皮素的最大工作浓度,采用病毒滴度TCID50检测法、细胞毒性检测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槲皮素体外对RSV的增殖、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抑制效果。采用RNA干扰敲低HSP70表达水平,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槲皮素对Vero细胞的毒性呈现明显的梯度依赖效应,最大无毒浓度为25 μM,且12 μM的槲皮素浓度下,细胞上清中病毒滴度抑制率达60%;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的细胞中病毒F蛋白受到显著抑制;qPCR对细胞中RSV G蛋白的转录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使病毒G蛋白的转录效率下降了85%以上。敲低HSP70的表达水平后,病毒的滴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结论槲皮素体外对RSV-A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其特异性底物HSP70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感染后辛伐他汀是否可以抑制病毒复制。方法体外试验,hMPV感染16HBE细胞(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后用辛伐他汀试剂处理,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病毒滴度和自噬的强弱以及相关通路表达水平;体内试验,利用辛伐他汀灌胃处理被hMPV感染的BALB/c小鼠,肺组织切片观察病理情况,提取肺组织蛋白和RNA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自噬发生情况以及相关通路的表达。结果体外试验,辛伐他汀干预组病毒滴度降低,自噬水平高于病毒组;辛伐他汀干预组AKT/mTOR通路被抑制,使用通路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后进一步验证了通路的准确性。体内试验,辛伐他汀干预组病毒滴度低于病毒组,但自噬表达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辛伐他汀干预组AKT/mTOR通路下调;HE染色病毒组病理改变明显,辛伐他汀干预后病理情况改善。结论辛伐他汀在人偏肺病毒感染后可以抑制其复制,该过程与AKT/mTOR通路诱导的自噬反应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下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EGCG的最大工作浓度,采用病毒滴度TCID50检测法、细胞毒性检测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EGCG体外对RSV的增殖、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抑制效果。采用RNA干扰敲低Hsp70表达水平,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EGCG对Vero细胞的毒性呈梯度依赖效应,最大无毒浓度为25 μm。EGCG在25 μm和12 μm及以上浓度时,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RSV-A)病毒抑制率达60%以上,EGCG细胞中病毒F蛋白受到显著抑制,EGCG使病毒G蛋白的转录下降了约88%。敲低Hsp70表达水平后,病毒滴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结论EGCG体外对RSV-A有较好拮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其特异性底物Hsp70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分子nectin-1的表达对大鼠癫痫发作及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方法(1)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空载体组(n=6)和病毒干扰组(n=24),其中病毒干扰组按病毒注射后时间点进一步分为3 d、7 d、14 d及30 d 4个亚组,各亚组6只。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nectin-1蛋白表达情况。(2)另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毒干扰癫痫组(n=6)及空载体癫痫组(n=6)。向2组大鼠海马分别注入等量基因干扰慢病毒和慢病毒空载体并点燃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2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Timm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苔藓纤维出芽的情况。结果(1)各组大鼠海马区nectin-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120,P=0.000)。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比较,病毒干扰组中7 d、14 d、30 d亚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ectin-1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行为学比较:病毒干扰癫痫组大鼠点燃所需时间[(34.33±2.38) min]较空载体癫痫组大鼠[(24.50±2.06) min]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0,P=0.000)。发作级别:病毒干扰癫痫组大鼠造模后1 h内各时间点癫痫发作级别均较空载体癫痫组大鼠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癫痫点燃后至30 d,与空载体癫痫组比较,病毒干扰癫痫组大鼠出现自发发作时间延长,自发发作次数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m染色:病毒干扰癫痫组Timm染色评分[(3.500±0.224)分]较空载体癫痫组大鼠[(4.667±0.211)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89,P=0.000)。结论癫痫大鼠海马区nectin-1表达被抑制后能延缓大鼠癫痫发生,减少癫痫的自发发作次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ectin-1减少海马区异常神经回路苔藓纤维出芽的形成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肃毒星提取物(简称肃毒星)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肃毒星在恩替卡韦耐药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G2.A64)、野生HBV稳定复制细胞系(HepG2.2.15和HepAD38)以及肝癌细胞系(HepG2)中的毒性作用;选择安全有效的高、中、低浓度肃毒星分别处理3个细胞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HBV cccDNA水平。以高斯荧光素酶微环cccDNA(mc-cccDNA)转染HepG2细胞,同时选择高、中、低浓度的肃毒星在不同时间点作用转染mc-cccDNA的HepG2细胞,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分析相对荧光强度,计算对cccDNA的抑制率,评价cccDNA转录活性。结果肃毒星在HepG2.A64、HepG2.2.15、HepAD38和HepG2细胞中的半数毒性浓度分别为27.01 μg/ml、29.36 μg/ml、31.20 μg/ml和52.80 μg/ml。肃毒星对HepG2.A64、HepG2.2.15和HepAD38细胞中HBV cccDNA有抑制作用,最佳作用时间为5 d,5 d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4.24 ± 2.1)%、(52.02 ± 4.74)%和(47.16 ± 6.69)%,与未用药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肃毒星对转染HepG2细胞后mc-cccDNA转录活性的最佳抑制率为(48.44 ± 4.54)%,抑制作用优于干扰素对照组(P < 0.05),略弱于特异性敲低mc-cccDNA的pLV-CRISPR处理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肃毒星对恩替卡韦耐药型和野生型细胞系HBV cccDNA的复制及转录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慢性乙型肝炎功能学治愈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随着高压直流(highvoltagedirectcurrent,HVDC)输电系统在西电东送、电网互联中的广泛应用,换流器的谐波传递与放大成为威胁电网稳定的潜在隐患。