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咪替丁(CMTD)对局部分割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CMTD,100 mg/kg),每组10只;采用X射线局部分割照射小鼠右胸腔,8 Gy/d照射,连续3 d,累积照射剂量为24 Gy,剂量率为0.883 Gy/min。照射后连续7 d给予照射给药组小鼠灌胃CMTD (100 mg·kg-1·d-1),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生理盐水。照射后第7天检测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分割照射对小鼠体重影响不大,但可诱发远端效应,使脾脏脏器指数降低为(0.369±0.011),与对照组的(0.39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8, P<0.05);改变脾脏病理结构,脾脏CD3+、CD4+、CD8+、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5.754、3.570、4.442、5.281、4.570, 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体重恢复明显,脾脏组织损伤缓解,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显著升高(t=3.523、2.706、2.520, 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CMTD可有效改善X射线分割照射对小鼠脾脏的损伤,提高照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抗辐射治疗药物。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西咪替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于 2015年 3月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 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 40例患儿。干预组采取西咪替丁与阿昔洛韦联合疗法,常规组则为单一的阿昔洛韦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焦虑情绪指标评分,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结论:对于患有水痘症的患儿,采取西咪替丁与阿昔洛韦联合疗法,能缩短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抑制不良反应出现,且患儿在治疗期间不易出现焦虑情绪,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可促进患儿早日疾病转归。 【关键词】西咪替丁;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临床效果 为了分析针对小儿水痘的临床治疗,西咪替丁与阿昔洛韦联合疗法临床应用效果,本次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选取于 2015年 3月 -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一些患儿采取西咪替丁与阿昔洛韦联合疗法,以下为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 1 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 2015年 3月 - 2018年 4月本院所收治接受水痘症临床治疗的 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男患儿为 27例,女患儿为 13例,年龄区间: 4-6岁,平均年龄:( 3.90±0.65)岁;常规组中,男患儿 26例,女患儿 14例。年龄区间: 3-7岁,平均年龄:( 3.05±0.87)岁;患儿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试验,均签署知情的同意书。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基本意义,具有着一定可比性( 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采取单一的阿昔洛韦疗法,选取规格为 100ml阿昔洛韦的注射液 15mg/( kg?d),缓缓加入至浓度为 0.9%氯化钠的注射液 200ml当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干预组,则采取西咪替丁与阿昔洛韦联合疗法,即为以常规组单一的阿昔洛韦疗法为基础,配合使用规格为 2ml西咪替丁的注射液 0.2g缓缓加入至浓度为 0.9%氯化钠的注射液 200ml当中,给予患儿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儿均需持续 7d临床治疗。 1.3疗效的评定指标 有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 1-3d内患儿体温可下降到正常状态,并未有新的皮疹出现, 3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已全部结痂;显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 4-7d内患儿体温可下降到正常状态,少量出现新的皮疹, 7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已全部结痂;无效:在经过临床治疗后,患儿体温并未降低,且略有升高趋势,出现大量新皮疹, 7d内患儿原有的皮疹未能全部结痂,还需经过较长的治疗时间采可全部结痂。显效 +有效 =总有效率 %。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情况 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皮疹的结痂时间、瘙痒的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等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情况 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患儿的皮肤瘙痒、腹泻、嗜睡等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相对较低,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2.4 两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后焦虑情绪指标评分结果为:干预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9.02±5.36 ),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68.00±4.66);常规组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前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7.62±5.39),護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为( 53.88±4.46)。由此足以表明,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的焦虑情绪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t=5.013, P<0.05。 2.5 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两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结果为:常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为:不满意 4( 10.00),基本满意 12( 30.00),满意 24( 60.00),总满意比例为 90%;干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不满意 1( 2.50),基本满意 17( 42.50),满意 22( 55.00),总满意比例为 97.5%。从两组患儿临床数据所做出的对比分析结果中即可得出,相比较于常规组患儿,干预组患儿家属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研究于医院选取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80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 进行研究 ,随机 分成实验组和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加用西咪替丁治疗, 对比两组患 儿的治疗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时间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明显大于 对照组( P < 0.05 );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 对照组(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该院确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6例)和观察组( n=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均治疗 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5( IL-5)、白细胞介素 -6( IL-6)、白细胞介素 -10( IL-10)、白细胞介素 -17( IL-17)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为 91.67%,高于对照组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53, P<0.05) ;两组治疗后 IL-5、 IL-6、 IL-10、 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779、 16.056、 0.009、 4.103, P<0.05)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41, P>0.05)。结论 对小儿过敏性紫癜采取西咪替丁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关键词 ] 小儿 ;过敏性紫癜 ;西咪替丁 ;孟鲁司特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imetidine combined with montelukast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purpura in children and its effect on related cytokine levels. Methods A total of 72 children with allergic purpura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convenient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 n=36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 n=36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imetidine alo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ntelukast sodium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 month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as evaluated. Cytokine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interleukin-5 ( IL-5), interleukin-6 ( IL-6), interleukin-10 ( IL-10), and interleukin-17 ( IL-17) .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6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77.78%)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7.453, P<0.05) . The level of IL-5, IL-6, IL-10, IL-17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3.779, 16.056, 0.009, 4.103, P<0.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χ2=0.441, P>0.05) .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llergic purpura with cimetidine combined with montelukast sodium is effective and safe. [Key words] Children; Allergic purpura; Cimetidine; Montelukast 過敏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毛细血管变态炎性反应性疾病,症状多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胀、疼痛、肾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1]。诱发该病发病的因素较多,如药物、花粉、虫咬、感染、食物等都可以作为致病因素,通过作用于具有敏感素质的机体,可引起变态反应,使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而引起血管炎 [2]。