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联合药物对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联合组、LIPUS组、药物组三组,各组均为30例,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6周的治疗之后,三组患者的VAS评分、WOMAC评分、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LKSS评分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5)。表明联合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更佳的疗效。结论LIPUS、塞来昔布均能够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的症状,并且两者联合治疗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320排CT低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利用CT检查管电压为100kVp,对比剂为270mgl/ml碘克沙醇。对照组管电压为120kVp,对比剂为370mgl/ml碘克沙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7.20±1.21)分与(7.23±1.20)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碘摄入量为(14.20±0.25)g,对照组碘摄入量为(20.12±0.33)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成像中中应用320排CT低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检查,能够显著减少碘摄入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175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高场磁共振和B超联合钼靶检查对其进行辅助检查。结果175例疑似患者中97例患者确诊为乳腺癌。乳腺癌患者检出率比较发现,高场磁共振共为64.95%,B超联合钼靶X线为50.52%,高场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联合钼靶X线(P<0.05);经过化疗后,97例患者共72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74.23%;化疗有效组ADC、最大强化率、最大排泄率均明显高于化疗无效组,病灶最大径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高场磁共振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化疗效果的评价有明显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低磷饮食在洗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低磷饮食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血糖管理及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33%,明显较对照组16.67%低(P<0.05)。结论低磷饮食干预与心理护理可降低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也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绵阳市低体重新生儿脐带血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为低体重新生儿后续营养的合理补充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出生的276例低体重新生儿和302例正常体重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新生儿脐带血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和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脐带血中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正常者仅占32.35%,而低体重新生儿脐带血25-羟基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47.77±2.08)mmol/L,明显低于正常体重新生儿的(53.18±5.39)mmol/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8.127P=0.011<0.05)。结论绵阳市新生儿普遍存在25-羟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低体重新生儿的情况更为明显,需要加强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的合理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H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患者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多导睡眠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单纯HP组20例,单纯OSAHS组25例,HP合并OSAHS组35例,观察并分析OSAHS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和HP组相比,其他两组的氧减时间、呼吸紊乱指数显著增加、昼夜节律消失的比例均升高,最低氧饱和度均明显降低(P<0.05);相对于单纯OSAHS组,其余两组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说明睡眠呼吸紊乱可加重高血压。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近三年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94例,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涉及的临床具体表现、不良反应名称、药品的名称和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总结分析。结果我院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上。累及10个系统,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80例次,28.99%)、中枢及神经系统损害(66例次,23.91%)为常见。上报的不良反应以抗精神分裂症类药物(142例次,48.30%)及抗癫痫药物(71例次,24.15%)为主,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前3位分别是利培酮、奥卡西平、奥氮平。结论由于精神科及神经科疾病需要治疗的疗程较长,二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广泛,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上述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治疗方案,促进临床更加安全、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