在高压直流系统实际应用建设中,电网换相换流器(linecommutatedconverter,LCC)由于技术成熟,建设成本较其他类型高压直流输电更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压直流系统。但是,因LCC中电力电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而产生的丰富谐波,对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稳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目前,抑制无功交换持续波动的方法主要有: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和改进直流系统控制策略。前者通过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例如同步调相机和静态同步补偿器)为直流系统提供无功功率支撑,但会增大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越限风险,并且投资成本高昂。后者可以较经济地抑制换相失败风险,如直流系统普遍采用的低压限流(voltagedependencurrentorderlimitation,VDCOL)控制策略。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特高压混合级联直流输电系统抑制逆变站后续换相失败的无功功率调控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感染产生重症肺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目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组成部分,RAS系统中ACE/Ang II/AT1R通路与ACE2/Ang(1-7)/Mas受体通路失衡将导致多系统炎症。ACE和Ang II升高是重症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应用RAS抑制剂可以有效缓解急性重症肺炎症状,缓解呼吸衰竭。新型冠状病毒与ACE2的结合导致ACE2耗竭,ACE2/Ang (1-7)/Mas受体通路受到抑制,RAS系统失衡,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升高。因此,在控制血压的情况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ACEI及AT1R抑制剂,有可能减轻患者肺部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水平上研究咪唑立宾的抗BK多瘤病毒(BKV)功能并初步分析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阶段。方法本研究采用咪唑立宾的溶剂作为阴性对照,已知具有体外抗BKV活性的西罗莫司作为阳性对照。首先,在不同细胞系中分析咪唑立宾和西罗莫司的半致死浓度。然后,以此为依据设置药物浓度梯度处理细胞,感染BKV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细胞上清液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KV的复制曲线,对细胞做免疫荧光检测BKV感染率。最后,用BKV单循环假病毒感染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的293F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假病毒感染效率,以此判断咪唑立宾对BKV感染早期的影响。结果咪唑立宾与西罗莫司都具有体外抑制BKV感染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免疫荧光显示BKV的感染率随着咪唑立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上清病毒DNA定量检测表明咪唑立宾处理组病毒复制曲线受到明显抑制。西罗莫司对BKV感染水平和复制水平的抑制作用与咪唑立宾类似,本研究中两种药物对BKV感染早期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咪唑立宾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抗BKV活性,且抑制作用并未发生在病毒感染早期阶段。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宿迁市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方法以宿迁市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及以上的56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EDTA抗凝全血,分离血浆测定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 000 IU/ml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毒株亚型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结果561例患者中,91.1%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病毒载量≤1 000 IU/ml)。治疗失败的50例患者中,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46例(92.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HIV-1毒株以CRF07_BC为主(32.6%),新型流行重组毒株CRF67_01B、CRF79_0107、CRF87_cpx在该地区也有流行。在56.5%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检出耐药毒株,主要耐药突变是K65R(30.8%)、M184V/I(30.8%)、K103N(19.2%)、Y181C(23.1%)和G190A/S(23.1%),43.5%治疗失败的患者体内未检测到耐药毒株,可能是由于未服药致使野生毒株占优势。结论宿迁市流行的HIV-1毒株主要是CRF07_BC,多种新型重组毒株已传入并流行。耐药可能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后续治疗应进一步加强依从性教育,确保病毒抑制及预防耐药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用单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HIV-1感染者体内基因型耐药动态变化,了解耐药相关突变发生特征。方法对4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及其基线冻存血浆样本进行标准基因型耐药检测和共享测序。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pol基因片段单基因组扩增和测序(SGS),分析准种变异和耐药动态变化特征。获得的基因序列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判断基因型耐药及耐药程度解析。结果NA2302-00病例存在传播性耐药突变(TDR,M184//G190A突变型),在治疗5个月后突变位点增多并导致治疗失败。3例未检测到TDR,但是CD4细胞计数均低于200个/μl,在治疗4~6个月后出现获得性耐药和治疗失败。所有病例均对所服用的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药物存在高度耐受,2例对替诺福韦高度耐受。从4个病例的治疗基线和失败两个采样时间点血浆样本中共获得291条pol基因SGS序列。2个无TDR的病例基线样本SGS序列存在劣势耐药相关突变(2.4%~2.9%),但这些突变在随访样本中未检测到。NA2302-00的27条SGS序列均检测到该TDR突变型。治疗失败样本SGS序列表现出复杂的准种变异,进化为不同耐药突变型。2个病例的治疗失败样本SGS序列突变型为1~2个,另2个病例分别有4和13个突变型,>20%优势毒株突变型各2个。4个病例在更换蛋白酶抑制剂为主的二线药物后,维持较好的病毒抑制效果。结论单基因组测序可以揭示感染者体内毒株准种变异和耐药发生特征。