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方法分析实验室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方法,结合相关资料评价其应用现状。结果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方法具有多样,总体分类为抗原抗体检测和病毒培养法。结论结合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实验室的资格认证,开展适合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既符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技术规范,又对控制艾滋病流行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艾滋病毒 检测方法 应用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干预模式对产科新生儿出生48~72 h后听力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324例自愿接受出生48~72 h后听力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162例)与对照组(162例)。研究组新生儿查前应用产科医护-新生儿医师-家长-耳鼻喉科医师协同干预模式,对照组仅进行新生儿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48~72 h后听力查测试过程中新生儿状态的优良率、通过率、查开始到通过的时长。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筛状态优良率(95.67%,155/162)高于对照组(83.33%,135/162),P<0.05;研究组新生儿48~72 h听力通过率(95.68%,155/162)高于对照组(85.19%,138/162),P<0.05;研究组双耳均通过者单耳查时长(平均值13.26 s)短于对照组(平均值22.82 s),P<0.05。结论协同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新生儿听力通过率,缩短查时长,提高查过程中的新生儿状态优良率。

  • 标签: 新生儿 协同干预 耳道护理 听力筛查 测试通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产前48~72小时间,采用协作介入方式对新生儿听力查效果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2022年间出生的324名在出生48~72小时内进行早期听力查的婴儿,随机等分为研究组(162例)与对照组(162例)。本实验对研究组采用了临床护理、儿科医生、父母、鼻咽部医生的协作介入方式,而对照组则只接受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在新生儿48~72小时后,分别进行了两个年龄组的通过率、查开始至合格时间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筛状况良好的比率(95.67%,155/162)较正常人群(83.33%,135/162), P

  • 标签: 协调干预 新生儿 听力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降低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微柱疑胶过滤和离心技术,利用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结论有临床意义的人不规则抗体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抗体,通过抗体查和鉴定,选择相溶的血液,确保患者安全输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筛选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查的最佳方法及意义。方法凝聚胺法(Polybrene)、蛋白水解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免疫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灵敏度,特异性鉴定。结果除蛋白水解酶法以外其他三种方法均能全部检测出IgG型抗体,阳性符合率为100%。但灵敏度有所差异。结论各种血型血清学试验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适用于不同范围及不同情况。

  • 标签: 抗体效价 不规则筛查 输血安全 酶法 凝聚胺法 抗人球蛋白法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规则抗体查在输血患者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行门诊与住院的140例预行输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使用凝聚胺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查;实验组70例,使用微柱凝胶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查。比较两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查结果的符合度、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经查显示假阳性率为57.9%高于实验组的0.0%,对照组与抗人球蛋白法的查结果符合度差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血液系统疾病的不规则抗体查结果内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疾病,差异显著(P<0.05)。结论输血前给予患者不规则抗体查能有效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风险,保证输血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输血患者7680例血型不规则抗体查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7680例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其阳性率为0.46%,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孕妇17例,非孕妇7例。其中Rh系统25例,占阳性病例总数的71.4%;MNSs系统6例,占阳性病例总数的17.1%;其他各系统共4例,占阳性病例总数的11.4%。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查,能有效的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降低输血风险,有效地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输血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院进行预输血2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他们不规则抗体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析统计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和检出率。结果20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查出12例,阳性检出率为0.6%,其中,血液疾病者和肿瘤患者8例,显著高于其他疾病(4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上,Rh系统抗体占77.11%,MNS系统抗体占33.33%。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查,能及时了解患者输血需求,便于选择适合患者的血液,对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筛查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治疗患者不规则抗体查。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接受过输血治疗的患者206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查实验,观察患者抗体查结果和特异性抗体的检验,以及过往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查询。结果发现确诊为不规则阳性抗体患者19人,占样本总人数的9.22%,发现Rh血型抗体有15例(78.95%),其中含抗-E的有5例(33.3%),抗-Ec的有4例(26.67%),抗-D的有3例(20.0%),抗-Ce的有2例(13.3%),抗-DC的有1例(6.67%);MN血型系统1例(5.26%);冷抗体2例(10.52%);1例患者未确定抗体性质;其中女性比男性的不规则抗体率要高(P<0.05),有输血史和妊娠经历的患者次数越多阳性检出率越高。结论在输血前做详细的不规则抗体查,能够减少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输血事故,提高安全性。

  • 标签: 输血治疗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了解某县某镇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某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HIV 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HIV抗体1200例,HIV抗体阳性10人,确认阳性3人;其中男性占比47.25%,女性占比52.75%;以26~50岁年龄段为主,占比59.00%;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比52.42%;HIV抗体检测标本来源中体检门诊人数最多,检测构成比为30.58%;其次为孕产期检查,检测构成比为20.58%。结论:重点人群存在HIV感染及传播的风险,因此要加强该类人群健康知识及干预力度,通过HIV抗体检测更早发现感染者,便于遏制疾病的蔓延及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重点人群 艾滋病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西藏拉孜县丙型肝炎抗体查工作旨在揭示该地区HCV感染的现状。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严谨的查方法,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广泛检测后,结果显示所有受检者的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未检测到阳性病例。尽管当前未发现HCV感染,但这一结果仍提示我们需持续关注并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措施,包括提升公众对HCV的认知、定期进行查、完善感染者管理体系以及不断优化医疗条件等,以确保未来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HCV在拉孜县的潜在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标签: 丙型肝炎抗体 筛查情况 拉孜县 公共卫生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规则抗体查阳性患者行不同配血方式对输血治疗的影响。方法 筛选2023年1月-2024年3月间于本院进行交叉配血的60例不规则抗体查阳性患者,分析输血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盲配血有效率88.46%,筛选性配血有效率97.06%,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盲配血时间短于筛选性配血,差异显著(P<0.05);盲配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数高于筛选性配血,二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不规则抗体查阳性患者进行盲配血可以缩短输血等待时间,但是该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会使患者出现一定的输血不良反应,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抗体鉴定后筛选性配血,以保证患者安全,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阳性 输血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献血者丙氨酸转氨酶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查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者600例进行随机数字抽签分组各3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检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氨酸转氨酶(ALT),分析检查后的两组的血液报废率和ALT的阳性、阴性样本检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氨酸转氨酶在血站检测能减少血液样本的浪费,确保血液样本的安全可靠性。

  • 标签: 血液检测 献血 血站血液检测 丙氨酸转氨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查,并对显示阳性的血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复查,为探讨防止HIV经血传播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进行抽血和相关检查的40000例血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ELISA)进行,结果显示阴性者,可排除感染可能;结果显示阳性者,将血样送入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检,统计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对40000例待测血样进行检测,其中阳性检出率为0.31%(124/40000),其中124例阳性血样中,男性待测血样占81.45%(101/124),女性待测血样占18.55%(23/101),男性远多于女性(P<0.05);男性待测血样阳性率逐年上升,组间差异均满足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15-2017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多为男性,且2015-2017年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对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预防感染,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初筛 复检 酶联免疫
  • 简介:摘要成功建立体液免疫记忆反应至少取决于两层防御机制:抵抗再感染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为既有体液免疫记忆,其依赖于长寿浆细胞(plasma cells,PCs)分泌的预存的保护性抗体;第二道防线为反应性体液免疫记忆,即病原体经历的记忆B细胞迅速重新激活以产生抗体。其中后者在防御同源病毒的再次感染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破坏免疫系统及病毒高变异特性对预防性疫苗的研发提出了挑战。因此,了解HIV诱导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记忆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s,BCR)的特点为HIV-1预防性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记忆B细胞 B细胞受体 生发中心 广谱中和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