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地方政府如何落实“非明确任务”?本文从模糊性政治任务的科层运作出发,基于A县的社会创新实践,描述与分析科层组织完成创新任务的情境与行动策略。研究发现,模糊性政治任务的科层运作实质就是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常规的行政工具,采取常规化、指标化、形式化等行动策略,巧妙转换任务性质,确立任务竞争指标,扩大任务成效的政绩建构行为。由此,作为激励的(中央)政策目标转换为作为认知的(地方)执行目标被落实。就“科层组织”而言,丰富了组织任务完成的过程研究;就“创新”研究而言,提供了组织行为的研究视角。而“模糊性政治任务”这一研究议题,有待进一步拓展,以深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策略的认识。实践层面上,应注意规避政绩式创新及其带来的负效应,回归应对管理问题的实质性创新。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社会服务项目制不仅成为国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亦成为连结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有效机制。随着公共服务项目制的大范围推广,政府在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迥异于分类控制体系的社会组织治理模式——“嵌入式治理”。文章试图通过对公共服务项目运作过程的分析,探究政府如何通过对公共服务项目打包、发包、执行、监管的全程式主导和控制,将自身的价值目标和管控意志渗入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中,实现对社会组织政治嵌入、功能嵌入和结构嵌入,并通过与分类控制体系的比较,指出“嵌入式治理”内在治理逻辑及其对当下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诠释的适用性。
简介:村级治理行政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中的明显趋势,服务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村级治理行政化包含乡村关系行政科层化、村级事务行政化、村级规范化行政与技术治理等表现形式和运作机制。村级治理行政化是建立在治理资源和乡村权力配置结构性变化基础上的,村庄社会转型和治理转型是推动村级治理行政化的内在动力。乡村治理行政化在促进乡村治理规范化、提高乡村行政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也造成了村级组织膨胀、自立性增强以及村庄治理缺位和基层信任危机,带来了行政消解自治的基层治理转型困境。因此,乡村治理转型要重塑行政与自治的均衡路径,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转型目标。
简介: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共计82项条款,对实施了近20年的预算法(以下简称旧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修订后的预算法(以下简称“新法”)共计101条,比旧法的79条增加了21条.相对于旧法,新法从体系、内容和监督的强度上都明显有了很大的改进.
简介:中期财政规划作为我国当今财政预算改革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实践过程中却频繁受阻,使得多年滚动预算框架束之高阁,不见实效。为此,本文在介绍澳大利亚中期预算规划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三点经验以资参考:一是经济规划应考虑经济周期调整的重要性,对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做深入分析。二是经济预测要重视预测方法的科学运用。对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度、劳动时间采用HP滤波趋势模型进行预测,而劳动年龄人口规划则采用标准队列组合模型进行。三是财政规划要进行事前评估。财政部门需根据影响经济走势的人口、劳动参与度、劳动生产率,以及新的政治举措等参数适时调整收支计划,实现财政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动态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