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内科患者,应用 3H护理模式对其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应对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抽选我院血液内科在 2016-2018年接诊的 84例患者,分两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以及 3H模式护理,护理时间持续三个月,各组人数均为 42,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 3H护理组,在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自我效能评分以及应对方式评分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评分的差距并不明显,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出现了下降,但是 3H护理组评分的下降幅度更大;自我效能评分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都出现了上升,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是 3H护理组的上升和下降幅度更大。结论:对血液内科患者采用 3H护理模式来展开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缓解期焦虑、抑郁等对治疗非常不利的情绪,使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到提高,让他们可以以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疾病,对预后恢复是非常有利的,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血液内科患者 心理状况 3H护理模式 自我效能 焦虑评分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对实验性心肌痛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心肌痛组(M组)、电针组(E组),每组7只.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体重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观测心肌组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心肌和下丘脑P2X3受体及β-肌动蛋白(β-actin)蛋白表达,比较各组P2X3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的体重增长较少,与N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E组的体重增长较N组和C组显著降低(均P<0.01);E组的体重增加比M组的明显升高(P<0.01).M组、E组的行为学表现较N组和C组显著增加(均P<0.01);与M组相比,E组的行为学表现都明显下降(P<0.01).N组和C组的心肌细胞排列致密;M组可见严重的心肌细胞萎缩以及代偿性肥大和大面积的结缔组织增生现象;E组可见轻微的细胞肥大和结缔组织增生.M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心肌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M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N组、C组(均P<0.01);E组下丘脑P2X3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M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可能对P2X3受体介导的心肌痛信息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电针“内关”镇痛的机制.

  • 标签: P2X3受体 心肌痛 内关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技术治疗儿童3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前术后护理。方法32例儿童3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4~13岁,伤后1~3d均在全麻下行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术。术后大多不予石膏固定,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通过功能锻炼,患儿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螺纹针平均固定时间32周。肘内翻1例。肘关节Mayo评分,平均964分,优良率达到100%。结论闭合复位交叉螺纹针固定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肱骨骨折 康复锻炼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维生素D3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我干休所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一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维生素D3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在用药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其他反应身体情况的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麻醉优良率为100.00%,显著大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在舒张压与收缩压方面的指标数据分别为(61.11±6.12)mmHg和(142.11±10.22)mmHg,比对照组的(65.43±6.23)mmHg和(148.11±10.45)mmHg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在斑块中心杨氏模量、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几个临床治疗指标方面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联合阿托伐他汀和维生素D3两种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改善各项指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维生素D3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PI3K的影响。方法56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46只。空白组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持续至实验结束。造模组采用以120mg/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每只5mL/kg,1次/d为主,配合自由饮用0.1%氨水溶液及进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三种因素联合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模型。20周末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各12只,均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L/kg灌胃,1次/d;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2mL/kg(即维酶素0.3g/kg)灌胃,1次/d;益气化瘀解毒法组予中药制备药液3mL/kg(含生药9g/kg)灌胃,1次/d。持续治疗12周后即实验第32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选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PI3Kp85、pPI3Kp85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各组PI3Kp85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PI3Kp85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较前2组蛋白表达降低,空白组表达最少;各组灰度值比较,模型组和西药组均较空白组显著增高,模型组和西药组均较中药组显著增高,且模型组较西药组显著增高,P值均为0.000,中药组和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5。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法可显著抑制p-PI3K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Dys)、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防治胃癌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 益气化瘀解毒法 PI3K 大鼠
  • 简介:甲状腺乳头状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是分化较好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甲状腺恶性肿瘤的55%~65%,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40岁以下多见,男女的比例为1:(2~4)。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度较低,5年生存率为73%~93%;10年生存率为60%~83%;有的病程可长达35年。

  • 标签: CK19 GALECTIN-3 BRAF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神阙、关元等保健穴施以隔药饼灸,观察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系列的变化,探讨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六味地黄丸中药物按方剂比例配伍,制成药饼,放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穴位上。将0.3g圆锥形艾炷置于药饼上施灸,每穴灸3壮,隔日1次,共10次。分别在施灸前、后抽静脉血5mL,观测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4/CD8均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隔药饼灸后CD3较灸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较灸前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隔药饼灸后CD3、CD4/CD8较灸前均升高,CD8较灸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较灸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对3个不同年龄段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以中、老年组为显著,对不同年龄组作用机制亦不同。

  • 标签: 隔药饼灸 穴位 机体免疫力 CD3 CD4 CD8
  • 简介: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骨性关节炎兔血清和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复制模型。治疗组兔予独活寄生汤灌胃,其余两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6周后处死,测定各组兔膝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和MMP-3水平。结果治疗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和MMP-3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能降低骨性关节炎兔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和MMP-3水平,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目的:探讨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复黄膏治疗组。复制Wister大鼠糖尿病创面模型,药物干预后分第3天和第11天两个观察时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中TGF—β1、smad3、smad7含量变化。结果:第3天时,复黄膏治疗组TGF—β1含量、smad3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mad7含量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第11天时,复黄膏治疗组TGF—β1含量、smad3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复黄膏治疗组smad7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TGF—β1、smad3在复黄膏治疗组创面愈合早期表达上调,表明复黄生肌愈创油膏通过促进创面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而在创面愈合晚期,TGF—β1、smad3在复黄膏治疗组表达下调,smad7作为细胞内Smad信号的抑制剂表达上调,可能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促进了创面愈合的负反馈机制,及时中止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防止瘢痕形成。

  • 标签: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创面愈合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DF-1/CXCR4-PI3K信号通路对乳腺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以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细胞化学、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经SDF-1/CXCR4-PI3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AMD3100和LY294002分别处理及联合处理后,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变化。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乳腺癌MDA-MB-231细胞表达CXCR4蛋白。AMD3100抑制剂不影响CXCR4蛋白表达,LY294002抑制剂下调p-AKT蛋白表达。MTT比色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证实MDA-MB-231细胞经AMD3100、LY29400或AMD3100+LY294002作用后其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n=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表明,MDA-MB-231细胞在AMD3100、LY29400或AMD3100+LY294002作用下其DNA复制停滞于G2/M期,并且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3)。结论AMD3100和LY294002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凋亡。SDF-1/CXCR4-PI3K信号通路可能以抑制细胞凋亡的形式参与了肿瘤的形成过程,是参与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一条重要信号转导途径。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SDF-1/CXCR4-PI3K MDA-MB-231乳腺癌细胞Effect of SDF-1/CXCR4-PI3K signal pathway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MDA-MB-231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平喘合剂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风哮夹瘀型且符合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川芎平喘合剂,疗程均为1个月。监测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及转录因子T-bet、结合蛋白-3(GATA-3)的mRNA表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CT评分、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血清IFN-γ、T-betmRNA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4、GATA-3mRNA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IFN-γ/IL-4及T-bet/GATA-3的调节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对哮喘的疗效确切,且可能与调节患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的平衡有关。

  • 标签: 川芎平喘合剂 哮喘 风哮夹瘀 细胞免疫反应 γ-干扰素 白介素-4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手术疗法为主,手术风险高,且费用昂贵,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运用杨氏3A+疗法中的"突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本文主要介绍具体定点和操作方法。

  • 标签: 杨氏3A+特色疗法 突五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埋线针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启动子区rs522616(-709A/G)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动脉粥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2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14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MMP-3rs522616基因型。结果MMP-3基因rs522616多态性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309)。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rs522616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卒中 基质金属蛋白酶3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 动脉粥样硬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