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和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2月-2018年9月之间行直肠癌根治术的386例患者术前MRI及术后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46例(占63.7%),年龄29~89岁,平均年龄为(61.6±11.0)岁。由2名具有腹部MRI诊断经验的观察者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阅片。根据TNM分期系统(第7版)确定T分期和N分期。淋巴结恶性概率(低,中,高)的评估是基于淋巴结大小,边界轮廓和信号强度等因素,并比较了3种不同恶性概率淋巴结的ADC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I正确评估了351例(90.9%)患者的T分期(kw=0.90±0.08),观察者间一致性系数k=0.85±0.09。对于淋巴结分期,高概率恶性淋巴结预估值与病理之间的一致性为kw = 0.65±0.13。不同概率恶性淋巴结的ADC值显著不同(P<0.001),分别为(1.27±0.24)×10-3mm2/s(低概率),(1.19±0.18)×10-3 mm2/s(中概率),(0.79±0.12)×10-3mm2/s(高概率)。ROC曲线结果显示ADC值能够较好地区分高概率恶性淋巴结(AUC=0.872),其诊断阈值为ADC≤1×10-3mm2/s。结论MRI是直肠癌T分期和N分期诊断的较为精确的成像方法。通过结合淋巴结大小,形态和信号特征等因素可提高高概率恶性淋巴结的预测效率。ADC值识别高概率恶性淋巴结的能力突显了其在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价值。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肝胆特异期扫描,对其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所有的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检查之后,给予手术或者穿刺活检术检测其病理结果。根据肝胆特异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分为三组:低信号、混杂信号和等信号,并与术后标本的病理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肝硬化患者在给予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后,发现有136个结节被诊断为肝硬化再生结节或增生结节,34例被诊断为小肝癌,在联合钆塞酸二钠肝胆特异期扫描后发现42个小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2,P<0.05)。42例肝细胞癌肝胆特异期的信号强度与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大小与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怀疑肝细胞癌患者影像检查中选择应用钆塞酸二钠行磁共振增强检查,可以及早的发现有恶变倾向的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与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共15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呼吸训练与心理护理,共77例,男40例,女37例,年龄53.18±3.59(38~72);对照组按常规指导进行检查,共77例,男39例,女38例,年龄54.21±3.66(41~70)。对比两组患者行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后的图像清晰度,病灶区域对比度,和患者检查过程体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肝脏核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图像清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现为其图像伪影更少,病灶的对比度更高、更清晰,高质量图像占91%,明显优于对照组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检查过程体验满意度结果表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100% VS 75%)。。结论: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与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脏核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有利于临床阅片与疾病的诊断,同时提高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体验度,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纹理分析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DCE-MRI且经病理确诊的6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40例)和治疗无效组(23例),使用Omni-Kinetics软件测量新辅助化疗前及新辅助化疗4~8个周期后DCE-MRI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图的纹理参数,参数采用(±s)或中位数(P25,P75)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纹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CE-MRI Ktrans图的纹理参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拟采用33个纹理参数,最终保留了29个。6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有22个纹理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前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有9个纹理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括均匀性[0.17(-0.06,0.34),0.39(0.22,0.48),Z=-2.955,P<0.01]、直方图能量[169.88(129.36,288.77),116.22(93.77,151.95),Z=3.241,P<0.01]及直方图熵[6.33(5.71,6.69),6.68(6.52,6.97),Z=-2.991,P<0.01]等;新辅助化疗后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间有8个纹理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包括直方图熵(6.00±0.71,6.46±0.49,t=-2.720,P<0.01)、熵(6.81±1.40,8.02±1.48,t=-3.238,P<0.01)、Haralick熵[0.49±0.10,0.55±0.10,Z=-2.613,P<0.01]、灰度不均匀性(GLN)[1.68(1.42,3.37),4.92(3.58,8.50),Z=-3.897,P<0.01]及游程长度不均匀性(RLN)[100.38(65.31,305.75),359.75(176.75,655.00),Z=-4.033,P<0.01]等;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新辅助化疗前后有8个参数变化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包括ΔGLN[-0.72(-0.78,-0.60),-0.23(-0.55,0.36),Z=-4.554,P<0.01]、ΔRLN[-0.71(-0.85,-0.52),-0.33(-0.48,-0.10),Z=-4.454,P<0.01]及Δ高灰度游程强度(HGLRE)[1.28(0.39,3.46),0.11(-0.24,0.86),Z=3.184,P<0.01]等。