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粤剧作为地方戏,它与京昆剧种的表演特征相通,教学方面遵循“四功五法”系统性的训练,粤剧剧目教学由于师资缺乏,还有对行当演员的培养重视不够等原因,剧目建设一直比较困难,使剧目移植成为了一条便捷可行之路。在剧目移植过程中,学习被移植剧目的表演方法和塑造人物的处理手段等,并将它融化到本剧种的表演程式当中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京剧《李逵探母》是一出架子花脸行当剧目,做、念、唱并重,架子花脸行当对于粤剧教学剧目移植来说,对该行当做功的借鉴和学习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音乐唱腔设计、剧本改编、粤剧表演程式的植入等步骤方法,尝试对《李逵探母》进行了移植改编。其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创造,对这一课题的探究,不但对粤剧教学剧目建设带来积极动力,也希望可为地方戏在向京昆等剧种借鉴、学习的过程中,作出一定的参考意义。
简介: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简介:歌唱是一种由感觉上升为运动的现象,它要求歌唱者必需掌握一定的身体机能,并且达到歌唱所特有的平衡状态,其演唱技术很难掌握,而且要用文字将艺术感觉阐释清楚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目前国内教授声乐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歌唱本身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给声乐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学习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而导致形成了错误的发声习惯。那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能否建立对主要参与发声的肌肉群的了解,探讨一些能够促进这个肌肉群运动的肢体动作,从而达到辅助歌唱发声的目的。笔者在借鉴学习、了解瑜伽和中华传统武术的过程当中得到了灵感,创编了歌唱助音操,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证明该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希望对声乐教育者、声乐学习者有所裨益。
简介:戏剧性往往源于紧张、深刻的矛盾冲突,西方交响音乐体裁在表现戏剧性方面颇具优势,中国传统音乐中戏曲音乐在戏剧性的表现方面相对较为突出。王西麟作为长于将中西方核心创作思维相互交融渗透的作曲家,其《铜琴协奏曲》的创作正是通过将这二者有机结合来表现戏剧性的。该作品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结构、旋律、织体、音响等方面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扩展中国音乐的表现力,使该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戏剧性,并为西方交响音乐体裁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作出贡献。
简介:本文从学术方法与研究关系角度,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不同时期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历史贡献。从“国学”到音乐学、从史料到田野考察、从音乐本体到文化、从单一实证到多元论证、从历史事件到学科发展,这一学科的研究视角、基础、范围、方法、地位等学科建设的每一次蜕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都起到了直接的推动和催化作用。目前学科内部细化而缺乏彼此联系与整体观照,局限于西方专业艺术史理念而缺乏中国文化艺术史特质,受制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判断而缺乏客观与公心的历史观,过度强调文献史料而缺乏史事为历史学服务的意识,学科性质认识不足而缺乏学术争鸣和高品质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关注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不落窠臼,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促进这一学科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