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人工喂养新生儿期间融入信息化护理干预的优势,以及其对提高喂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入选人员选定为我院某时间段内接收的需人口喂养新生儿,入选时间段设定在2021年3月-2022年2月,入选研究总例数设定为60例,研究入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归至对照组中30例,人工喂养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归至观察组中25例,人工喂养期间予以信息化护理。研究关键在于对两种护理模式下喂养质量的评估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言,选用信息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营养状态更好,且喂养耐受性评分更低,上述观察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于人工喂养新生儿期间融入信息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整体喂养质量,值得积极引用。
简介:摘要精准神经外科理念的发展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对我国脑胶质瘤外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0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医学和理工学科的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不断整合新的成像和导航手段,并积极进行临床转化研发与实践,使精准神经外科经历了从单纯解剖导航的“初创时代”,到基于多模态导航和术中MRI的“精准神经外科1.0”时代,再到信息化、体系化升级的“精准神经外科2.0”时代。我国学者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人工智能深度机器学习、多模态图像实时融合导航手术、光学成像、靶向分子影像等前沿技术将协同推动脑胶质瘤外科的发展,引领“精准神经外科3.0”时代的到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信息化血糖管理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月和2022年2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入组成员,划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共计54例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共计54例使用信息化血糖管理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对患者最终的干预成效进行两个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干预前各血糖水平两个组别间均不存在差异(P>0.05),干预后血糖各水平更高的一个组别为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1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信息化血糖管理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干预工作,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构建完善的脑卒中康复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来自进行脑卒中康复联动管理的3个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列入试验组,将来自其他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脑卒中患者列入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70(63.72±3.97)岁,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试验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0(64.21±3.54)岁,接受信息化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认知和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征求患者和照顾者对临床医护及家庭签约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数据分析采用t、t,、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为(80.77±6.76)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70.53±6.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患者6个月后早期症状和应急处理认识、按时服药、定期康复锻炼评分分别为(27.48±1.28)分、(26.52±1.36)分、(29.07±0.34)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为(19.50±0.79)分、(20.16±0.88)分、(20.52±0.5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94、21.497、77.420,均P<0.001);出院时两组患者和照顾者对医护人员很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和照顾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83.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9,P=0.012)。结论信息化医联体管理与家庭协同管理模式有助于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和照顾者提供连续、系统、全面及全程的康复干预,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信息化管理对护患关系改善效果以及对门诊护理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到我院进行就诊的患者,其中对照组为在该时间段以传统就诊方式就诊的126例患者,观察组为应用微信平台进行自助预约挂号的12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就诊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考核结果、信息接收与反馈时间、护理工作效率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就诊时间为1.57±0.14h,观察组就诊时间0.76±0.02,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对照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9%,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51例和61例,占比分别为40.48%和48.41%;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为6例和8例,占比分别为4.76%和6.35%,总满意率为88.89%。观察组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65例和59例,占据比例分别为51.59%和46.82%;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为1例和1例,占据比例分别为0.79%和0.79%,总满意率为98.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工作质量考核结果,对照组健康宣教得分为80.95±0.64,护理操作得分为82.65±0.34,预诊分诊得分为83.94±0.22,人文关怀得分为85.92±0.33;观察组健康宣教得分为93.14±0.33,护理操作得分为95.98±0.51,预诊分诊得分为94.23±0.19,人文关怀得分为96.97±0.24,观察组明显更占优势,P<0.05。对比两组患者信息接收时间和反馈时间,观察组信息接收时间为13.92±0.33,信息反馈时间为15.36±0.15;观察组信息接收时间为9.97±0.24,信息反馈时间为10.05±0.12,观察组明显更占优势,P<0.05。对比两族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观察组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优良率为50.06%,观察组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利用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全面提升综合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也能得以提升,因此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失能老年人居家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例失能老年人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社区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能老年人患者实施社区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长期输液工具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间收治的应用到中长期输液工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间收治的应用到中长期输液工具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照组中长期输液工具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中长期输液工具采用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比两组护理操作耗时、满意度及输液工具管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操作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输液工具管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