新辅助化疗后GLN、RLN、ΔGLN及ΔRLN的AUC分别为0.80、0.81、0.85及0.84。结论基于DCE-MRI Ktrans图的部分纹理参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有预测及评估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成像Cho峰值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评分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并评估Cho峰值与血流评分与TNM分期及预后质量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行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使用ROC曲线比较单用或联用时彩色多普勒血流评分、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确诊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质量及TNM分期因素。结果乳腺癌组患者Cho值及血流信号评分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o值:t=43.977,P<0.001;血流信号评分:t=22.071,P<0.001)。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确诊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均明显高于MRS或多普勒超声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4.514,P=0.016;特异度:χ2=4.858,P=0.013;AUC:Z=5.251,P<0.001)。预后良好组患者Cho值(t=3.984,P<0.001)及血流信号评分(t=4.213,P<0.001)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TNM分期0~Ⅱ期患者Cho值(t=3.612,P<0.001)及血流信号评分(t=3.835,P<0.001)均明显低于Ⅲ~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扫描检查的Cho值与患者预后质量(OR=1.837,95% CI=1.210~2.788,P=0.004)及TNM分期(OR=1.818,95% CI=1.224~2.702,P=0.003)呈显著正相关;血流信号与患者预后质量(OR=1.906,95% CI=1.105~3.287,P=0.020)及TNM分期(OR=1.799,95% CI=1.232~2.626,P=0.002)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Cho峰值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评分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效能,且Cho峰值与血流评分是影响患者TNM分期及预后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肿瘤手术前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8月 -2019年 9月,在我院进行低级别脑肿瘤和高级别脑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各 42例,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 3天以及手术后 1个月,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 42例患者高级别手术后,患者肿瘤临近纤维束的 FA值与 ADC值与手术后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2例低级别脑肿瘤手术患者手术后,患者脑肿瘤临近纤维束的 FA值明显低于手术前, ADC值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肿瘤患者中实施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显示患者肿瘤与邻近纤维束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判断肿瘤疾病,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该方法具有被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局部神经活动变化特征及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DSM-5单相抑郁诊断标准, 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20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12分的15例产后抑郁患者(PPD组)及与之年龄等相匹配的16名产后健康产妇(对照组),进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将差异脑区的ALFF值及ReHo值与HAMD24、EPDS评分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PD组右侧小脑前叶(山顶)和左背外侧前额叶ALFF值增高,右顶叶ALFF值减低(单个体素P<0.005,体素值>10,Alphasim校正);PPD组左侧眶部额上回、眶部额下回、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及顶下小叶ReHo值增高,右侧枕下回、额下回、额叶和左侧小脑下半月小叶的ReHo值减低(单个体素P<0.005,体素值>10,Alphasim校正);左背外侧前额叶ALFF值与PPD组HAMD24评分呈正相关(r=0.585,P=0.022),校正年龄、教育程度和体重指数后,偏相关系数依然有统计学意义(r=0.561, P=0.046)。结论PPD患者存在情绪调节相关脑区神经活动改变;左背外侧前额叶ALFF值越高的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在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期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颅脑MRI检查的35例成人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型中乙型脑炎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丘脑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不同分期乙型脑炎患者的差异。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5例成人乙型脑炎患者中,6例普通型患者病灶均累及丘脑,颅内病灶数目均<2个;11例重型患者病灶分别累及丘脑8例、海马5例,颅内病灶数目<2个3例、2~4个3例、>4个5例;18例极重型患者病灶分别累及丘脑14例、海马14例、大脑皮层14例、大脑脚9例、基底节区6例、脑干2例,颅内病灶数目<2个2例、2~4个6例、>4个10例。11例初期患者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9例,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稍高信号2例;19例极期患者病灶DWI高信号16例,FLAIR稍高信号11例,T1加权成像(T1WI)高信号3例及T2加权成像(T2WI)高信号6例;5例恢复期患者病灶DWI稍高信号1例,FLAIR高信号5例,T2WI高信号1例。