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的单组观察性研究,入选2021年3至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外科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评估后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人工瓣膜植入后立即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计算即刻器械成功率。即刻器械成功定义为:(1)器械成功进入血管入路、被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2)植入瓣膜达到预期的疗效,即手术结束时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最大流速<3 m/s,且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术后30 d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致残性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8.1±6.3)岁,其中男性8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10例。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器械的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术后即刻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7.55±4.08)mmHg,峰值流速为(1.78±0.44)m/s,与术前相比平均跨瓣压差以及峰值流速均下降(P均<0.05)。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11例(11/11)患者均达到即刻器械成功。术后30 d,11例患者中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为(9.45±5.07)mmHg,峰值流速为(2.05±0.42)m/s,均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于中国人群中传统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且为传统内科治疗无法逆转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方法,可进一步开展第2阶段的临床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80例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80例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模式的40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模式后的术后恢复时间、生活质量。结果:研讨组的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患者经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研讨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生活质量评分优势,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患者通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模式的有效干预,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运用。
简介:患者女,29岁,左下肢出现肿胀性斑块2个月。皮肤专科检查可见左下肢小腿屈侧近腘窝处一约2.5cm×2.0cm的肿胀性斑块,在斑块的右侧有一约3.0cm×2.5cm大小皮损,淡红色,质地柔韧,有浸润感,局部温度略高,无压痛。血常规检测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正常,真皮深层、皮下脂肪间隔散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巨细胞。诊断为嗜酸性脂膜炎。给予患者泼尼松片30mg每日1次、雷公藤20mg每日3次治疗,皮损好转,基本消退。
简介:摘要脉络膜炎是后葡萄膜炎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原因和很多疾病相关。因脉络膜血管源于睫状后短动脉,故可单独发病。但因和视网膜紧贴,又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血液,二者关系密切,常相互波及1,故常累及视网膜并发为脉络膜视网膜炎。炎症初期因视网膜的光感觉器细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闪光感。炎性产物进入玻璃体时表现为玻璃体浑浊,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诉眼前有黑点飘动,视力呈不同程度下降。因为脉络膜无感觉神经,脉络膜炎的特点是无眼部疼痛,但有视力下降及明显眼前黑影暗点等。随着近年来的研究,人们对此病的了解更深入,治疗也规范化,治疗方法1.对原发病治疗,去除病因。2.皮质激素3.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无效果可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4.全身用药。
简介:【摘要】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外科急腹症。在急性炎症时,腹膜分泌出大量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和刺激。当发生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时,如抢救治疗不及时,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一次手术期间按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为患者的治愈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