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针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的试验设计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纳入针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最终纳入5个对照试验,共3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组。总有效率合并OR值及95%CI为:OR=4.70,95%CI [2.53,8.70]。结论:针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疗效优于其他疗法,但在试验设计上还有欠缺之处,目前的结论还需在严格规范的临床试验下进一步检验。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伴JAK2 V617F突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伴有JAK2 V617F突变MDS合并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三系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1.14×109/L,血红蛋白38 g/L,血小板计数13×109/L。骨髓、外周血原始细胞分别占0.02、0.02,可见噬血细胞。早期骨髓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可见的髓系原始细胞约占3.1%。JAK2 V617F突变检测阳性,伴有ASXL1、JAK2、SH2B3、TET2、U2AF1基因突变。铁蛋白1 884 ng/ml,可溶性CD25 17 454 pg/ml,NK细胞活性12.49%。治疗上兼顾MDS和HPS两种疾病,病情稳定近2年,后期出现骨髓纤维化、骨髓衰竭表现。结论伴有JAK2 V617F突变MDS合并HPS患者易出现骨髓纤维化,早期联合使用芦可替尼治疗有效,总体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感染性创面的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5月—2021年12月,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出院的19例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8~71(56±11)岁;其感染性创面中有12例为急性创面,7例为慢性创面,病变位于四肢、肛周及骶尾部,原始感染范围9 cm×5 cm~85 cm×45 cm。入院后行多学科协助诊疗,对创面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再根据创面大小、感染严重程度、缝合张力、骨及肌腱等外露情况,选择直接缝合或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和/或自体组织瓣移植等不同方法进行创面修复。统计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以及患者入院后的手术次数、创面修复方式、创面愈合情况、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创面是否复发感染。结果16例患者入院后24 h内8:00、16:00和24:00的皮质醇水平依次为(130±54)、(80±16)、(109±39)nmol/L,ACTH水平依次为(7.2±2.8)、(4.1±1.8)、(6.0±3.0)pg/mL;另外3例患者无此统计结果。入院后,患者手术次数为(3.4±0.9)次。患者创面修复方式:行直接缝合者4例;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者9例,其中2例Ⅰ期行人工真皮移植、Ⅱ期行自体皮移植;行带蒂逆行岛状皮瓣+自体皮移植者6例。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行直接缝合的创面均愈合良好;行自体皮和/或人工真皮移植的6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3例经二次植皮后创面愈合良好;行皮瓣移植的4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2例患者小腿后侧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回流障碍,经Ⅱ期清创植皮后愈合良好。患者供皮/供瓣区愈合情况:行头部刃厚皮回植的4例患者大腿中厚皮供皮区均愈合良好;3例患者中厚皮供皮区未行刃厚皮回植,其中2例患者供皮区愈合不良,术后2周经二次植皮修复后愈合良好;2例患者头部刃厚皮供区愈合良好;行自体皮移植的供瓣区均愈合良好。随访半年以上,3例痛风患者因痛风石破溃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4例患者因感染再次住院行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创面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医源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感染性创面再生能力差、容易反复感染,宜行创面局部处理+多学科综合治疗,及时控制感染、封闭创面,使患者最大化受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此次将从院内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患者中进行病例选取,入组60例患者,应用抽签方式进行分组,综合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指标: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综合组负性情绪评分与基础组对比,差异较小
简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属于近些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医学诊断术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慢性炎症反应以及高反应性症状,主要包括:鼻部瘙痒、喷嚏、流清涕、鼻塞、咳嗽、喘息等。以上临床症状可以突然发作,亦可以自行缓解,或者经过有效治疗之外,可快速消失。鼻部症状在早晨会加剧,而哮喘症状在夜晚会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合并过敏性结膜炎,出现眼氧、流泪等。
简介:目的:分析产科治疗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为了提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效果,以硫酸镁治疗和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酚妥拉明和硫酸镁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8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观察组妊娠结局明显强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酚妥拉明和硫酸镁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并提升其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TBIRS)是由于体内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insulin receptor antibody, IRA)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TBIR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常表现为高血糖和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多伴有黑棘皮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IRA阳性是TBIRS的确诊标准,但IRA的检测仅在少数实验室中进行,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由于无特定的治疗方法,TBIRS预后较差。目前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就TBIRS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猫叫综合征(Cri-du-chat syndrome,CDCS)的胎儿期超声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21年间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确诊、资料完整的11例CDCS病例。