在药物选择压力下,感染者体内病毒发生适应性进化,产生复杂的耐药相关突变模式,尤其需要加强艾滋病期感染者治疗第一年的随访和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CAR)在胸腺癌中的表达和溶瘤腺病毒H101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癌组织和细胞中CA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H101病毒感染Bcap-37、MP59和T1889细胞后,RT-qPCR和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法检测细胞中H101的表达及上清中病毒滴度。不同感染复数(MOI)H101感染T1889细胞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T1889细胞后检测细胞中CAR的表达量;TSA处理细胞后,感染H101,检测细胞中H101的表达量及病毒滴度,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SA处理或TSA+ERK激活剂TBHQ处理细胞后检测T1889细胞中MARK、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CAR的蛋白质表达量。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胸腺癌组织中CA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胸腺癌MP59细胞和T1889细胞中CAR表达量明显低于胸腺上皮细胞(TEC)和Bcap-37细胞(P<0.01),H101表达量及上清中H101滴度明显低于Bcap-37细胞(P<0.01);H101感染细胞48 h后,MP59和T1889细胞活性与Bcap-37细胞相比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不同浓度TSA处理后,T1889细胞中CAR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0.25 μmol/L TSA处理T1889细胞后,H101基因表达量和病毒滴度明显升高(P<0.05),MAPK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不断下降,CAR表达不断升高;和TSA处理组相比,TSA+TBHQ处理组细胞内CAR蛋白质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p-ERK1/2/ERK1/2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TSA通过抑制MARK/ERK1/2通路上调CAR在胸腺癌中的表达,从而增强H101的抗肿瘤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台州市2006-2019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情况、基线贫血与免疫学失败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和Cox回归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基线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 904例HIV/AIDS,抗病毒治疗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8(P25~P75:12~53)个月。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177例(占6.1%),失败率为2.17人/100人年,第1、3、5和10年免疫学失败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49%、6.94%、7.30%和8.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基线贫血的影响因素中,≥66岁组是18~25岁组的4.17倍(95%CI:1.68~10.33)、男性是女性的0.67倍(95%CI:0.50~0.89)、CD4<200个/μl是CD4≥350个/μl的4.35倍(95%CI:2.81~6.72)、基线白细胞计数<4.0×109/L是4.0×109/L~9.9×109/L的1.73倍(95%CI:1.31~2.29)、基线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300×109/L分别是100×109/L~299×109/L的2.02倍(95%CI:1.36~3.01)和4.45倍(95%CI:3.05~6.50)、WHO临床Ⅲ/Ⅳ期是Ⅰ/Ⅱ期的2.15倍(95%CI:1.61~2.87)、异性性传播是同性性传播的2.03倍(95%CI:1.42~2.9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中,基线贫血是无贫血的1.77倍(95%CI:1.20~2.60)、WHO临床Ⅲ/Ⅳ期是Ⅰ/Ⅱ期的1.66倍(95%CI:1.10~2.48)、随访状态为退出和死亡分别是在治的3.18倍(95%CI:1.96~5.19)和4.61倍(95%CI:2.98~7.13)。结论台州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受贫血、临床分期、随访状态等因素影响。应加强HIV/AIDS基线贫血监测,及时纠正老年贫血等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针对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的讨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7个学组及相关专家依据最新的基础研究结果及临床循证证据,审慎地发表此科学声明,阐明RAS抑制剂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原则和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抑制患者罹患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二科病房收治的68例非HIV免疫抑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病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罹患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最小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高(P值均<0.05),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较低(P值均<0.05);长疗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在死亡组更为多见(P值均<0.05);死亡组中基础疾病为皮肤疾病、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较多(P值均<0.05)。结论长疗程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安徽省宿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基因型耐药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宿州市2019年第四季度正在治疗的1 06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随访,检测其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viral load,VL),并对VL>1 000 cps/mL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1 060例患者最近一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初始治疗前显著升高(t=-31.014,P<0.01));HIV-1病毒抑制率(VL<1 000 cps/mL)为93.4%(990/1 060),VL>1 000 cps/mL的患者耐药率为49.3%(33/67);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PI)耐药突变率分别为44.8%(30/67)、20.9%(14/67)和4.5%(3/67);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M184、K103和V106,均为17.9%(12/67),同时耐NRTI和NNRTI的双重耐药突变达19.4%(13/67),并出现1例同时耐PI、NRTI和NNRTI的多重耐药突变,耐药以3TC/FTC/NVP/EFV为主。结论宿州市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率较高,但治疗失败人群耐药率较高,且出现多重耐药,建议及时进行病毒载量和基因型耐药检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