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基于ICF框架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脑损伤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ICF框架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CF框架进行护理干预,脑损伤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将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 标签: 脑损伤 吞咽功能障碍 基于ICF框架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涵,分析了医院图书室信息服务过程中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措施。

  • 标签: 医院图书室 信息不对称 信息服务
  • 简介: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数据信息的膨胀,并引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兴起,这也成为数据管理人员讨论焦点。对于医院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而言,大数据视角下既然已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也就意味着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应该转变其传统的管理模式。本文就以大数据视角下医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为研究课题,对其在大数据视角下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换的研究。

  • 标签: 大数据视角 医院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专业建设
  • 简介:通过分析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结合新医改政策要求,展开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集标准试点建设。以妇女儿童健康档案为中心,立足健康档案,展开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和支持分析决策的各项业务应用,对基于全周期的北京特色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积极探索。

  • 标签: 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 全周期健康管理 业务协同 数据共享
  • 简介: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是我们的使命,信息标准是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与功能应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标准是实现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部门间信息系统兼容和信息交换共享的基础与前提。2017年11月4日,

  • 标签: 全民健康 全面提升 委员会 标准符合性测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模式在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12例,研究时间是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分为两组,56例是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56例是试验组,应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用时、住院时间,试验组均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阑尾炎 系统化护理模式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第Ⅱ组(34例)行针灸治疗,第Ⅰ组(34例)行物理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3个月优良率、6个月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相似,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第Ⅱ组3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第Ⅰ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第Ⅰ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相似,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第Ⅱ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明显优于第Ⅰ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果优于物理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下腰背疼痛功能障碍,且可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物理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 效应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Dex)不同给药方式对下肢骨科术后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M组吗啡5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D1组在手术结束前缓慢静注(10min)Dex0.8μg/kg,硬膜外配泵,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D2组Dex0.8μg/kg+吗啡2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至100mL;3组均为4mL/h的背景输入量。记录PCEA开始后6、12、24h的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硬膜外镇痛(PCEA)各时点3组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MAP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在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D2组、M组(P<0.05);D1组、D2组在24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Dex用于硬膜外配泵方式给药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可以减少吗啡用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给药方式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往往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个性格各异的学生,若要对每一个学生施以同等的关爱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实现的。而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又是不可或缺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在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特长,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偏爱”,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对自己的某方面特长的期望和鼓励,从而调动起其学习和生活热情,进而推进班主任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 标签: 班主任 学生 针对性&ldquo 偏爱&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麻醉复苏室 (PA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84例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标注法分成两组,在 PACU安全管理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试验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 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入室时、恢复室观察时、离室时 麻醉恢复期风险危险值( RP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前瞻性评估风险,做好预防护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麻醉复苏室 PACU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居家护理感染防控应用失效模式效应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4月社区居家护理期间,分析潜在失效模式,积极改进,对比失效模式实施前(1月~2月)与实施后(3月~4月)的感染风险值,分析应用价值。结果:实施后潜在失效模式感染风险值较实施前低(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居家护理 感染防控 失效模式 感染风险值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我院眼科收治的94例青光眼手术患者均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两组研究对象各项术后恢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手术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术后康复速度,该措施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缩短,还能够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有助于患者经济压力的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青光眼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在本院接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患者,研究时间从2022年3月开始并且在2023年3月结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5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①观察组→手术当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6.52±0.84)d,对照组→手术当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6.73±0.71)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②观察组→术后第一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3.24±0.52)d,对照组→术后第一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8.81±1.13)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③观察组→术后第二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5.25±1.02)d,对照组→术后第二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9.91±0.87)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④观察组→术后第三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5.63±0.48)d,对照组组→术后第三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9.93±0.71)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⑤观察组→术后第四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6.16±1.18)d,对照组组→术后第四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0.23±0.89)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⑥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对照组=24.00%,上述结果显示:P<0.05。⑦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14.00%,对照组=56.00%,上述结果显示:P<0.05。⑧观察组满意率=96.00%,对照组满意率=76.00%,上述结果显示:P<0.05。结论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体位依从性以及对护士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特殊体位出现局部不适症状发生率。

  • 标签: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 体位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 先回顾性分析妇科患者资料,如年龄、病情等,依据合理性原则筛选研究对象,例数共400例,均诊断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然后分组,分组方式为随机,200例实施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编为α2b组,200例实施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编为ATP组,分析效果。结果 ATP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α2b组(p<0.05);ATP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α2b组(p<0.05)。结论 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医学治疗技术,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高危型 HPV感染 ATP-红外生物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在本院接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患者,研究时间从2022年3月开始并且在2023年3月结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5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①观察组→手术当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6.52±0.84)d,对照组→手术当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6.73±0.71)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②观察组→术后第一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3.24±0.52)d,对照组→术后第一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8.81±1.13)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③观察组→术后第二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5.25±1.02)d,对照组→术后第二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9.91±0.87)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④观察组→术后第三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5.63±0.48)d,对照组组→术后第三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9.93±0.71)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⑤观察组→术后第四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6.16±1.18)d,对照组组→术后第四天特殊体位持续时间=(10.23±0.89)d,上述指标比较:P<0.05。⑥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对照组=24.00%,上述结果显示:P<0.05。⑦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14.00%,对照组=56.00%,上述结果显示:P<0.05。⑧观察组满意率=96.00%,对照组满意率=76.00%,上述结果显示:P<0.05。结论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体位依从性以及对护士满意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特殊体位出现局部不适症状发生率。

  • 标签: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 体位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TKA治疗的87名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案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接受FMEA护理。比较两组在膝关节活动度、运动障碍及HSS评分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运动障碍程度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护理能够改善接受TKA治疗的KOA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其运动障碍,并提升其膝关节功能。

  • 标签: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运动障碍 HS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