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与世长辞.120年来,他的光辉思想指引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主义成为指导国际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战斗旗帜.马克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的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长远目标前进的科学.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所以,它是工人阶级和他的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 标签: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运动 发展历程
  • 简介:马克主义理论作为工人阶级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及其政党的行动指南,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继承和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这是马克主义的一个最基本观点,也是勿庸置疑的基本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由于种种原因,片面地、极端地对待马克主义还大有人在。要么受右的思潮影响,认为马克主义过时了,甚至认为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应该坚持;要么长期受左的影响,认为发展的马克主义——邓小平理论不是马克主义,对我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理解,百般挑剔,横加指责。总之,科学地对待马克主义既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是衡量共产党员政治觉悟、理论修养的重要标准。一,科学地对待马克主义,首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主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任何思想体系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 标签: 科学马克思主义
  • 简介:《博士论文》是马克第一部完整的、公开出版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回溯、总结中西学者对马克《博士论文》的有关论述也是我们研究马克主义的一项非常必要的任务,对《博士论文》写作动机和《博士论文》时期马克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聚焦点。

  • 标签: 博士论文 自我意识 青年黑格尔派
  • 简介:马克主义生态观不是简单孤立的定义,而是多层次逻辑联系的系统理论。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和谐。围绕这一核心,通过生产方式变革减轻人口压力,提高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并由此促进市场优化,规范行政、法规,构建生态文明的文化。源头入手才能标本兼治。中国的农业基础主要还是自然经济。对应的文化具有两面性,从生产方式入手优化内涵,关键在于减轻人口压力,把资源收益用于社会保障,侧重独生子女家庭。坚定实施人口从数量到素质转型,经济的内在机制和保障能力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将升华为民族文化理念。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生态文明
  • 简介:为了纪念马克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和马克诞辰180周年,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国马克主义研究基金会今年3月2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共产党宣言》纪念版首发式”,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现将邢贲、赵曜、高放三位教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刊载如下。

  • 标签: 发展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 中国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 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
  • 简介:为纪念马克诞辰,近来在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人们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向这位给人类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伟人致敬。在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社会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声音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马克及其思想理论。

  • 标签: 西方国家 马克思 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 精神财富 制度弊端
  • 简介:权威建设是任何一个政党和国家管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治权威的保障和引导。当前我国的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决定了加强权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梳理马克主义权威观的历史发展可以加深对马克主义权威观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助于准确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权威观 历史发展
  • 简介:马克的实践观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片面实践观的根本性超越,并在这一超越的内在理路中形成总体性和谐的内在特质,在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为和谐实践观。马克的和谐实践观不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通过冲突、斗争等暴力实践手段,最终达到和谐目的,从而获得革命性价值上的指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实践观本身就内在地蕴涵看和谐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历史等关系中,全面展示了实践的和谐意蕴,更凸显建设性价值,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和谐实践观 生活实践 科学发展观
  • 简介:产业升级理论是马克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升级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推动社会分工不断进步,引导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带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形态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应进一步强化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先导作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健全和完善市场调节功能,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 标签: 马克思 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
  • 简介:溪流中的小浪花就像溪流中溅起的一朵小浪花,马克主义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关注。1899年2月,在广学会主办的月刊《万国公报》第121期,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撰文的《大同学》第一章中第一次提到马克的名字:"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也。"文中误把马克当作英国人。同年4月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3期所载《大同学》第三章又出现了马克的名字,文中将马克译作马客,这是马克的名字和马克学说最早在中文报刊上出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万国公报》 马克思学说 广学会 社会主义 李大钊
  • 简介:有机马克主义作为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自诞生以来就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但其是否是一种新的马克主义值得商榷。从理论渊源和批判指向上,有机马克主义与生态马克主义有相通之处,但两者在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认知以及危机克服的路径上存在巨大差异。有机马克主义企图构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马克主义",但实质上这是对马克主义唯物史观的误读。有机马克主义所强调的马克主义与中国马克主义所指截然不同。有机马克主义的哲学基础、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等,只是马克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探索,尚不足以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寻求发展之径的21世纪的中国马克主义。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平等是贯穿人类历史的大问题,在现代社会就越来越凸现出来。而在当代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来之后,财富分配、贫富差距、阶层流动等等问题的解决都呼唤着一种科学平等观的建立,我国政府更是把平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写进了十八大报告。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从人学视角对马克的平等观思想进行重新梳理和阐释,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确立。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平等 人的本质
  • 简介:一、马克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学者们的看法大同小异,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程恩富认为,由于西方正统经济学家采取学术封闭的态度,盲目排斥马克主义经济学,因而认为在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以前,没有形成关于企业起源和成长的理论。可是,所有读过马克《资本论》的正直学者都会承认,即使不谈其他著作,也完全可以说《资本论》早已形成了关于企业的起源、

  • 标签: 马克思企业理论 企业规模 企业性质 企业生产效率
  • 简介:法官的裁判员角色已然作为常识,根植于我们的知识体系之中。但理性告诉我们,法官不是普通的裁判员,他还充当了社会秩序的维修者、社会公正的建设者和社会良心的守护者等角色。正是这些角色,让法官承载了社会工程师的使命。不过,法官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它只能是"适用规则的社会工程师",法官必须恪守执行性、修复性与具体性等基本法则。

  • 标签: 法官 裁判员 工程师 法秩序
  • 简介:本文介绍了艾奇和我国第一本中国化马克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许多有关问题,着重从中国化的马克主义哲学角度阐述了这本教科书的特点。

  • 标签: 艾思奇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 简介:“马克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实践互动
  • 简介:马克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马克主义的发展历程是在与无产阶级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发展 规律
  • 简介:面临后现代理性的挑战,关于马克主义究竟向何处去、命运会如何的问题,德里达认为我们必须以一种还债的心态走向马克,通过奋力的开拓和创新使之不断以新的方式获得再生和转生。这是因为:马克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这种核心思想和主导意识边缘化、泛化和中立化,否则就会造成它与时代的脱节和断裂,磨平它的思想锐气,耗尽它所有的精神能量;马克主义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只有深入到使之分离又使之结合为一的内在本源处(社会实践)那一度中去思维,才能真正继承马克主义的本真精神并使之以新的形式和姿态进入我们的时代文明体系中;马克主义本身具有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理论特质和基于实践需要不断实现自我革命的内在生长机制,正是由于它自己的这种实践性品格和把握实践矛盾的特殊能力,才使之赢得并重现于后现代并建构一种“后现代的马克主义”。

  • 标签: 德里达 走进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