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精细化护理,分析此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随机数字表法基础上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护理方式上,针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方式护理,经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临床恢复指标如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相关临床恢复指标时间与研究组相比均较长,组间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可比意义(P
简介:摘要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手术要点、适应证及疗效。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脾囊肿、2例脾血管瘤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病变4例位于上极,1例位于下极,病变最大径(5.4±2.7)cm。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73.0±48.0)min,出血量(70.0±27.4)ml,术后住院时间(7.6±2.5)d,均无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长5~48个月,无病变复发及远期并发症。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占位性病变安全可行、疗效肯定,能避免或减少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腔镜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例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肛腔镜部分ISR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39~62岁。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生存,造瘘口还纳,还纳后3个月肛门功能,直肠癌术后6个月男性病人性功能、排尿功能,女性病人性功能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9例病人中,7例行经肛腔镜部分ISR,2例由于肿瘤下缘位于齿状线水平,行经肛腔镜改良部分ISR。9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67±48)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30~60 mL)。9例病人中,5例经肛移除标本,4例经腹移除标本。9例病人均采用经肛手工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均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术后均留置2根盆腔引流管。9例病人中,3例留置肛管,6例未留置肛管;3例发生术中不良事件,6例未发生术中不良事件。9例病人术后首次肠造口排气时间为3 d(2~4 d),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为5 d(4~7 d),术后30 d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Ⅰ级并发症1例、Ⅱ级并发症2例,余6例病人均未见术后相关并发症;9例病人均无吻合口出血、狭窄及尿潴留。9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11 d(9~23 d),住院总费用为(6.8±1.3)万元。(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9例病人肿瘤长径为(3.2±1.4)cm,远端切缘距离为0.6 cm(0.5~1.5 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7)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枚(0~7枚),肿瘤病理学类型均为腺癌,肿瘤结节与神经浸润均为阴性,仅1例病人发现脉管癌栓。9例病人标本远端切缘和环周切缘均为阴性,直肠系膜均完整。9例病人中,6例术前临床T分期T1~T2期病人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分别为pT2N0M0期3例,pT2N1M0期、pT2N2M0期、pT3N1M0期各1例;3例术前临床T分期T3期病人术后病理学TNM分期分别为ypT0N0M0期、ypT2N0M0期、ypT3N0M0期各1例。(3)随访情况:9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9例病人中,1例病人未行造瘘口还纳术,未评估术后肛门功能;余8例均行造瘘口还纳术,术后肛门功能排便控制能力为无障碍5例、轻度障碍2例、重度障碍1例;8例男性病人术后排尿功能为轻度障碍6例,中度障碍、重度障碍各1例,术后性功能为无障碍3例、轻度障碍2例、中度障碍3例;1例女性病人术后性功能无障碍,女性性功能指数6项评分表总评分为25分。结论经肛腔镜部分ISR可用于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新生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带来的并发症对患儿未来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仍缺乏特效的防治措施。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细胞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近几年发现一些异常表达的miRNAs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途径从而参与BPD的发病过程,但其具体的致病环节和作用机制还不够系统、清晰。本文将针对BPD发病过程中参与细胞凋亡的miRNAs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索BPD新型诊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斜肌后固定联合部分切除术治疗双眼不对称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下斜肌后固定术治疗双眼不对称下斜肌亢进3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轻侧行下斜肌后固定术,严重侧则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观察术后水平、垂直斜视度、V征、双侧下斜肌亢进功能及其不对称性的变化,随访5~10个月。结果30例中有27例(90.00%)治愈,手术后垂直斜视度由术前的(11.70±3.97)PD改善为(1.90±2.30)PD(t=18.326,P<0.001),下斜肌功能亢进严重侧由3.00(3. 00, 3.25)级减弱为0.00(0.00, 1.00)级(Z=-5.106, P<0.001),轻侧由2.00(1.00, 2.00)级减弱为0.00(0.00, 0.00)级(Z=-4.964, P<0.001),手术后下斜肌功能亢进双眼之差由术前的1.50(1.00, 2.00)级减小为0.00(0.00, 1.00)级(Z=-5.069, P<0.001)。结论下斜肌后固定术联合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双眼不对称下斜肌亢进效果良好,术后眼球运动趋于对称而协调,原在位垂直斜视矫正好。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新生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带来的并发症对患儿未来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仍缺乏特效的防治措施。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细胞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近几年发现一些异常表达的miRNAs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途径从而参与BPD的发病过程,但其具体的致病环节和作用机制还不够系统、清晰。本文将针对BPD发病过程中参与细胞凋亡的miRNAs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探索BPD新型诊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用于鉴别凝血筛选试验中APTT延长的原因——凝血因子缺乏或存在凝血抑制物。该试验有助于医生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APTT延长异常的原因,以及针对性选择下一步实验室检查项目,所以是有重要价值的凝血试验。目前,因该试验的操作流程及结果解读暂无统一标准,实验室应用较为混乱,结果缺乏可比性,也限制了其应用和普及。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出凝血检验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推进APTT延长混合血浆纠正试验的标准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100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51.5(18~79)岁。平均体质指数24.9(19~31)kg/m2。TNM分期均为T1N0M0期,具有肾部分切除术指征。肿瘤位于左侧38例,右侧6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3.9(1.0~6.7)cm.平均R.E.N.A.L.评分6.7(4~11)分。手术均由单一术者完成,术者拥有10年以上腹腔镜主刀经验,已完成传统腹腔镜手术>1 000台。本组手术为术者开展机器人手术后的前100例。