若不及时诊治,随着病情进展,急性发作时可能会引起皮肤坏死感染、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发生,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常规方法有抗感染、抗凝、补充钙剂、维生素等,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该院就对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确诊的 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咪替丁和孟鲁司特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糜烂患者实施西咪替丁和甲硝唑粉配合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针对 70例本医院诊治的宫颈糜烂患者纳入实验资料,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 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35例。分别予行激光治疗、西咪替丁和甲硝唑粉配合激光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 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97.14%)高于参照组( 77.14%),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P<0.05)。( 2)实验组出血、感染、下腹肿胀、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 5.71%)低于参照组( 25.71%),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颈糜烂患者 西咪替丁和甲硝唑粉配合激光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宫颈糜烂患者实施西咪替丁和甲硝唑粉配合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针对 70例本医院诊治的宫颈糜烂患者纳入实验资料,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 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35例。分别予行激光治疗、西咪替丁和甲硝唑粉配合激光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 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实验组宫颈糜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97.14%)高于参照组( 77.14%),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P<0.05)。( 2)实验组出血、感染、下腹肿胀、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 5.71%)低于参照组( 25.71%),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颈糜烂患者 西咪替丁和甲硝唑粉配合激光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予以复方甘草酸苷联用西咪替丁治疗的效果与复发率。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收入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均在2018年6月~2020年5月入我院,入选患儿共70例,将其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治疗后2个月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退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予以复方甘草酸苷联用西咪替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该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西咪替丁联合山莨菪碱对急性胃肠炎患者便轮状病毒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急性胃肠炎患者 88 例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 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4 例 。 对照组患者给予山莨菪碱, 治疗 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咪替丁进行治疗。 比较两 组患者轮状病毒转阴率 及 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2(IL-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及降钙素原 (PC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3d 与 5d 的 便轮状病毒转阴率均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PCT 、 IL-2 以及 TNF-α 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 P<0.05 )。 结论 西咪替丁联合山莨菪碱能够提高急性胃肠炎患者的轮状病毒转阴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 IL-2水平,降低 TNF-α及 PCT水平有关。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左西替利嗪口服液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皮炎湿疹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住院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其中单独治疗组为单独使用阿替普酶治疗(54例),联合治疗组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42例),均治疗10~14 d。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即刻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5.65±4.06)分vs (8.23±6.55)分;(3.97±2.82)分vs (6.36±4.2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27;t=-3.127,P=0.00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单独治疗组(95.24% vs 77.78%;66.67% vs 40.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2,P=0.016;χ2=6.363,P=0.012)。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1例76岁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因肺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无效,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109×109/L。用药9 d后,患者咳嗽、喘憋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皮肤瘀点,伴有少量鼻出血和血尿,复查PLT为0。立即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血小板逐渐升高,出血症状消失。10 d后复查,PLT 173×109/L。本例提示老年患者应慎用大剂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并在治疗期间加强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罗沙替丁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并与奥美拉唑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ICU预计入住时间不少于5 d、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具有发生应激性黏膜病变(stress related mucosal disease, SRMD)危险因素的成年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罗沙替丁组: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75 mg溶于2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推注,用药间隔12 h)及对照组(奥美拉唑组:注射用奥美拉唑4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in,用药间隔12 h)。记录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入组第1天序贯脏器衰竭(SOFA)评分,及研究期间肠内营养及消化道出血情况;用药前、用药开始后每2 h测量胃液pH值,连续测量5 d,计算每24 h内pH均数及pH≥4的百分比;首次用药前及第5天用药结束后送检胃液细菌培养;第1~5天检测胃液及便潜血;记录是否出现应激性黏膜病变出血;住院时间、ICU及第28天病死率;不良反应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共入选患者91例,试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肠内营养状况、APACHEⅡ评分及第1天SOF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沙替丁醋酸酯能使胃液pH迅速升至≥4.0,并在监测期间持续稳定在pH≥4.0,奥美拉唑能使胃液pH迅速升至≥5.0,并在监测期间持续稳定在pH≥5.0。罗沙替丁治疗组患者在第二个24 h内平均胃液pH≥4.0达82.5%,并稳步上升,在第5天时90%的患者平均胃液pH≥4.0。两组消化道出血情况、ICU及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未筛选出SRMD的危险因素。结论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可迅速提高并维持胃液pH值至4.0以上,与奥美拉唑在抑制胃酸分泌、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合并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布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喷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及新疆北屯医院于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共 80例布病患者进行分析,我院患者 40例为观察组,给予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喷丁治疗。北屯医院患者 40例为对照组,给予当地常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布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喷丁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抗(拜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在急性轻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案,将我院 201 8年 1月至 201 9年 1月就诊的 120例急性轻型脑梗死患者分为 2组。实验组 60例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及拜阿司匹林 (第一天 200mg,之后 100mg/ d)联合氢氯吡格雷 (第一天 300mg,之后 75mg/d)口服治疗,对照组 60例应用拜阿司匹林 (第一天 200mg,之后 100 mg/d)口服治疗, 2组均给予调节血糖、调节血压、稳定斑块及清除自由基等对症治疗,均治疗 14 d。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实验组有效率 95%,对照组有效率 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完成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164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凭借数字奇偶法对该次研究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分组;对照组:重症肺炎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万古霉素药物;观察组:重症肺炎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时间指标差异回顾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重症肺炎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 98.78%)同对照组重症肺炎患者( 8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药物联合治疗,对于重症肺炎病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以及治疗时间指标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优化重症肺炎病情疗效,优化其生活质量。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44 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分层随机法分组,各 22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观察组则联合 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 NIHS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ACI 中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和丁苯酞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