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肺癌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40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行VAMT治疗的患者20例(VAMT组),行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者20例(文中简称杂交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d的VAS平分,并发症类型和数量,住院时间,患者的1年生存率方面的数据差异。结果杂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3d的VAS平分,并发症类型和数量,住院时间这4项数据上较VAMT组有优势,VAMT组的手术时间较杂交组明显缩短,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1年生存率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效果确切,同时主刀术者需要严格选择适应症,并持续学习和积累,才能熟练掌握该术式,将手术效果发挥到最大。
简介:摘要目的胸腔镜下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虽然较开胸手术术后疼痛减轻,但仍很痛苦。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planeblock,SPB)是一种新技术,分析通过阻断肋间神经缓解VATS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50名20~75岁,接受三孔VATS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G组(n=25)接受常规全身麻醉,即S组(n=25)在全身麻醉诱导前接受SPB。在S组,在前锯肌和背阔肌之间注射20ml0.375%罗哌卡因。手术期间通过调整异丙酚剂量以保持BIS为40~60,通过调整瑞芬太尼将血压和心率维持在基线的70%~130%之间。结果S组术中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明显低于G组(519.9mgvs1047.7mg,P<0.001)。此外,与G组相比,S组苏醒时间缩短(10.8minvs14.9min,P=0.01)。各时间点两组之间的收缩压和心率没有显著差异,用于控制二者的药物剂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SPB可作为VAT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区域阻滞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23年3至2024年3月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比较两组预后恢复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尿管留置、引流管留置、下床、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术后4h、12h、24h、48h疼痛程度,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其疼痛感,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57例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上述行该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宣教,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引流管观察,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和呼吸功能锻炼,做好呼吸道护理,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进行有效的优质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肺功能保存好等优点,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肺组织,通过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术中科学化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探究实验的区间为2020.01-2021.05,选取在我院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0例,按照对比实验的要求将患者划分为实验和对照组,给予科学化护理配合和常规护理,记录实验相关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患者术中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术中半小时和拔管前半小时的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手术指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相关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在进行术中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术中科学化护理配合,可以提升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且研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为研究区段,以该区段本科室接治的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探究对象,统计58例,依据双色球法分组,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29)和试验组(n=29),采取常规护理者纳入参照组,以此为前提,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者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效果,如肺功能、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临床指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均优于参照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参照组,试验组FEV1、FVC及MVV 明显提高P<0.05,具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肺感染、皮下气肿等发生率较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NRS)与参照组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确切,可促进肺功能改善,优化临床指标,且并发症少,疼痛感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科室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将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显示: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转移和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但两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与开胸术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在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及控制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该术式作为首选方案,以获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VATS肺段切除术30例,采用全胸腔镜三切口,用推结器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肺段动、静脉,切割缝合器闭合切断支气管,恶性肿瘤最后系统清扫区域淋巴结。结果30例成功施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切除左上肺舌段8例、尖前段1例、左下肺背段9例、基底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背段9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病理:ⅠA期肺癌20例,肺转移瘤2例,肺良性疾病8例(其中肺结核4例,支气管扩张2例,炎性假瘤2例)。ⅠA期肺癌手术时间(151.2±31.3)min,术中出血量(139.5±102.4)ml,术后拔胸管时间(4.6±1.3)d,术后住院时间(5.3±1.4)d。肺良性疾病手术时间(143.2±38.3)min,术中出血量(132.5±102.6)ml,术后拔胸管时间(4.1±1.4)d,术后住院时间(5.2±1.3)d。1例结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50min,术中出血量136ml,术后拔胸管时间5d,术后住院时间6d。1例直肠癌肺转移手术时间141min,术中出血量128ml,术后拔胸管时间4d,术后住院时间5d。30例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1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靠,在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应用于ⅠA期肺癌、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的肺转移瘤和肺良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低肺功能患者,适合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