收集并分析纳入病例的孕期血清学筛查、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产前超声结果和遗传学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7例为产前诊断,4例为生后诊断。7例行血清学筛查者中5例异常,其中2例NIPT提示5p-。11例中的8例产前超声表现小脑横径小于-2SD,其中4例为小脑发育不良(cerebellar hypoplasia,CH),2例为胎儿生长受限,2例头颅各径线和小脑横径均小于-2SD;1例颈项透明层增厚伴双侧侧脑室脉络丛囊肿、永存左上腔静脉可能;2例未见明显异常。4例患儿经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7例胎儿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其中6例胎儿进一步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亲本验证均为新生变异,1例拒绝亲本验证。细胞水平分析发现断裂点位于5p13、5p14和5p15者分别为5、3和3例。产前诊断的7例病例均在孕中期引产。生后诊断的4例患儿随访至3周岁,表型均符合CDCS。结论当产前超声发现胎儿CH时,要考虑CDCS的可能,但CH与CDCS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SNP array的基因定位有助于表型谱的分析及遗传咨询。
简介:摘要目的对Caroli综合征(C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提高早期诊断可能性的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或临床、影像学诊断为CS的1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影像学表现[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诊治情况等。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CS患者的中位年龄(范围)为18岁(1~39岁);其中男10例、女8例,男女比为5∶4;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范围)为24个月(1个月至28年),确诊时15例患者已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8例出现胆系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胀(6例)、发热伴或不伴腹痛(5例),食欲不振(3例)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4例患者自身抗体阳性。4例患者根据肝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明确诊断;14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腹部超声对CS的诊断成功率为4/18,CT为11/15,MRI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为12/16;腹部超声的典型表现为肝囊肿+脾大,CT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其中可见"中心点征";MRI典型表现为肝内胆管呈多发囊状扩张。18例CS患者中,1例行右半肝切除术,3例等候肝移植中,其他14例患者均因经济原因选择对症治疗。结论CS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诊断存在延迟,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可能是影响CS患者早期确诊的原因之一。腹部超声发现脾大+肝囊肿可能为临床和影像学医师提供CS的诊断线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CR)的检出情况,并探讨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患者共计561例,采集一般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老年抑郁量表、4 m步行测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等资料。根据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诊断标准筛选出MCR患者,并对70岁以下、70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分别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组中MCR 7例(2.9%),年龄≥70岁组中MCR 34例(10.7%)。在年龄<70岁人群中,MCR患者听力障碍抱怨的占比、GDS-15得分明显高于非MCR组;在年龄≥70岁人群中,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非运动认知风险组(P<0.05)。矫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组中,听力障碍抱怨(OR=26.394,P<0.05)与GDS-15(OR=1.385,P<0.05)为MCR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70岁组中,女性(OR=0.445,P<0.05)为MC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MCR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危险因素不同,这可能提示MCR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发生原因及预测意义存在不同。
简介:摘要线粒体 DNA 耗竭综合征(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MDS)是一组因核苷酸合成核基因时发生突变,使线粒体DNA拷贝数减少而导致组织器官能量产生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肝脑型MDS一般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发病,特征性表现为早发性肝病和神经系统表现。本文报道1例DGUO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MDS,以加强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重症监护室(ICU)组和非ICU组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筛选出具有较高价值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到12月在济南市某医院经实验室确诊的69例SFT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ICU和非ICU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价值较大的预测指标。结果与非ICU组相比,ICU组SFTS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谷氨酸脱氢酶(GDH)、腺苷脱氨酶(ADA)、胱抑素C(Cys C)、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更高(W=530.0,P=0.003;W=496.5,P=0.015;W=496.0,P=0.015;W=535.5,P=0.002;W=545.5,P=0.001;W=498.5,P=0.013;W=537.0,P=0.002;W=523.0,P=0.004;W=512.0,P=0.007;W=502.0,P=0.012;W=486.0,P=0.023;W=509.0,P=0.008;W=541.0,P=0.002),而血小板计数(PLT)、间接胆红素(IBIL)、白球比(A/G)、前白蛋白(PAL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更低(W=199.0,P=0.024;W=175.5.5,P=0.009;t=-2.9,P=0.004;W=209.5,P=0.036;t=-3.0,P=0.004)。ROC结果显示,AL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0.80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679~0.929)]和LDH[AUC=0.805,95%CI(0.680~0.930)]预测重症风险价值较高。结论SFTS患者肝功能、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异常提示患者有病情加重风险,其中ALP和LDH水平预测重症风险价值较高,提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具有上述症状患者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