恢复期和极期患者的丘脑病灶ADC值均高于初期(q=3.931和4.012,P<0.05)。恢复期患者的丘脑病灶ADC值高于极期(q=3.372,P<0.05)。结论成人乙型脑炎病灶数目越多,累及范围越广。DWI序列易于早期发现病灶,FLAIR序列显示病变时间跨度长。DWI和FLAIR序列对成人乙型脑炎患者进行早期临床分期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ADC值随着病程进展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可作为成人乙型脑炎患者临床分期的有效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0例未接受放化疗及其他任何辅助性抗肿瘤治疗,后经手术病理或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纳入研究,术前均行二维自由呼吸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TrueFISP)序列,二维屏气TrueFISP序列和三维呼吸触发可变反转角优化对比成像序列(SPACE)检查。对三种成像序列的图像质量评价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最后,将肿瘤与血管关系的形态类型分为1~ 6型,评价并记录每一种非增强MRA方法中,肿瘤与各大血管之间的形态关系类型。结果三种非增强MRA技术的噪声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种TrueFISP技术的血管信号强度与肿瘤信号强度对比值(vascular signal to tumor signal contrastratio,VTR;P=0.000)和图像质量(P=0.000)评分高于SPACE技术。三种MRA技术和增强MDCT对肺癌与血管关系评价的一致性好。结论TrueFISP和SPACE技术都能满意的显示肺门及纵隔大血管并准确评价肺癌与大血管的关系,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好。TrueFISP序列的图像质量和VTR比SPACE序列稍好,在评价肺癌与肺门、纵隔大血管的关系中,与增强MDCT结果一致性稍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脑梗死组),其中脑梗死组根据溶栓后有无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35例)和无出血转化组(49例)。另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经磁共振3D-pCASL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在常规MRI序列图像上呈现大脑半球大片低灌注区,远端血管分支未见显示,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ADC图像均表现为明显低信号。脑梗死患者病灶位于右侧大脑半球者54例,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者30例。脑梗死核心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绝对值和ADC值较对侧镜像区降低,且两侧rCBF绝对值和ADC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3D-pCASL图像后处理参数rCBF进行ROC曲线分析,ROC下面积为0.915。出血转化组患者脑梗死核心区边缘rCBF绝对值和ADC值较无出血转化组高(P<0.05),以3D-pCASL图像后处理参数rCBF进行ROC曲线分析,ROC下面积为0.926。结论磁共振3D-pCASL可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血液动力学状态的信息,结合rCBF可客观反映脑组织缺血梗死灌注改变,并对治疗后出血转化的预判有一定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C-MRI)评估烟雾病患者脑血管重建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血流动力学,分析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CH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联合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PC-MRI检查,记录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颞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以及血管管腔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面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H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烟雾病患者,男性35例(43.75%),年龄(42.4±10.1)岁(范围19~60岁)。术后6个月时颞浅动脉血流速度(P<0.05)、血流量(P<0.01)及ROI面积(P<0.01)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而椎动脉血流量变慢(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优势半球侧手术、术前颞浅动脉血流速度加快、颈内动脉流量变小以及颈外动脉流量升高是烟雾病患者术后发生CHS的可能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显示,优势半球侧手术[优势比(odds ratio, OR)4.62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nal, CI)1.019~21.009;P=0.047]、术前颞浅动脉血流量(OR 1.208,95% CI 1.053~1.387;P=0.007)和颈外动脉血流量(OR 0.139,95% CI 0.027~0.719;P=0.019)与术后CHS独立相关。结论PC-MRI能评估颅内外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可作为评价烟雾病术后风险的重要依据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腕关节损伤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每组各30人,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治疗,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患者分别给予多层螺旋治疗与核磁共振成像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伤情检出的情况。结果:多层螺旋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与单纯进行多层螺旋检测与核磁共振成像相比,具有优异的伤情检出率(P<0.05)。结论: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有利于腕关节损伤的诊断,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疾病情况,有助于推动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超声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因乳腺肿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甲乳外科就诊的65例患者,共84个病灶。所有病灶均经穿刺或手术取得病理结果。