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883年3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与世长辞.120年来,他的光辉思想指引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国际无产阶级谋求解放的战斗旗帜.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的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长远目标前进的科学.它是一个完备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所以,它是工人阶级和他的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简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人阶级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及其政党的行动指南,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继承和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观点,也是勿庸置疑的基本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由于种种原因,片面地、极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还大有人在。要么受右的思潮影响,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甚至认为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应该坚持;要么长期受左的影响,认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对我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理解,百般挑剔,横加指责。总之,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是衡量共产党员政治觉悟、理论修养的重要标准。一,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任何思想体系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简介: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范式",自诞生以来就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但其是否是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值得商榷。从理论渊源和批判指向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马克思主义有相通之处,但两者在对生态危机根源的认知以及危机克服的路径上存在巨大差异。有机马克思主义企图构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实质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误读。有机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所指截然不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等,只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和探索,尚不足以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寻求发展之径的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简介:本文介绍了艾思奇和我国第一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许多有关问题,着重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阐述了这本教科书的特点。
简介:面临后现代理性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究竟向何处去、命运会如何的问题,德里达认为我们必须以一种还债的心态走向马克思,通过奋力的开拓和创新使之不断以新的方式获得再生和转生。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这种核心思想和主导意识边缘化、泛化和中立化,否则就会造成它与时代的脱节和断裂,磨平它的思想锐气,耗尽它所有的精神能量;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只有深入到使之分离又使之结合为一的内在本源处(社会实践)那一度中去思维,才能真正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并使之以新的形式和姿态进入我们的时代文明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面向实践、面向未来的理论特质和基于实践需要不断实现自我革命的内在生长机制,正是由于它自己的这种实践性品格和把握实践矛盾的特殊能力,才使之赢得并重现于后现代并建构一种“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