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失眠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长期失眠轻则引起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重则可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力下降,记忆和机体功能衰老加速,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危害身心健康。西医治疗失眠多通过对神经的活跃度抑制,虽有快速疗效,但病情易反复发作,而目前也并没有纯中医治疗特效药,多为中西医结合,笔者通过对古方的学习,在综合各家学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导致失眠疾病的原因,选用夜交藤、枣仁、柏子仁、生牡蛎、龙骨、玄参等中药药材加减化裁成潜阳宁神汤,选择30名失眠患者在实验对比的基础上对此方疗效加以证明,以便推广治疗失眠疾病,造福广大患者。

  • 标签: 潜阳宁神汤 失眠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为护理在小儿疝气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后的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护理在小儿疝气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行为护理 小儿疝气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近1年(2020.1-2020.12)月收录的60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妄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自杀性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自杀行为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妄想性抑郁症 自杀行为 预防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明显的情绪低落状态,并会呈现持续反复的状态,甚至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是一种高患病率和高复发率的精神疾病,为了较好地控制抑郁障碍患者的发病情形,降低抑郁障碍患者的复发率,增大抑郁障碍患者治愈的几率,要引入认知行为疗法,充分了解和把握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原理,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积极、主动性的干预和影响,从而较好地促进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生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用药行为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于2017年3-7月选取规模相当的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收集了社区医生临床应用抗生素的认知、体验及用药行为的相关信息。结果社区医生对应该遵循的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行为的坚持率为36.0%~65.3%,对杭生素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67.4%~97.1%,主观体验到的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障碍因素有“自身的抗生素相关知识还有待学习提高(57.3%)、缺乏诊断支持,担心初诊不用抗生素会产生不良后果(54.0%)、患者或家属要求的态度坚决,为防止医患纠纷只好满足(49.4%)。认知得分与用药行为呈正相关(P<0.05),主观体验得分与用药行为无相关关系(P>0.913)。结论社区医生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仅部分得以贯彻和实施,认知仍是影响其抗生素用药行为的重要因素,尚不能确定临床用药的主观感受对其用药行为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关注社区医生的体验及开展用药行为的动态督导,构建系统的干预策略,切实改善社区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的行为

  • 标签: 社区医生 抗生素 临床用药 行为 认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共有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观察组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以及治疗一段时间后分别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之后HAMA总分相对于治疗之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相对于接受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于焦虑症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对于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治疗 焦虑症知行
  • 简介:对医用NiTi合金在不同温度及不同冷却速率下热处理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Ti合金样品的晶粒度增加,TiC数量减少,而冷却速率对显微组织的影响不大。冷却速率的降低,有利于金属间相Ni4Ti3的析出,造成基体中Ni含量的降低,因此使得马氏体转变温度升高,并且形成两阶段的相变。

  • 标签: 医用NiTi合金 显微组织 相变 热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关怀对儿科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儿科住院患儿的陪护家属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家属采用护理关怀,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医患纠纷、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关怀能够缓解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提高其对患儿的护理积极性,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 标签: 护理关怀 儿科 家属 心理健康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林省大学生男男同性恋人群性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传播,保护男男同性恋大学生健康,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滚雪球方法在吉林省高校招募男男同性恋大学生100名,通过自填问卷调查,了解该人群性行为特点。结果吉林省大学生男男同性恋人群对HIV/STD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95%以上;只有23%的学生在过去一年曾接受过HIV抗体测试;60%的学生表示曾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的服务;但该人群无保护性肛交比例较高,达到60%;90%的学生通过网络结识性伴侣,平均性伴数为4人。10%的男男同性恋大学生承认从事过商业性服务。结论多性伴和提供商业性服务是威胁吉林省大学生男男同性恋人群,导致性病、艾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性病、艾滋病讲座和发放免费的避孕套被认为是有效防控措施。

  • 标签: 吉林省 大学生 男男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儿保门诊的应用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有高危因素新生儿为研究组,无高危因素新生儿为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用统一表格记录出生14及28日龄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的结果,并进行评分比较。实验组根据评定结果制定早期康复训练内容,对其父母进行指导训练,保证有效的早期干预;6月龄时对两组新生儿又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的检查及比较。结果:新生儿期28日龄时研究组的行为神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6月龄时两组的发育商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是有效、便捷的早期发现脑损伤的方法,应作为儿保门诊早期筛查脑瘫高危儿的常用指标,其对脑损伤早期的干预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儿童保健门诊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早期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人力资源是现代公立医院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培养对于现代公立医院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公立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公平性等。因此,为完善公立医院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创新性地借鉴Fogg行为模型,从医院员工的行为角度出发,综合工作动机、工作能力、工作触发机制三要素,构建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的行为模型,探讨如何从员工进入医院工作开始对其进行有效的、连贯性的培养,使得医院员工高效率完成工作,发挥其疾病防控、精准化医疗、高水平诊疗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作用,最大程度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

  • 标签: 行为模型 公立医院 人才培养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临床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06月至2023年01月收治冠心病人取样73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常规组,n=35)和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试验组,n=38),比较SAS、SDS评分,观察自我效能、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自我效能(8.27±1.42)分,疾病知识掌握度(91.46±6.75)分,比常规组(6.89±1.57)、(82.49±6.60)分高,常规组SAS(47.62±6.39)分,SDS(47.15±7.68)分,比试验组(40.85±6.76)、(39.67±7.54)分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值得借鉴。

  • 标签: 影响 护理措施 认知行为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于饮食护理联合行为心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464例符合实验要求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形成采取饮食护理联合行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实验对照组和不采取的常规对照组,比对相关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对应认可度。结果:采取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后,相互对照可以发现实验对照组在实验中,所表现负面情绪改善程度和对应治疗效果等数据要好于常规对照组,并且再次进行治疗方案认可度对比,也同样发现实验对照组更为有效,统计学表现为,P<0.05。结论:饮食护理联合行为心理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在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以见到更为优秀的实际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际意义,故值得参考。

  • 标签: 饮食护理 行为心理干预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心脏介入术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从2020年3月开始,截止到2021年3月停止,随机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参考组的患者施行常规性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的患者在这个基础上强化认知行为干预措施,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他们的护理依从性及知识掌握程度。结果:所有患者的不良情绪均较护理之前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22.85±1.59)和抑郁情绪评分(23.27±2.73)均低于参考组患者的(40.73±1.36)、(46.39±2.48);对于护理的依从度评分(8.96±0.48)和护理知识掌握评分(92.81±3.52)高于参考组患者的(6.39±1.27)、(75.25±6.47);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介入术患者的护理中,除了常规性的基础护理内容之外,还应该强化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他们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他们对于护理的配合度,学习专业的自我护理知识,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护理方式 认知行为干预 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依从性 护理知识掌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焦虑障碍治疗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焦虑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3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0例(采取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和研究组40例(采取团体认知行为(GCBT)治疗);对两组患者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障碍治疗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焦虑障碍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 无抽搐电休克(ME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60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行为干预,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先兆流产 行为干预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