手术平均装机时间14(10~30)min,平均手术时间119.2(60~24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16.7(0~45)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105.2(30~500)ml。无中转根治性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或普通腹腔镜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Dindo-Calvein分级≥Ⅲ级)。术后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尿瘘、肺部感染、肾周血肿各1例,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无需进一步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无切缘阳性情况。使用累积和检验(CUSUM)方法对装机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学习曲线进行拟合,根据曲线的拐点(累积和停止上升、累积和开始下降)判断术者机器人手术的3个不同学习阶段,并比较术者不同学习阶段的手术患者特征和围手术期数据。结果根据CUSUM法拟合的手术时间学习曲线显示,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为19例。根据手术时间学习曲线的拐点,将100例手术分为3个阶段:1~19例为学习阶段,20~43例为掌握阶段,44~100例为熟练阶段。3个阶段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侧别、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病理类型、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阶段的患者中位体质指数明显低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23kg/m2与26kg/m2、25kg/m2,P=0.02)。学习阶段、掌握阶段、熟练阶段的中位装机时间(20 min与12 min与12 min)、中位手术时间(150 min与120 min与100 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1 min与18 min与15 min)均呈逐渐缩短趋势(P<0.001)。学习阶段术后中位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掌握阶段和熟练阶段(7d与6d和6d,P=0.011)。学习阶段、掌握阶段、熟练阶段的中位肿瘤最大径(3.7 cm与3.9 cm与4.0 cm,P=0.75)和中位R.E.N.A.L.评分(6分与7分与7分,P=0.16)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术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为19例左右。完成学习曲线后,装机时间、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可较初期明显缩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初治重度混合痔患者88例,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取PPH治疗,观察组44例在PPH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7.337,P<0.0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t=8.382,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指标如痔核脱出、便血、肛门疼痛发生率为2.27%(1/44)、4.55%(2/44)、4.55%(2/44),低于对照组的20.45%(9/44)、29.55%(13/44)、22.73%(10/44),P<0.05。结论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不增加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较轻,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代谢病的疾病谱、发病率、遗传特征及随访追踪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上海部分助产机构出生的活产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均在出生48 h并充分哺乳后采集足跟血置于特定滤纸上,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法进行氨基酸、有机酸、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缺陷3大类疾病筛查,对筛查阳性病例召回诊断,确诊患儿进行治疗和随访。结果共筛查213 391名活产儿,诊断遗传代谢病52例,总发病率为1∶4 104,其中氨基酸代谢障碍28例(1∶7 621),有机酸代谢障碍9例(1∶23 710),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缺陷15例(1∶14 226),发病率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2例、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8例、高甲硫氨酸血症6例和甲基丙二酸血症5例;另外确诊母源性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4例和母源性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2例。52例患儿随访结果,死亡5例(9.6%),失访3例(5.8%),44例(84.6%)患儿明确诊断后,按照相应的诊疗指南给予特殊奶粉或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测随访,体格和智能发育基本正常。结论本研究初步调查了上海部分地区新生儿氨基酸、有机酸、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缺陷的发生情况,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改善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8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0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等离子射频消融术30例(等离子组),均为男性,年龄52~74岁;喉部分切除术30例(喉部分切除组),均为男性,年龄53~72岁。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黏膜恢复得分、并发症发生及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黏膜恢复得分分别为(12.56±2.34)min、(8.72±1.31)mL、(4.35±1.26)分、(3.53±1.41)d、(6.25±1.32)分,与喉部分切除组的(100.00±8.34)min、(80.71±1.05)mL、(5.37±1.12)分、(11.45±1.05)d、(3.25±1.3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91、234.873、3.311、24.682、8.741,P值均<0.01)。(2)术后并发症比较:等离子组呛咳评分为(3.53±0.75)分,与喉部分切除组的(6.01±1.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7, P<0.01);等离子组术后感染发生率、肉芽增生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0、16.67%(5/30)、3.33%(1/30),与喉部分切除组的6.67%(2/30)、10.00%(3/30)、3.33%(1/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喉功能恢复情况:等离子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谐噪比(HNR)术前分别为0.82%±0.15%、6.37%±1.23%和(12.86±2.21),术后1年分别为0.61%±0.14%、4.62%±1.21%和(17.69±2.41);喉部分切除组Jitter、Shimmer和HNR术前分别为0.91%±0.27%、6.34%±1.01%和(13.19±2.66),术后1年分别为0.76%±0.17%、5.54%±0.96%和(16.01±1.57)。两组患者Jitter、Shimmer、HNR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itter、Shimmer低于术前,HNR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应用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黏膜及嗓音恢复较好等优势,术后呛咳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90例,根据实施的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部分切除组(45例)和全部切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后3年的随访情况。结果:部分切除组在手术时间上短于全部切除组,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也少于全部切除组,P<0.05;部分切除组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也低于全部切除组,P<0.05;随访3年两组患者均未见局部复发、转移。结论: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在临床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达到同等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