所有患者穿刺或手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且行增强MRI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得出高频超声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利用四格表计算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对二者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理结果显示,84个病灶中,良性肿块47个,乳腺癌病灶37个。高频超声结合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弹性应变率比值最佳截断值为3.01,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9%、89.4%、90.5%。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6%、89.4%、91.7%。高频超声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与MRI诊断效能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是反映乳腺肿块硬度的重要指标,结合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与MRI相比,其具有便捷、高效、费用低等优点,更适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T1 mapping参数和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值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10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HF组(n=80)和正常对照组(n=20),HF组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油溶液,正常对照组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RI扫描进行T1 mapping成像后依据Metavir方法进行肝脏病理学分期。采用Spearmann方法分析T1 mapping (T1native、T110 min、T120 min)和ECV (ECV10 min和ECV20 min)定量参数值与HF进展的相关性,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定量参数值鉴别诊断HF分期的价值。结果F0、F1、F2、F3、F4期分别有14、19、15、19、18只。T1native、T110 min、T120 min、ECV10 min和ECV20 min随着HF进展均呈正相关趋势(r=0.685、0.428、0.818、0.278、0.766,P<0.001)。T120 min鉴别诊断≥F1、≥F2、≥F3、≥F4价值较其他参数值高,AUC值分别为0.90、0.93、0.93、0.92。结论T1 mapping和ECV参数值与HF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定量评估HF分期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患者发生早期髋关节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2018年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就诊的570例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组对照研究。伴髋关节疼痛或髋关节活动受限症状但X线无明确髋关节受累证据的患者行髋关节磁共振检查。依据影像学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①无髋关节受累;②早期髋关节受累(X线阴性而磁共振提示髋关节受累);③晚期髋关节受累(BathAS影像学评分-髋关节评分≥2分)。研究因素包括患者人口数据、实验室数据、临床和影像学数据。与早期髋关节受累和晚期髋关节受累相关的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6例患者(41.4%)伴髋关节受累,其中146例患者(25.6%)有早期髋关节受累而90例患者(15.8%)有晚期髋关节受累。经多因素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起病年龄越晚[OR=0.80,95% CI(0.72,0.90),P<0.01]、BASMI评分更差[OR=3.06,95%CI(2.14,4.13),P<0.01]和骶髂关节炎的炎症病变更活跃[OR=1.13,95%CI(1.07,1.18),P<0.01],与发生早期髋关节受累相关。结论磁共振可发现X线检查阴性的AS早期髋关节受累;对于有可疑症状及有髋关节受累危险因素的患者,磁共振更适用于髋关节受累情况的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Beagle犬局部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4只1岁龄健康雄性Beagle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照射后3、6和12个月组,每组各6只;其中各照射组左心室前壁行单次20 Gy调强放疗。对全部犬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和CMR检查,计算18F-FDG摄取增高区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面积。全部检查结束后1周处死实验犬,取心脏进行Masson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心肌18F-FDG几乎不摄取,照射后3个月即可见犬心肌18F-FDG摄取增加,照射后3、6和12个月组的心肌SUVmean分别为5.90±1.31、4.66±2.21和3.21±0.82,与对照组(1.13±0.2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1,P<0.05);照射组18F-FDG摄取增高面积随着照射后时间延长逐渐下降(F=195.74,P<0.01)。CMR示照射后6和12个月组的心肌灌注降低、进行性纤维化加重;与对照组相比,照射后6和12个月组的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增加(F=15.479和16.908,均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F=63.715,P<0.01)。Masson染色发现照射后心肌纤维化进行性加重;电子显微镜检查示照射后心肌线粒体变性肿胀,线粒体数量进行性减少。结论照射后局部心肌18F-FDG摄取增高对于RIHD的危险性有预测价值,18F-FDG PET/CT显像能早于CMR发现RIHD。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25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25例患者分别给予多排螺旋CT诊断(MSCT组)和磁共振成像诊断(MRI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MSCT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5%、92.35%和93.36%,MRI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5%、93.45%和92.45%,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基本一致(P>0.05);多排螺旋CT扫描征象主要为存在低囊性低密度影,磁共振成像影像主要为在T1WI上大多呈现出稍高信号,少部分呈现出低信号。 结论 给予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MSCT诊断和MRI诊断均能够获取到比较显著的诊断效果,可以为患者后续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