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临床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06月至2023年01月收治冠心病人取样73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行常规护理(常规组,n=35)和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试验组,n=38),比较SAS、SDS评分,观察自我效能、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自我效能(8.27±1.42)分,疾病知识掌握度(91.46±6.75)分,比常规组(6.89±1.57)、(82.49±6.60)分高,常规组SAS(47.62±6.39)分,SDS(47.15±7.68)分,比试验组(40.85±6.76)、(39.67±7.54)分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NICU中的38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分析NICU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认知情况;同时对比NICU护士参加疼痛知识培训前后对新生儿疼痛知识认知程度的变化。结果:调查结果显示,NICU护士普遍对新生儿疼痛认知程度低,参与培训后,新生儿疼痛管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疼痛知识的掌握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定期组织NICU护士参加新生儿疼痛知识的专题培训活动,不仅有助于NICU护士提升自身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NICU护士在疼痛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NICU护士可以更好地制定实施疼痛相关的护理措施,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简介:【摘要】 目的 深入探索慢性肾脏病患者患病后疾病认知加工的内容和形式。方法 2019年4月到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主题。结果 患者的认知加工表现为:消极的担心和愧疚、恐惧和自卑、多方面的丧失感,以及积极的自我反思、意义构建、重新评价、思考问题解决方法7个主题。结论 医护人员应该能够识别患者积极和消极的两种认知,减少其消极的疾病认知,并引导患者积极的有目的的思考,促进其积极的疾病认知,进而促进患者良好的心理适应,改善身心健康,提高其远期生活中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心脏介入术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心脏介入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从2020年3月开始,截止到2021年3月停止,随机均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参考组的患者施行常规性的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的患者在这个基础上强化认知行为干预措施,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他们的护理依从性及知识掌握程度。结果:所有患者的不良情绪均较护理之前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22.85±1.59)和抑郁情绪评分(23.27±2.73)均低于参考组患者的(40.73±1.36)、(46.39±2.48);对于护理的依从度评分(8.96±0.48)和护理知识掌握评分(92.81±3.52)高于参考组患者的(6.39±1.27)、(75.25±6.47);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脏介入术患者的护理中,除了常规性的基础护理内容之外,还应该强化对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他们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他们对于护理的配合度,学习专业的自我护理知识,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对焦虑障碍治疗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焦虑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3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40例(采取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和研究组40例(采取团体认知行为(GCBT)治疗);对两组患者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障碍治疗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对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认知程度,为农村地区更高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根据调查对象及疫情防控情况使用纸质问卷或电子问卷进行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采用百分比描述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单因素分析运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收到158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占53.42%,女性占46.58%,347人(21.96%)对村的防疫政策及措施非常了解有1287人(81.46%)认为疫情防控措施力度适中,1284人(81.27%)对村疫情防控工作达到满意程度达到满意及以上。结论 农村居民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整体认知较好,要想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就要注重村民自治。要加强关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努力提高村民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在开展整体护理后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80例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诊的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模式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前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后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组间入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患者BI分值均在护理工作开展前测得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续干预得出,观察组BI分值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训练的第15天和最后一天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做观察记录。结果 未经早期康复治疗时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普遍较低,经过训练15天后,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13.49±1.64)分、MMSE评分(22.49±1.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在经过1个月的训练后,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都得到较好的改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度患者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进行。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98例。将入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行认知护理干预,比较护理1个月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对于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神经功能以日常活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认知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度、GSES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总依从度96.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显著,提升护理依从度,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方法后患者的认知以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在某医院于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接受脑梗塞治疗的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在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干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就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来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为78.95%,(P<0.05)。就两组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看,实验组为(8.77±6.55)分、对照组为(15.67±6.84)分,(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使用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具有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而且患者预后良好,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